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10-14 点击阅读:
年龄老化:
这是特发性震颤偏好于老年人发病的主要原因。一般人到了老年由于身体素质的下降易患各种疾病,特发性震颤综合症是其中的一种。
环境因素:
一种疾病的发生多多少少与环境因素有关,对于特发性震颤病也是如此,之所以特发性震颤的患病率存在地区差异,其原因就是可能环境中可能存在一些有毒的物质,损伤了大脑的神经元。
家族遗传:
在对一些特发性震颤患者的跟踪调查发现,特发性震颤这种老年性疾病似乎有着一定的家族聚集的倾向,有特发性震颤病患者的家族其亲属的发病率较正常人群高。对于特发性震颤病来讲,尽管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是年龄的老化与环境毒素有关,但是并非是所有的老人在同一环境中生存,甚至同样吸食大量污染物的人都会出现特发性震颤病。因此我们的相关专家推断,特发性震颤也有一定的家族集聚现象,但至今也没有在散发的特发性震颤病患者中找到明确的致病基因,因此,证明特发性震颤综合症的病因有许多种,大家不要掉以轻心。
发病机制:
目前的研究认为,特发性震颤由中枢神经系统内散在的网状结构或核团异常振荡所致,起搏点定位迄今不清,骆驼蓬碱诱导的灵长类动物震颤模型与人类特发性震颤相似,是常用的ET动物模型;哈尔明碱是骆驼蓬碱β-咔啉类似物,可使人类产生震颤。
假设振动起源于脑干(橄榄核),经过小脑至丘脑,小脑的损害可使同侧的震颤消失,用核素标记的CO2进行PET扫描研究,发现选择性地双侧小脑,下橄榄核代谢功能亢进,用功能性磁共振显像(FMRI)显示患肢对侧皮质运动和感觉区,苍白球,丘脑的活动增强,双侧齿状核,小脑半球和红核的活动亢进,这些提示震颤的产生,是丘脑和运动皮质至脊髓通路中小脑-橄榄核环路振荡的结果,因为病理解剖没有特异性改变,异常振动的中枢神经系统“起搏器”的确切位置尚不清楚,因此推测中枢性振荡器被外周反射增强或抑制,调节震颤的产生和震颤幅度。
肌电图可记录到4~8 Hz的促动肌-拮抗肌同步化连续发放活动,另有约10%患者表现为促动肌-拮抗肌交替收缩,单运动单元分析显示电冲动是集合性或同步化的,震颤发作期间募集相中,新募集的运动单元有异常高的瞬间20~50Hz放电频率。
震颤常靠冲动来维持,外周传入干扰冲动变化可影响震颤,这依赖于干扰的大小和震颤周期的时程,其次,外周传入的干扰性冲动也能影响中枢自律性起搏器节律性放电所造成的震颤。
总之,特发性震颤可能由中枢振荡器而造成的,这可以解释部分特发性震颤的临床特征,如震颤在快速活动中加重,相对缺乏静止性震颤。
温馨提示:重在预防,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生活饮食规律、改善营养。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有助于提高抵抗力,是预防疾病最好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