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乙型脑炎
诊断方法
治疗方案
夏季如何防乙脑传播

发布时间:2016-05-04 点击阅读: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所致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乙脑是经蚊子等吸血昆虫传播的,流行于夏秋之季。一般来说,10岁以下的儿童最易感染乙脑。但近年来发现,免疫力低下的幼儿和成人,尤其是老年人也会患乙脑。在临床上,重症乙脑患者的病死率达25%,致残率达45%。存活的患者中也有18%的人会出现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如四肢的不随意运动、癫痫、运动性失语、瘫痪、失明、记忆力缺损和运动失调等。因此,提高对乙脑的认识,加强对乙脑的预防,降低该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刻不容缓。下面仅就乙脑的传染、临床表现和预防控制等问题向读者做个介绍:

  乙脑是怎样传染的 乙脑是一种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与人关系密切的猪、牛、马、羊、鸡、鸭等畜禽,均可因被蚊虫叮咬而感染乙脑。同时它们也是乙脑的传染源,即蚊子叮咬了这些有病的动物后再叮人,就可将乙脑传染给人类。通常乙脑在人群中流行的前几周,已通过蚊子→畜禽→蚊子的循环而广泛传播。因此,畜禽是乙脑的主要传染源。当人体被带有乙脑病毒的蚊子叮咬后,病毒就随着蚊子的唾液进入人体,经4-21天的潜伏期后,先在人体被咬处的细胞中生长繁殖,之后经血液到淋巴结等网状内皮系统中大量繁殖,然后再回到血液中形成病毒血症。人类感染乙脑后仅有较短的(约1周)的病毒血症期,而且血中的病毒含量也少,因而人类的乙脑患者不是乙脑的主要传染源。

  乙脑的临床表现 乙脑患者多突然发病,其主要表现是:高热(39-40℃)伴有剧烈的头痛、恶心、呕吐、精神萎靡、嗜睡。有些患者还有颈项强直和阵发性抽搐的表现。一般的患者患病3-4天后其病情便进入极期,即由嗜睡、意识障碍、神志不清转入深昏迷,严重者可频繁抽搐、持续高烧。体温越高、昏迷越深者,其病情越重。最为严重的患者可由于脑水肿引起颅内压增高而形成脑疝。出现脑疝的患者,其死亡率会明显增高。该病患者一旦度过危险期,便可进入恢复期;其中少数人会留有后遗症,以失语、瘫痪及精神失常最为多见。

  怎样知道小儿患了乙脑在蚊子孳生的季节(7—9月),10岁以下(尤其是3~6岁)的小儿,若突然有发热、头痛、呕吐、精神不振、嗜睡、昏迷、抽搐、脖子发硬以及肢体瘫痪等表现,家长应该特别警惕,并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孩子经做脑脊液检查,如果蛋白稍高、糖及氯化物正常,就可被诊断为乙脑。

  怎样隔离乙脑患者 乙脑病毒是以蚊子为媒介而在禽畜和人类中相互传播的,所以乙脑患者也应该被隔离。不过对乙脑患者的隔离方法要与呼吸道传染病和消化道传染病患者有所不同。只要让乙脑患者到没有蚊子的环境中,或者用蚊帐将其罩起来,不让蚊子叮咬,那么乙脑患者体内的病毒就不会再传染给其他人了。

温馨提示:重在预防,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生活饮食规律、改善营养。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有助于提高抵抗力,是预防疾病最好的办法。

关于我们 | 新站收录 | 留言反馈 | 网站地图 | 京ICP备13051264号-17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250号

医学导航 版权所有Copyright@2016 hao.med123.com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