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10-11 点击阅读:
心房扑动是一种快速异位心律失常,发生于心房内的,冲动频率较房性心动过速更快的心律失常,心电图表现为p波消失,出现大小、形态、间距基本相同的f波。心率250-350次/分。
心房扑动的发病原因
1、器质性心脏病
心房扑动几乎总是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很少见于正常人,最常见于风湿性心脏病,以二尖瓣狭窄或左心房增大伴心力衰竭者最为多见,其次是冠心病心肌硬化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扑动者占0.8%~5.3%,此外,也可见于心肌病,心肌炎,高血压性心脏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某些先天性心脏病(尤其是房间隔缺损),肺栓塞,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急性心包炎等。
2、预激综合征
当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患者合并预激综合征时,很易发生心房扑动。
3、药物因素
药物引起者较少见,但可见于洋地黄中毒。
4、其他
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胸外科手术后,心脏手术,心导管检查,糖尿病性酸中毒,低血钾,低温,缺氧,急性胆囊炎,胆石症,烧伤,全身感染,蛛网膜下腔出血,尤其是原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更易发生,精神过度紧张,激动,过度疲劳等均可诱发心房扑动。偶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正常人。
心房扑动的发病机制
1、目前认为系心房内环形折返机制所致心房扑动,此外自律性增高局灶性异位起搏点所致也可能是因素之一。
2、根据心房扑动大折返环路的缓慢传导区是否位于三尖瓣环以下腔静脉峡部,将心房扑动分为典型心房扑动,又称峡部依赖性心房扑动,即Ⅱ,Ⅲ,aVF导联F波向下的Ⅰ型心房扑动;非典型心房扑动,又称非峡部依赖性心房扑动,即Ⅱ,Ⅲ,aVF导F波向上的二型心房扑动,部分心房扑动系起源于肌袖组织的快速,连续,有序或无序的电激动触发或驱动心房引起频率大于250次/min的规律或相对规律的心房激动,此称肌袖性心房扑动。
温馨提示: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一样需要预防血栓栓塞,有关房颤的抗栓治疗指南也适用于预防房扑的血栓栓塞。只有在患者抗凝治疗达标(IN R值为2.0~3.0) 至少3周、房扑持续时间少于48小时或经食管超声未发现心房血栓时才考虑心律转复。
温馨提示:重在预防,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生活饮食规律、改善营养。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有助于提高抵抗力,是预防疾病最好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