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4-18 点击阅读:
任中秀 2005-12-13 13:39:25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2003年8月第1卷第5期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指颈内动脉系统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短暂性供血不足,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病,几分钟至几小时的局灶性部位功能缺血,多在24h内完全恢复。实际上大多数发作时间要短暂得多,主要体征大多数在1h内消失,颈内动脉系统tia平均时间多为14min,而椎-基底动脉系统为8min,如果症状持续超过1h,只有14%在24h内恢复。tia是脑血管意外的警告信号,近期频繁发作者是脑梗塞的特级警报,每年约4%~8%完全卒中患者发生于tia之后,因而必须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给予必需的干预。
1 病因
tia的病因甚多,病因确诊是治疗的关键。目前认为最主要的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管壁微栓子脱落,此外,脑血流动力障碍,颈、椎内动脉血液凝固障碍,心脏疾病以及某些非动脉粥样硬化病因如烟雾病,结节性动脉炎,脑肿瘤,药物等均可引起tia,据我国六城市调查资料,tia的患病率为180/10万,约有25%~55%于5年内发生脑梗塞,其中半数以上在一年内,20%在30天内发生脑梗塞。因此,及早确诊并积极治疗tia是预防脑梗塞、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的关键。
2 分类
tia可分为颈内动脉系及椎-基底动脉系tia两类。颈内动脉tia主要临床表现为:(1)单肢或一侧上下肢无力、失灵、瘫痪;(2)单肢或一侧上下肢麻木、感觉减退或丧失。主侧半球受累则可引起不同程度的感觉性失语。(3)失语症,除上述运动性或感觉性失语外,尚可发生失语,失算、失用。(4)一侧视力障碍,常见单眼一过性黑(tmb),若突发无痛性tmb并在5~10min迅速消失,即可确诊为颈内动脉tia,上述症状可合并发生。椎-基底动脉系tia主要临床表现为(1)单肢或多肢无力、失灵、瘫痪,姿势张力短暂丧失(猝倒发作,drop attack)。发作多为双侧性,或从一侧游走到另一侧。(2)短暂性全面性遗忘(transient global amnesia,tga),发作时出现短时间的记忆丧失,持续半小时至数小时。发作时不能记忆新事物,对时间、地点定向障碍,病人对此有自知力,以上两种表现具有特异性。(3)单肢或多肢麻木、感觉异常、缺失,包括单侧或双侧,口、舌部位。(4)双侧视野完全或部分缺失、偏盲、复视。(5)平衡功能障碍,常见步态不稳共济失调、或伴眩晕、眼震、恶心及呕吐、吞咽困难及构音障碍等。以上症状可合并发生。临床上诊断tia最重要是病史典型而神经系统检查正常,仅凭这两项诊断的准确率即达95%。脑血管造影(包括dsa)、ct、mra等对确定病灶部位,决定是否手术治疗有帮助,其它检查仅供参考。当前,临床诊断有不同程度的扩大化倾向,已引起国内外的关注。美国国立神经疾病与卒中研究所脑血管病分类(第3版)中提出,tia的临床表现最常见的是运动障碍,只出现肢体一部分或一侧面部感觉障碍、视觉丧失或失语,诊断必须慎重,并明确提出不属tia特征的症状有:①不伴椎—基底动脉系障碍其它体征的意识丧失。②强直性及(或)阵挛性痉挛。③躯体多处持续、进展性症状。④闪光暗点。不考虑tia症状者有:①进展性感觉障碍。②单纯性眩晕。③单纯性头晕眼花。④单纯性吞咽障碍。⑤单纯的构音障碍。⑥单纯的复视。⑦大小便失禁。⑧伴有意识障碍的视觉丧失。⑨伴有头痛的局灶症状。10单纯的精神错乱。11单纯的遗忘症。12单纯的猝倒发作。
3 诊断
tia缺乏诊断标准和常规评估方法,由于各自病史和症状不同,以致无法确立最佳常规检查程序。对于50岁以上、首次检查不能明确的患者,我们建议遵循以下诊断程序。第一步应全面检查:①全血及血小板计数;②血脂、血糖甚至糖耐量;③凝血酶原时间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④血沉;⑤ecg、tcd、头颅ct或mri。第二步为明确病因,经胸或食管心脏超声检查、mra、脑血管造影以及抗磷脂抗体(apas)、抗心脂抗体(acas),为更进一步可筛选血栓前状态,可作蛋白c、蛋白s、抗凝血酶ⅲ、凝血酶时间的检查等。
3.1早期诊断的线索 (1)下述情况提示为颈内动脉系:颈动脉搏动减弱或测不出,颞浅动脉搏动消失(颈总动脉);眼眶部杂音;于颈总动脉分叉处的局限性杂音;视网膜动脉压降低(正常两眼相差<10%);眼底镜检查可见栓子。(2)下述情况提示椎-基动脉系:由于突然改变姿势、头伸展或旋转,以及上肢运动而引起的症状;体位性低血压;与病人年龄相比血压较低,两上肢收缩压相差20mmhg以上。
3.2 易与tia混淆的疾病 可见于颅动脉炎;偏头痛;脑膜瘤,心律失常,心脏栓子(心房纤颤和二尖瓣病变、二尖瓣 脱垂、心房粘液瘤等);躯体感觉性或运动性发作;基底动脉偏头痛;前庭神经元炎;梅尼埃病。
3.3 危重病例的征象 tia患者每年约有8%~10%的死亡危险,在颈总动脉分叉区闻及局限性杂音,提示颈内动脉或颈外动脉狭窄,并表明发生完全卒中的危险性增高。
4 治疗
(1)病因治疗,尽可能针对病因及诱发因素(如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脏病、糖尿病及颈椎病等)进行治疗。(2)治疗过程中发作并未减少或终止,而考虑以微栓塞为主要诱发因素等,可给予抗凝、溶栓、降纤治疗。(3)当病因主要位于颅外的主动脉-颈部动脉系统之中,可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4.1 内科治疗
4.1.1 一般治疗 主要针对病因,如调整血压,治疗心律失常或心肌病变,纠正血液成分异常等。
4.1.2 药物治疗 ①抗血小板聚集剂:常用的药物有阿司匹林,40~50mg每日1次;潘生丁每次50~100mg,每日4次,多与阿司匹林合用;噻氯吡啶0.5g每日1~2次;苯碘唑酮0.1~0.2g,每日3~4次;pgi 2 6~10μg/min持续静滴,连用3天。②抗凝治疗,对发作次数多,症状重,持续时间长,且每次发作后症状渐加重,又无明显抗凝治疗禁忌证者,应尽早进行,可立即静注肝素50mg,然后将肝素50mg混匀于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500ml中静滴,每分钟20滴左右,同时口服新双香豆素抗凝剂,肝素一般维持24~48h,以试管法凝血时间判断,口服抗凝剂以凝血酶原时间监测,均以延长到正常的250%左右的时间为完全抗凝的标准。如每日只发作数次者,则刚开始不用静注肝素,而用100mg静滴即可,3~4h后查一次凝血时间(试管法),如已达未用前凝血时间的250%左右,即按此量维持,同时亦可口服双香豆素抗凝剂,时间一般为10~14天。低分子肝素,抗栓作用同肝素,但出血现象少,剂量0.1ml/10kg,日2次皮下注射,疗程7~10天。③扩血管,扩容疗法,常用药物较多,主要作用于血管平滑肌,摘要介绍如下,卡兰(calan)5mg日3次口服,西比灵10mg日1次以及尼莫地平、尼卡地平等。④血栓溶解剂,目前常用的有尿激酶,一般为20~50万u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静滴,30min内滴完,维持量为5~10万u,持续静滴,直至血栓溶解或病情不再发展为止,一般应用几小时至5日。蛇毒制剂有降纤酶、去纤酶、清栓酶等。⑤其它还有中药制剂如喋脉灵、葛根素、血塞通等,此外还有体外反搏、紫外线辐射和自身血液充氧回输疗法(ubi)、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及高压氧疗法等均可应用。
4.2 外科治疗 目前国内外常用三类手术方法治疗tia:(1)颈动脉内膜剥离术,主要用于颅外手术,能达到的颈动脉病灶;(2)颅内外动脉吻合术,主要用于颅外手术不能达到的颅内动脉缺血灶;(3)带蒂大网膜颅内移植术,主要用于颅内小血管狭窄所致的脑缺血发作。由于以上方法的手术指征及效果并未肯定,故须根据病人具体情况,慎重考虑,不可轻易施行。
(收稿日期:2003-05-18)
温馨提示:重在预防,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生活饮食规律、改善营养。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有助于提高抵抗力,是预防疾病最好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