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11-09 点击阅读: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一种肾上腺皮质分泌异常的疾病,是团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发生病变,过量的醛因酮分泌引起一系列内分泌代谢紊乱,临床上以高血庆和低血钟为主要特征。其一般需要做下面的检查。
1、一般检查:
(1)低血钾大多数患者血钾低于正常,多在2~3mmol/L,也可低于1mmol/L,低钾呈持续性。
(2)高血钠轻度增高。
(3)碱血症细胞内pH下降,细胞外pH升高,血pH和二氧化碳结合力在正常高限或轻度升高。
(4)尿钾高与低血钾不成比例,在低钾情况下每天尿钾排泄量仍>25mmol。胃肠道丢失钾所致低钾血症者,尿钾均低于15mmol/24h。
(5)尿比重及尿渗透压降低:肾脏浓缩功能减退,夜尿多大于750ml。
2、血浆醛固酮(PAC)、肾素活性(PRA)测定及卧、立位试验:
北京协和医院测定血浆醛固酮、肾素活性的方法是:于普食卧位过夜,次日晨8时空腹卧位取血后立即肌注速尿40mg,然后立位活动2h于上午10时立位取血,分别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醛固酮、肾素活性浓度。血浆醛固酮正常值卧位58、2~376、7pmol/L、立位91、4~972、3pmol/L,血浆肾素活性正常值卧位0、2~1、9ng/(ml·h)、立位1、5~6、9ng/(ml·h)。原醛症患者卧位血浆醛固酮水平升高,而肾素活性受到抑制,并在活动和应用利尿剂刺激后,立位的肾素活性不明显升高。
因为原醛症和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浆醛固酮水平有重叠,目前大多数学者提出用血浆醛固酮与肾素活性的比值(PAC/PRA)来鉴别原醛症与原发性高血压,若PAC(ng/dl)/PRA(ng/ml·h)>25,高度提示原醛症的可能,而PAC/PRA≥50则可确诊原醛症。
3、尿醛固酮水平测定:
正常人在普食条件下尿醛固酮排出量为9、4~35、2nmol/24h,原醛症患者明显升高。
4、生理盐水滴注试验:
患者卧位,静脉滴注0、9%生理盐水,按300~500ml/h速度持续4h正常人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盐水滴注4h后,血浆醛固酮水平被抑制到277pmol/L(10ng/dl)以下,血浆肾素活性也被抑制。原醛症,特别是肾上腺皮质醛固酮瘤患者,血浆醛固酮水平仍大于277pmol/L(10ng/dl),不被抑制。但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增生患者,可出现假阴性反应,即醛固酮的分泌受到抑制。但应注意对血压较高及年龄较大、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应禁做此试验。
5、卡托普利(开博通)试验:
正常人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卡托普利后血浆醛固酮水平被抑制到416pmol/L(15ng/dl)以下,而原醛症患者的血浆醛固酮则不被抑制。
6、安体舒通试验(螺内酯):
醛固酮增多症患者,一般服药1周以后血钾上升,血钠下降,尿钾减少,症状改善。继续服药2~3周多数病人血压可以下降,血钾基本恢复正常,碱中毒纠正。此试验只能用于鉴别有无醛固酮分泌增多,而不能鉴别醛固酮增多是原发还是继发。
7、钠负荷试验:
低钠试验原醛患者尿钾排量明显减少,低血钾及高血压减轻。尿钠迅速减少与入量平衡,肾素活性仍然受抑制;高钠试验正常人及高血压病人血钾无明显变化,原醛症患者血钾可降至3、5mmol/L升以下,症状及生化学改变加重,血浆醛固酮仍高于正常。
8、血浆18-羟皮质酮(18-OH-B)测定:
肾上腺皮质醛固酮分泌瘤患者血浆18-OH-B(醛固酮的前体)水平明显增高,多>2、7mmol/L(100ng/dl),而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和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则低于此水平。
温馨提示:重在预防,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生活饮食规律、改善营养。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有助于提高抵抗力,是预防疾病最好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