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伤
诊断方法
治疗方案
冻伤的饮食保健方法介绍

发布时间:2016-03-07 点击阅读:

 当软组织受冻并且局部血供减少时所形成的损伤称为冻伤(Frostbite)。当皮肤温度降到-2℃时冻伤就可能发生,气温在-25℃~-30℃时冻伤发生率最高。冻伤的主要危险因素是之前的冷损伤。浅表冻伤最常见,占病例总数的74%,面部(鼻、耳)为最常见的受累部位。

  冻伤的饮食:

  冻伤主要是因为寒冷所致,所以饮食原则为加强营养,多吃高蛋白食物,但需要注意避免过高的脂肪饮食,以免导致血脂增高、血液稠度增加,影响血液循环。

  高蛋白饮食饮食要求,应多采用动物蛋白,如瘦肉、肌肉、鱼类、乳类、新鲜蔬菜水果、马铃薯、山药、荸荠、藕粉、慈姑、番茄、胡萝卜等,饮食中注意含多量维生素成分和微量元素的食物。

  冻伤的护理:

  冻伤处局部皮肤苍白冰冷、疼痛和麻木。根据损害程度临床分为四度,第一、二度主要为组织血循环障碍,第三、四度有不同深度的组织坏死。

  一度:皮肤浅层冻伤。初起皮肤苍白、继为蓝紫色,以后有红肿、发痒、刺痛和感觉异常。

  二度:为皮肤全层冻伤。除红肿外,出现水疱,疱破后易感染。如无感染,经2~3周后水流干枯成痂。

  三度:冻伤累及皮肤全层和皮下组织。皮肤由苍白色渐变为蓝色,转而为黑色,感觉消失。坏死组织脱落形成溃疡,易继发感染。愈合后可留疤痕,并可影响功能。

  四度:皮肤、皮下组织、肌肉,甚至骨骼均被冻伤。冻伤部位呈暗灰色,边缘可有水肿和水疱,感觉和运动完全丧失。2~3周后坏死组织分界清晰,形成干性坏疽,有水肿和继发感染转为湿性坏疽。常后遗有伤残和功能障碍。少数可并发肺炎、心包炎等感染。

  除此之外,加强对寒冷气候条件下工作者的防冻教育,使其尽量减少体温散失,着装应宽松,保暖,尤其是肢端和耳鼻颊处,应注意保暖,鞋袜应保持干燥,手脚应保持干燥,在无法避免潮湿时,可外涂凡士林,以便预防。

  皮靴应较大而不紧,不透水,在潮湿地区,可于鞋外涂油或凡士林,此外应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疲劳,进食高脂,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一旦发生冻伤,应尽早进行治疗。

温馨提示:重在预防,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生活饮食规律、改善营养。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有助于提高抵抗力,是预防疾病最好的办法。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相关检查

关于我们 | 新站收录 | 留言反馈 | 网站地图 | 京ICP备13051264号-17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250号

医学导航 版权所有Copyright@2016 hao.med123.com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