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
诊断方法
治疗方案
心悸的中医防治原则

发布时间:2016-10-18 点击阅读:

  心悸发生时,很多人无明显自觉症状,有些人则感觉心慌、气促及胸骨后疼痛。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人,特别容易有心率的变动,症状亦较明显,但常伴有其它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现象,如头痛、失眠、心烦等。中医认为心悸主要是体虚劳倦、七情所伤、感受外邪、药食不当等情况引发的,需要针对具体的症状治疗。

  1、体虚劳倦·当补当养

  气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精微物质,来源于先天,受后天的滋补。五脏六腑皆有其气,心脏之气,曰心气,气具有向上、运动的特点,故在阴阳中属阳。心气心阳是心脏赖以维持其生理功能,鼓动血液循行的动力,心气受损,鼓动无力,则出现心悸。素体虚弱、久病、劳累,皆可损伤到心气。患者常自觉心悸,并可出现气短、失眠多梦、面色无华、头晕目眩、纳呆食少、倦怠乏力、腹胀便溏、畏寒肢冷或潮热盗汗等症状。可分为器质性和功能性,器质性一般较功能性更严重,活动时或者剧烈活动后心悸症状减轻或消失者多为功能性改变。

  防治原则:当补当养。可尝试补益心气的中草药,避免超出心脏负荷的体力劳动。常用中草药有人参、黄芪、当归、白术、炙甘草。畏寒者可用附子、煅龙牡、桂枝。潮热者可加用煅龙牡、浮小麦、山萸肉。

  2、七情所伤·调节情志

  心主神明,情志之伤,往往会影响到心气的正常运行,惊则气乱、思则气结、怒则气逆、恐则气下,因此,惊吓、忧思、大怒、大恐,皆可导致心悸。

  防治原则:调节情志。良好的生活习惯,舒畅的情绪状态,是防治该类心悸的良药,而药物可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易惊者可以远志、石菖蒲、茯神、磁石安神定志。忧思者当选柴胡、薄荷、郁金疏解郁愁。

  3、感受外邪·避邪驱邪

  风寒湿热等外邪侵犯人体,影响到心气心血的正常运行,可出现早搏,见于病毒性心肌炎、细菌性心内膜炎、梅毒性心脏病等。另外,对于本身有心脏疾病的患者,感受外邪常可加重心脏疾病,出现心悸等症状。因于寒冷刺激而发病,大多属于缺血性心血管疾患,常伴有心胸憋闷疼痛等,外受寒凉导致发热后出现者,又多与心肌炎症、心功能不全等有关。

  防治原则:避邪驱邪。《黄帝内经》有云: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强身健体是最好的预防保健方法,对于素体虚弱的患者,尽量避免受凉,忽冷忽热等。中药可以黄芪、白术、防风等补充正气,抵抗外邪。

  4、药食不当·停药忌食

  饱餐加重心脏负担,可诱发心悸。浓茶、浓咖啡、大量吸烟可导致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出现心悸。某些药物的副作用可引起心悸。

  防治原则:停药忌食。由于饱餐原因出现的心悸,调节饮食,忌食刺激性食物即可。如因药物原因出现心悸,需及时向临床医师反应,根据病情,调整药物的使用。

  求医网温馨提示:心悸又可引起不寐和眩晕等心神不安症状,皆因心主神明,心主血,心气通于脑之故。故治疗心悸时常在补虚及祛邪的基础上加用养心安神,或镇心安神,补益心血的方药。

  【参考文献:《心悸胸痛独特疗法》《心悸失眠千家妙方》】

温馨提示:重在预防,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生活饮食规律、改善营养。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有助于提高抵抗力,是预防疾病最好的办法。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推荐用药
相关词条
相关检查

关于我们 | 新站收录 | 留言反馈 | 网站地图 | 京ICP备13051264号-17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250号

医学导航 版权所有Copyright@2016 hao.med123.com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