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4-14 点击阅读:
急性创伤应激障碍是指人们在非比寻常的、无法预测的、突发的、毁损性处境之中处于不断转变的、无助感的情绪障碍。这是急诊临床常见的症状和疾病,其类型有自杀、意外伤以及自然灾害引起的直接或间接心理问题。
“5·12”四川汶川大地震直接或间接地引起人们特别是灾区人民情绪障碍属自然灾害性质。
由于地震发生原因复杂,发生的速度不以人们的意志所定,受灾程度不一,伤情的变化难预料,症状轻重不一,预后更是复杂。
有流行病学研究:在经历过创伤事件的人群中应激障碍发生率为1.5%-70.0%不等,创伤后的急性应激障碍的发病率为30%-67.9%。近年来由自然灾害引起的心理创伤逐渐为医学界所重视,其中地震和洪灾创伤应激障碍的流行病学报道最多,其次为车祸、火灾、空难、爆炸和矿井塌方等。女性的发病率及患病严重程度高于男性。社会支持在创伤性事件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四川“5·12”大地震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和人民子弟兵在第一时间到达灾区第一线、全社会大营救、大援助给了灾难中的人们以最好的社会支持,能起到降低情绪障碍的作用。
急性创伤情绪障碍的产生是在没有思想准备的情况下,突然遭受巨大的生理、心理打击,很容易表现为一系列与应激有关的生活、生理、行为上的变化。如生理方面:出冷汗、面色苍白、恶心、呕吐、肌肉震颤、血压升高、头痛、心跳加快、呼吸困难等。认知方面:出现思维混乱、迷茫、记忆力下降、思想不集中、思考记忆困难、自我评价减低。情绪方面:如情绪不稳定、流泪、悲伤、激越、焦虑、愤怒、失眠、噩梦,甚至情绪失控,攻击、退缩、坐立不安、举止不协调、口味改变、拒食,或暴饮暴食、大量饮酒或服镇静安眠药等。有的还可以出现幻觉、妄想、自伤、自杀等,长时间的会促使肌体的适应能力受到损害,更造成躯体疾病加重。
因此对创伤应激障碍的危机干预非常重要,首先要明确心理危机的问题,真诚耐心倾听、细心观察协助做出恰当的反应和决定。其次提供足够的咨询,尽可能把自我和他人的生理心理危机程度降到最低。再次给予支持,强调与患者沟通,使其建立信心,寻找和接受医护人员及相关系统的帮助。最后制定计划,以克服因心理危机所致的问题,特别是身体健康和生活信心最为重要。
在创伤应激障碍危机干预的目标中,最重要的是人的安全。应有预见性地采取一切措施,使受伤者尽快脱离险境,使之生理心理危险降低到最小。心理护理支持人员是受害者的第一救护者,通过运用护理程序观察、聆听、交谈等方式,了解受害者的情况、个人认知、个性倾向、心理特征、社会支持系统等。
药物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减轻焦虑、抑郁症状,提高睡眠质量。可采用抗抑郁药、三环类抗抑郁剂,抗焦虑药(苯二氮卓类)、抗惊厥类药等。
心理治疗比药物治疗更重要、更有效。针对不同个体心理危机程度,如情绪失控、退缩、悲观、自杀倾向等,找出干预问题,制定干预措施,选择心理支持、家庭支持、认知-行为疗法、呼吸调节法、放松训练法、音乐疗法等不同的干预措施,使受害者的心灵早日康复。其中心理护理和治疗、社会支持是一个持续的、长期的过程,家庭支持是所有支持因素的重中之重。让我们继续关注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抗震救灾工作,倾尽所能给予灾区人民最大的帮助。
温馨提示:重在预防,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生活饮食规律、改善营养。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有助于提高抵抗力,是预防疾病最好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