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型颈椎病
诊断方法
治疗方案
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

发布时间:2016-10-14 点击阅读:

  一、锥体束征

  为脊髓型颈椎病的主要特点,其产生机制是由于致压物对锥体束(皮质脊髓束)的直接压迫或局部血供减少所致,临床上多先从下肢无力,双腿发紧(如缚绑腿)及抬步沉重感等开始,渐而出现足踏棉花,抬步打漂,跛行,易跪倒(或跌倒),足尖不能离地,步态拙笨及束胸感等症状,检查时可发现反射亢进,踝阵挛,髌阵挛及肌肉萎缩等典型的锥体束症状,腹壁反射及提睾反射大多减退或消失,手部持物易坠落(表示锥体束深部已受累),最后呈现为痉挛性瘫痪。

  锥体束在髓内的排列顺序,从内及外依序为颈,上肢,胸,腰,下肢及骶部的神经纤维,视其受累的部位不同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中央型(上肢型)

  是锥体束深部先被累及,因该神经纤维束靠近中央管处,故又称为中央型,症状先从上肢开始,之后方波及下肢,其病理改变主要是由于沟动脉受压或遭受刺激所致,如一侧受压,表现为一侧症状;双侧受压,则出现双侧症状。

  2、周围型(下肢型)

  指压力先作用于锥体束表面,使下肢先出现症状,当压力持续增加波及深部纤维时,则症状延及上肢,但其程度仍以下肢为重,其发生机制主要是椎管前方骨赘或脱出的髓核对硬膜囊前壁直接压迫的结果。

  3、前中央血管型(四肢型)

  即上,下肢同时发病者,主要是由于脊髓前中央动脉受累所引起,通过影响该血管的支配区造成脊髓前部缺血而产生症状,本型的特点是患病快,经治疗痊愈亦快;非手术疗法有效。

  以上三种类型又可根据症状的轻重不同而分为轻,中,重三度,轻度指症状出现早期,虽有症状,但尚可坚持工作;中度指已失去工作能力,但个人生活仍可自理;如已卧床休息,不能下地及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则属重度,一般重度者如能及早除去致压物,仍有恢复的希望,但如继续发展至脊髓出现变性甚至空洞形成时,则脊髓功能难以获得逆转。

  二、肢体麻木

  主要是由于脊髓丘脑束同时受累所致,该束纤维排列顺序与前者相似,自内向外为颈,上肢,胸,腰,下肢和骶部的神经纤维,因此,其出现症状的部位及分型与前者相一致。

  在脊髓丘脑束内的痛,温觉纤维与触觉纤维分布不同,因而受压迫的程度亦有所差异,即痛,温觉障碍明显,而触觉可能完全正常,此种分离性感觉障碍,易与脊髓空洞症相混淆,临床上应注意鉴别。

  三、反射障碍

  1、生理反射异常

  视病变波及脊髓的节段不同,各生理反射出现相应的改变,包括上肢的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和桡骨骨膜反射,以及下肢的膝跳反射和跟腱反射,多为亢进或活跃,此外,腹壁反射,提睾反射和肛门反射可减弱或消失。

  2、出现病理反射

  以Hoffmann征及掌颏反射出现的阳性率为最高;病程后期,踝阵挛,髌阵挛及Babinski征等均可出现。

  四、自主神经症状

  临床上并非少见,可涉及全身各系统,其中以胃肠道,心血管及泌尿系统为多见,且许多患者是在减压术后症状获得改善时,才追忆可能系颈椎病所致,可见,术前如不详细询问,常常难以发现。

  五、排便,排尿功能障碍

  多在后期出现,起初以尿急,膀胱排空不良,尿频及便秘为多见,渐而引起尿潴留或大小便失禁。

  六、屈颈试验

  此种类型最怕屈颈动作,如突然将头颈前屈,由于椎管内有效间隙突然减小,致使脊髓处于容易遭受激惹的敏感状态,在患有脊髓型颈椎病者,其双下肢或四肢可有触电样感觉(图2),此主要是由于,在前屈情况下,不仅椎管容积缩小,且椎管前方的骨性或软骨性致压物可直接撞击脊髓及其血管,与此同时,硬膜囊后壁向前方形成的张压力亦加重了对脊髓的压应力。

温馨提示:重在预防,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生活饮食规律、改善营养。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有助于提高抵抗力,是预防疾病最好的办法。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推荐用药
相关词条

关于我们 | 新站收录 | 留言反馈 | 网站地图 | 京ICP备13051264号-17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250号

医学导航 版权所有Copyright@2016 hao.med123.com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