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6-04 点击阅读:
虽有细致的预防性足部护理措施,但若措施执行不力,缺血组织受压,创伤,或因肢体末端组织缺血未能及时治疗,或治疗后效果不好者,缺血的足部仍将出现溃疡或坏疽,一旦发生,一般都有难愈性、易感染及致残性。溃疡或坏疽发生后,护理人员应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护理。首先,根据溃疡的部位、大小、深度、特点,有无分泌物或炎症表现等,可判断是动脉性的,还是静脉性的。然后,结合病人身体状况和有无糖尿病等,提出合理的护理方案,达到控制感染,促进肉芽组织生长,最终使溃疡愈合的目的。
(一)预防和控制感染
任何溃疡和坏疽都有潜在的感染问题,感染创面不易愈合,故首先要预防和控制感染。 局部创面处理:主要是保证溃疡创面充分引流和创面清洁.
1、用0.9%盐水或0.4%新洁尔灭溶液冲洗伤口,并用棉球轻擦数次使脏物脱下;
2、用3%双氧水棉球轻擦或用注射器抽双氧水冲洗伤口数次,脏物多则冲时泡沫多;
3、反复重复一、二步,未能脱掉的骨头或腐肉,不必采用其他方法处理,让其自行脱掉;
4、用干棉球擦干伤口,伤口周边用75%酒精棉球消毒1-遍;
5、处置伤口间隔时间,以病情发展的阶段及伤口的变化有的不同,一般间隔两天。以防继续感染。各种处理都应严格无菌操作。对全身抵抗力差者,可遵医嘱给予广谱抗生素,以防继发感染或控制感染。在创口形成的药痂一定要清除,肉芽组织生长过快或肉芽水肿,会影响上皮再生,使创口难于愈合,包扎不宜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延缓创口愈合。溃疡创面周围的皮肤可用温水、中性肥皂轻柔地清洗,而后用棉球擦干。
(二)促进肉芽生长,加速创口愈合
溃疡创面只要有足够的血液供应,无感染和坏死,敷料湿润,透气性好,肉芽组织就会迅速生长,创口很快会愈合。
1.局部创面处理:坏死组织不利于创口愈合,且易继发感染,故应及时清除溃疡面的坏死组织,促进坏死组织分解。创面彻底清除后,可根据创面的性质,选用“蛋黄油药剂”和“祛腐生肌散”。创面较深者,宜选用药物浸湿的纱布松软填塞,充分引流,使肉芽组织逐渐从创口底部生长,填充。创面渗出物过多者,可选用各种具有吸水性的敷料,如水解胶体、藻酸钙等。此外,在出现不明的发热、疼痛、出血、有厌氧菌感染可疑,或敷料脱出、敷料脏了,以及脓液增多、有异味等,应及时更换。但无论新鲜伤口还是感染伤口,换药时都不要在伤口内涂撒消炎粉以及带有颜色的药物(如甲紫),以免影响对伤口的观察。 敷料更换不宜过勤,揭除敷料时,勿损伤新生的肉芽组织。同时要注意局部药物是否有过敏反应。
2.改善局部循环:防止局部受压,卧床病人注意勤翻身,以减少局部受压时间,必要者可使用支被架。因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溃疡,可作Buerger运动,有利于改善局部循环,增加侧支循环。因静脉回流障碍而引起的溃疡,卧床及抬高患肢及用弹力绷带包扎或穿特制的弹力袜,可促进静脉回流。但最根本的是治疗原发病,使局部循环彻底地恢复。
3.改善全身营养状况:可根据病人的生活习惯调整饮食,所进食物应含高蛋白,高维生素。贫血者,轻者可进食含铁量高的食品,重者应间断输血。若口服硫酸锌,可为伤口提供所需的微量锌,促进伤口愈合。给予钙剂也可以起到止痛的作用。
1、发生静脉炎,如属一般留置针应拔除,更换穿刺部位,发炎部位可给予热敷,症状应在3天内改善,若无改善迹象应通知医师评估是否细菌感染。
2、若PICC(外周静脉穿刺导入中央导管)发生静脉炎,可先热敷,若属于机械或化学性静脉炎,症状应可缓解,若症状持续,并无改善迹象,才需拔除。
3、若进行湿热敷、可利用湿热毛巾进行热敷,每次20分钟,一天4次。
4、若疑是细菌性静脉炎,需通知医生进行导管针与血液培养,抽血培养需从其它静脉及导管内各抽取一支进行血液培养,以作为诊断的依据。
5、若有脓液,应培养脓性液体,需利用无菌棉棒进行;取样前,避免消毒皮肤以免影响细菌的培养。
6、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循环,进行修复。
7、若疑似化学反应,需记录。应依据静脉输液协会制订的记录方式进行记录,以达到护理人员判断标准的一致性。
8、避免再度穿刺已发炎的血管,发炎血管须等到症状完全复原,恢复弹性方可使用。
温馨提示:重在预防,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生活饮食规律、改善营养。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有助于提高抵抗力,是预防疾病最好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