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燥
诊断方法
治疗方案
中医辨证治疗秋燥

发布时间:2016-06-26 点击阅读:

秋燥是一种日常常见病,中医认为燥之与湿,有霄壤之殊。燥者,天之气也,湿者,地之气也。水流湿,火就燥,各从其类,此胜彼负,两不相谋。出现秋燥这一症状,应及时辅以中医药膳辩证施治,方可见效。

  1、秋感燥气,右脉数大,伤手太阴气分者,桑杏汤主之。

  前人有云∶六气之中,惟燥不为病,似不 尽然。盖以《内经》少秋感于燥一条,故有此议耳。如阳明司天之年,岂无燥金之病乎?大抵春秋二令,气候较夏冬之偏寒偏热为平和,其由于冬夏之伏气为病者 多,其由于本气自病者少,其由于伏气而病者重,本气自病者轻耳。其由于本气自病之燥证,初起必在肺卫,故以桑杏汤清气分之燥也。

  桑杏汤方(辛凉法)

  桑叶(一钱) 杏仁(一钱五分) 沙参(二钱) 象贝(一钱) 香豉(一钱) 栀皮(一钱) 梨皮(一钱)

  水二杯,煮取一杯,顿服之,重者再作服(轻药不得重用,重用必过病所。再一次煮成三杯,其二、三次之气味必变,药之气味俱轻故也)。

  2、燥伤肺胃阴分,或热或咳者,沙参麦冬汤主之。

  此条较上二条,则病深一层矣,故以甘寒救其津液。

  沙参麦冬汤(甘寒法)

  沙参(三钱) 玉竹(二钱) 生甘草(一钱) 冬桑叶(一钱五分) 麦冬(三钱) 生扁豆(一钱五分) 花粉(一钱五分)水五杯,煮取二杯,日再服。久热久咳者,加地骨皮三钱。

温馨提示:重在预防,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生活饮食规律、改善营养。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有助于提高抵抗力,是预防疾病最好的办法。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推荐用药
相关检查

关于我们 | 新站收录 | 留言反馈 | 网站地图 | 京ICP备13051264号-17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250号

医学导航 版权所有Copyright@2016 hao.med123.com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