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脉瘤
诊断方法
治疗方案
脑动脉瘤病因的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

发布时间:2016-10-11 点击阅读:

  脑动脉瘤是颅内肿瘤的一种,对于患者来说,怎么患病的一直都会是一个疑问。现今生活习惯以及生存环境越加恶化,对于患者的身体健康一定有了一定的威胁。那么对于脑动脉瘤患者来说,他们患病的病因到底在哪呢?


脑动脉瘤病因

  先天性因素:

  脑动脉管壁的厚度为身体其他部位同管径动脉的2/3,周围缺乏组织支持,但承受的血流量大,尤其在动脉分叉部。管壁中层缺少弹力纤维,平滑肌较少,由于血流动力学方面的原因,分叉部又最易受到冲击,这与临床发现分叉部动脉瘤最多、向血流冲击方向突出是一致的。管壁的中层有裂隙、胚胎血管的残留、先天动脉发育异常或缺陷(如内弹力板及中层发育不良)都是动脉瘤形成的重要因素。先天动脉发育不良不仅可发展成囊性脑动脉瘤,也可演变成梭形成脑动脉瘤。

  后天性因素:

  (1)创伤 颅脑闭合性或开放性损伤、手术创伤,由于异物、器械、骨片等直接伤及动脉管壁,或牵拉血管造成管壁薄弱,形成真性或假性脑动脉瘤。

  (2)其他 此外还有一些少见的原因如肿瘤等也能引起动脉瘤。颅底异常血管网症、脑动静脉畸形、颅内血管发育异常及脑动脉闭塞等也可伴发动脉瘤。

  (3)动脉硬化 动脉壁发生粥样硬化使弹力纤维断裂及消失,削弱了动脉壁而不能承受巨大压力。硬化造成动脉营养血管闭塞,使血管壁变性。40~60岁是动脉硬化发展的明显阶段,同时也是脑动脉瘤的好发年龄,这足以说明二者的相互关系。

  (4)感染 感染性动脉瘤约占全部动脉瘤的4%。身体各部的感染皆可以小栓子的形式经血液播散停留在脑动脉的周末支,少数栓子停留在动脉分叉部。颅底骨质感染、颅内脓肿、脑膜炎等也会由外方侵蚀动脉壁,引起感染性或真菌性动脉瘤。感染性动脉瘤的外形多不规则。

  以上这些先天以及后天因素,对于患者的脑动脉瘤的形成有了一定的影响。患者要在平时多多注意这些方面的预防工作。

温馨提示:重在预防,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生活饮食规律、改善营养。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有助于提高抵抗力,是预防疾病最好的办法。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推荐用药
相关词条
相关检查

关于我们 | 新站收录 | 留言反馈 | 网站地图 | 京ICP备13051264号-17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250号

医学导航 版权所有Copyright@2016 hao.med123.com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