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巨结肠
诊断方法
治疗方案
先天性巨结肠的病因病理

发布时间:2016-11-07 点击阅读:

  先天性巨结肠年龄较大患者,异常扩张的结肠因过度疲劳,运动反而减少,在接近无神经节细胞的结肠常成为一个无力的单纯粪便储积容器,并有一定程度的麻痹。病理解剖病变肠段明显分为三段:

  1、痉挛段:从肛门到直肠上端或乙状结肠远端肠管大小基本正常,外表也无异常,但呈严重的持续痉挛状态,无蠕动及松弛。肠壁中完全缺如神经节细胞,在肌间神经丛扩张段和黏膜下神经丛内,充满大量的无髓性副交感神经纤维,其数量、粗细均超过止常,紧密交织成束,代替了神经丛,以前认为是节前交感纤维,近年研究认为是副交感神经纤维,还发现有神经节细胞未成熟型、低神经节细胞型、神经节细胞增多型等多种病变。

  2、移行段:在痉挛段近端,呈漏斗状,长3~8cm.有轻微蠕动,神经节细胞减少或变性。

  3、扩张段:在移行段近端,多数波及乙状结肠和部分降结肠或到升结肠,肠管呈极度扩张状较正常粗1~2倍。肠壁增厚,失去柔软性和结肠袋,蠕动较弱。肠壁肌层肥厚,黏膜呈炎症或小溃疡改变。肌问神经丛神经节细胞正常,副交感神经纤维无变化。

温馨提示:重在预防,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生活饮食规律、改善营养。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有助于提高抵抗力,是预防疾病最好的办法。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推荐用药
相关词条
相关检查

关于我们 | 新站收录 | 留言反馈 | 网站地图 | 京ICP备13051264号-17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250号

医学导航 版权所有Copyright@2016 hao.med123.com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