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平足
诊断方法
治疗方案
临床上用来治疗扁平足的方法有哪些

发布时间:2016-10-17 点击阅读:

  治疗扁平足主要是通过非手术的方法,包括功能锻炼、穿矫形鞋、使用矫形鞋垫等,只有少数患者,而且多为后天性扁平足患者,必须通过非手术治疗不能改善病情,才考虑用手术的方法治疗。

  手术目的是消除临床症状、矫正足弓畸形,目前通过手术治疗的主要是八岁以上,而且走路时有明显疼痛的患者。对于应选择哪一种手术方法治疗后天性扁平足还没有一个肯定的答案,最好是针对不同原因引起的扁平足畸形,灵活机动地组合各种手术方式,以达到最佳的矫形效果。目前常用的手术方法有以下几种:

  1、 趾长屈肌腱转移术

  扁平足畸形伴有胫后肌腱功能障碍的患者,因为胫后肌腱常存在无法修补的裂缝、腱鞘瘢痕,即使直接修复了肌腱,功能仍然不好,这种情况可以将其他部位的肌腱转移过来以替代功能障碍且无法修复的胫后肌腱。

  常用来转移的是趾长屈肌腱,手术时将趾长屈肌腱在合适的地方剪断,然后将一端缝在另外一条名为拇长屈肌腱的肌腱上,再在舟骨结节上钻一个垂直的小孔,另一端就从足底穿过这个小孔并缝到趾长屈肌腱自身上或缝到舟骨结节四周的软组织上。注意固定时趾长屈肌腱必需保持足够的张力,否则效果就不好。

  手术后将脚保持向内翻、屈脚跖的体位并用短腿管形石膏固定。4~6周后再换用短腿后托石膏将脚固定在中立位上并继续固定四周,这时可以开始进行足趾局部功能锻炼。术后十周左右拆除石膏,开始进行足踝部的功能锻炼。

  这种手术虽然不能改变足底扁平的畸形,但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并增强足部内翻的肌力。随访也发现手术后疼痛症状明显的患者,虽然扁平足畸形没有得到矫正,但疼痛有了明显好转。

  2、 跟骨内侧移位截骨术

  目前将这种手术方法结合趾长屈肌腱转移术,在扁平足的矫形治疗中已得到广泛应用。

  跟骨内侧移位截骨术是将外翻的脚后跟在跟骨后部截骨并移至小腿负重轴下面融合固定。手术时在脚后跟的外下方、跟骨结节的外侧,以垂直于脚底面四十五度的方向将跟骨结节部截下,然后用两枚螺纹钉将截下的跟骨结节,在垂直于截骨平面稍偏向外侧的方向固定到跟骨上。注意螺纹钉的钉头不能穿透跟骨的前后关节面及距下关节。

  手术后的处理和趾长屈肌腱转移术相同,但必需在X光片证实跟骨干截骨处已经愈合后,才能开始进行脚部负重锻炼。

  这种手术可以矫正脚后跟向外撇的畸形,从而减轻了因脚后跟外撇而给跟腱造成的压力,可明显减轻临床症状。调查发现,跟骨内侧移位截骨术再加上趾长屈肌腱转移术合并治疗的扁平足患者,治疗二十个月后大多数患者的疼痛消失,X线片上也显示足弓的高度了明显改善。

  3、 外侧柱延长术

  外侧柱延长术也是一种跟骨截骨术,手术时将部分跟骨表面的关节软骨截掉,然后再在髂骨上取10~15毫米的骨头并将其固定在外侧柱而使得外侧柱延长。术后处理与跟骨内侧截骨术相同。

  外侧柱延长术可以改善脚前部和脚后跟向外撇的畸形改变,同时可以恢复内侧足弓的高度,保护脚底韧带在负重时免受损伤。

  4、关节融合术

  尽管用跟骨内侧移位截骨术加上外侧柱延长术、选择性软组织重建术治疗扁平足畸形的短期效果很好,但长期效果还是不够令人满意。关节融合术仍是治疗扁平足畸形的主要术式,尤其是肥胖患者效果比较好。手术后27个月时,X光片显示扁平足畸形矫正的效果很好,疼痛等症状也消失了。 

温馨提示:重在预防,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生活饮食规律、改善营养。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有助于提高抵抗力,是预防疾病最好的办法。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推荐用药
相关词条

关于我们 | 新站收录 | 留言反馈 | 网站地图 | 京ICP备13051264号-17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250号

医学导航 版权所有Copyright@2016 hao.med123.com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