足外翻
诊断方法
治疗方案
诊断足外翻的基本标准

发布时间:2016-10-17 点击阅读:

  足外翻俗称“大脚骨”,实际上是由跖骨内翻与拇指外翻共同构成的三角畸形,多数是在青年时期形成的,中老年患者在预防方面主要是防止畸形加重,易并发滑囊炎、胼胝、锤状趾等,病人无履可适,给工作带来不便和痛苦。需要及时诊治,严防畸形恶化,后悔一生。

  诊断足外翻的基本标准

  1、由于第一跖骨头内侧骨赘样凸起处形成疼痛性拇趾滑囊炎(滑囊炎【译】:指滑囊的急性或慢性炎症,许多关节的病变都可以引起该病。),会影响人们穿鞋及行走,足外翻的症状之一。

  2、拇趾向外偏斜,第一跖骨内翻,跖骨头内侧呈骨赘样凸起,并形成第一跖趾关节部份脱位。

  3、在负重时,足的前后位X线片显示第一跖骨与近节趾骨成角超过15°,第一、二跖骨之间角度超过8°,足外翻的症状之一。

  4、第一跖趾骨沿纵轴方向发生旋前畸形,使第一跖骨头下的屈拇短肌内的两块籽骨被旋转到第一跖骨头外侧,足外翻的症状之一。

  5、因为拇趾的外翻,第二趾被挤压向上,形成跖趾关节背伸,趾间关节跖屈的锤状趾。畸形严重时可在第二、三跖骨下的足底负重处形成疼痛性胼胝,足外翻的症状之一。

  足外翻的分期诊断

  早期诊断:第1跖骨轻度内移,大拇趾外翻10°左右,第2趾无被迫抬起现象。第1跖骨头向外突出不明显,滑囊炎轻微,故疼痛不明显;X线检查显示第1、2跖骨间夹角增大,拇趾跖关节出现半脱位。

  中期诊断:第1跖骨向内偏移,第1、2跖骨夹角在10°以上。大拇趾外翻在20°~40°之间,第1跖骨头明显向外突出,在鞋帮的长期摩擦下,形成滑囊炎,皮肤出现溃疡、感染。第2趾在拇趾挤压下被迫抬高,位于拇趾之上,出现锤状趾畸形,其皮肤因受到鞋帮摩擦而出现溃疡,疼痛明显。第2、3跖骨头因负重过大而出现下陷,长期受压使跖面皮肤增生、肥厚,在跖骨头部形成胼胝;X线检查可见各跖骨头张开,第1跖骨头的跖面向外移位。

  晚期诊断:第1跖骨头向外突出部分,可近似半球形,且大拇趾外翻可在40°以上。拇趾严重重叠,脚趾不受力,足弓塌陷,脚底出现较多老茧。第1趾跖关节出现骨性关节炎,趾跖关节肿胀及疼痛,导致站立和行走进一步受到影响;X线检查显示第1趾跖关节内侧有骨赘形成,并出现骨性关节炎改变,如骨质钙化沉着等。

  温馨提示:在人们早期的观念中,认为足外翻既不影响吃喝也不危害健康,并不属于严重疾病,最多有碍脚部的观瞻;还有很多人认为这根本不是病,也是导致足外翻久治不愈的根本原因,需要各位提高警惕,形成正确的疾病观。

  【参考文献:《骨科临床检查》《骨科疾病诊断分类与功能评定》】

温馨提示:重在预防,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生活饮食规律、改善营养。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有助于提高抵抗力,是预防疾病最好的办法。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推荐用药
相关词条

关于我们 | 新站收录 | 留言反馈 | 网站地图 | 京ICP备13051264号-17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250号

医学导航 版权所有Copyright@2016 hao.med123.com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