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后应激障碍
诊断方法
治疗方案
地震引发急性应激障碍 我们该做些什么

发布时间:2016-04-14 点击阅读:

   四川汶川发生8级地震,顷刻间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外,还对人们的心理产生巨大影响。对经历特大灾难者不但需要生命和身体的救助,还需要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心理救助,让市民 ——

  地震等天灾人祸常引发急性应急障碍。急性应激反应又称急性心因性反应,这是由于突然而来且异乎寻常的强烈应激性生活事件所引起的一过性精神障碍。对急性应激反应的了解,不仅要观察其临床表现和疾病过程,还要分析发病的主要有关因素,以便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本病发作急骤,经及时治疗,预后良好,精神状态可完全恢复正常。

    心理自救 三要三不要

  在灾难发生后,尽快让自己回复日常的生活状态是很重要的。以下是一些简便的方法有助于心理自救。

  “三要”:①首先要让自己的内心深处感受对家人和心理救助人员倾诉。“英雄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既然伤心可流泪,哭诉倾诉皆相宜。就像倒垃圾一样把内心深处的感受、对自己的影响、生活信念的改变等真实想法不加掩饰地表达出来。要与亲友聚在一起,有任何需要一定要向亲友及相关人员表达。②要保证睡眠与休息,如果睡不好可以做一些放松和锻炼的活动。实在不行,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催眠药。③要保证基本饮食,食物和营养是我们战胜疾病创伤,康复的保证。

  “三不要”:①不要隐藏自己的感觉,试着把情绪说出来,让家人一同分担悲痛。不要忌讳和别人谈论自己的痛苦,要让别人有机会了解自己;不要阻止亲友对伤痛的诉说,让他们说出自己的痛苦,是帮助他们减轻痛苦的重要途径之一。②不要勉强自己和他人去遗忘痛苦,伤痛这是正常现象,会停留一段时间,更好的方式是与朋友和家人一起去分担痛苦。③不要绝望,不要认为世界到了尽头。“上苍为您关了一扇门,一定会为你开一扇窗!”

  应对策略

  治疗干预的基本原则是及时、就近、简洁、紧扣重点。

  由于本病由强烈的应激性生活事件引起,心理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让患者尽快摆脱创伤环境、避免进一步的刺激是首要的;在患者能够接触的情况下,建立良好的关系,与患者促膝交谈,对患者进行解释性心理治疗和支持性心理治疗可能会取得很好的效果;要帮助患者建立自我的、有力的心理应激应对方式,发挥个人的缓冲作用,避免过大的伤害;不要避免和患者讨论应激性事件,而应该让患者详细地回忆事件的经过,患者的所见所闻和所做所为。这样的讨论将有助于减少有些患者可能存在的对自身感受的消极评价。要告诉患者,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面临紧急意外时,不大可能做得更令人满意。

  药物主要是对症治疗的,但在急性期也是采取的措施之一。适当的药物可以使患者症状较快地获得缓解,便于心理治疗的开展和奏效。

  当孩子突然想起地震发生的情形而感到恐慌时,该怎么帮助他?

  当孩子突然想起创伤经验而开始恐慌,我们可以多抱抱他,轻轻地抚拍、为他披上毛毯,或是让他抱着熟悉的柔软物品,告诉他爸爸妈妈正陪着他,他很安全。要求孩子深呼吸、轻压某物或踱脚,也可以帮助孩子放松。如果孩子失去反应,问孩子现在这个地方的声音、味道、东西,可以帮他回到现实。过后,须向孩子解释方才只是他们脑中像电影重复的情节让他们害怕,其实他们很安全。

  要鼓励孩子把心中的情绪表达出来,最重要的原则就是镇定,给他们尽可能多的安慰,安抚孩子紧张的情绪。要告诉孩子,目前出现的如做噩梦、在梦里哭泣等,都是震灾发生后的正常反应,完全不必惊慌。要鼓励孩子把积压在心里的东西表达出来,舒缓情绪。可以哭,也可以倾诉,甚至有空就说。这种“再体验”的过程,其实是对创伤事件的脱敏过程。在一遍遍倾诉的过程中,孩子们对事件的敏感情绪会慢慢降低,恢复平静。对于那些特别小的孩子,如果不能用语言表达的,也可以采用画画的方式。

温馨提示:重在预防,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生活饮食规律、改善营养。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有助于提高抵抗力,是预防疾病最好的办法。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推荐用药
相关检查

关于我们 | 新站收录 | 留言反馈 | 网站地图 | 京ICP备13051264号-17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250号

医学导航 版权所有Copyright@2016 hao.med123.com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