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炎
诊断方法
治疗方案
慢性胆囊炎如何治疗

发布时间:2016-11-08 点击阅读:

  本病以中医的辨证论治为主,可适当配合抗生素及手术等治疗。对症治疗。对于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手术治疗应慎重。中医辨证论治。肝气郁结型治疗宜疏肝解郁,理气止痛。肝胆实热型治疗宜疏肝利胆,清热通腑等中医治疗。

  一、对症治疗

  1.助消化药物如胰酶片、复合维生素B、山楂丸等。

  2.解痉药物出现胆绞痛时,可含化硝酸甘油片或肌注阿托品、654-2等,严重者可同时应用解痉药及镇痛药派替啶、阿法罗定、美沙酮等。

  3.制酸药物 胃灼热反酸病例可服用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胃达喜、丽珠得乐、瑞倍等药物治疗。

  4.促胃肠动力药对胃部撑胀、嗳气之病例,可选用:胃复安、多潘立酮、莫沙比利、舒丽启能等药物治疗。

  二、手术治疗

  对于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手术治疗应慎重,有明确的病理改变如胆囊管梗阻、胆囊排空障碍者,胆囊切除术的效果较好。但部分这类病人切除胆囊后消化道症状存在,治疗效果欠佳,而且可使诊断治疗复杂化。

  慢性胆囊炎手术治疗的适应证为:

  l.发作时疼痛剧烈,且伴有黄疸者。

  2.在胆绞痛发作时,有急性胆囊炎之症状或体征者。

  3.慢性胆囊炎伴有胆石者。

  4.经内科治疗疗效不好,反复发作者。

  三、中医辨证论治

  论治原则:慢性胆囊炎虽病位在胆,但常常涉及肝、肾、脾、胃。胆与肝互为表里,同脾胃是“木”与“土”的特殊关系,肝与肾为“乙癸同源”.关系密切。加之病程较久,使本就复杂的关系失去常态,病虽不急不重,但却不易痊愈。治疗时要掌握:治胆勿忘肝、脾、肾,通利兼顾气、血、阴,补不滞腻,利不伤正,才能切合 病机,提高疗效。

  (一)肝气郁结型

  (1)中药汤剂:常用柴胡疏肝散加减。

  方解:疏肝法是遵《内经》“木郁达之”之旨。用柴胡、白芍,一散一敛,疏肝解郁平肝为主; 香附、川芎,理气活血止痛为辅;枳壳、陈皮泻脾气之壅滞,调中焦之运化为佐;甘草调和诸药为使。柴胡配枳壳一升一降,疏畅气机,合奏升清降浊之效;白芍伍甘草,酸甘化阴,柔肝滋脾,共收缓急止痛之功。肝郁解,滞气畅,木气条达而能疏土,则诸症自可向愈。

  (2)其他药物:①鸡骨草丸:每次4粒,每日3次。②利胆片:每次4~6片,每日3次。③复方胆通:每次2片,每日3次。④蛔虫性胆囊炎病例应配合驱蛔治疗。⑤若胆汁培养为阳性,可根据培养结果及药敏试验选择适当药物。⑥伴结石者,参考胆囊结石的治疗。

  (二)肝胆实热型

  (1)中药汤剂:肝胆郁热者,用大柴胡汤加减;肝胆湿热者,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方解:大柴胡汤,以柴胡、黄芩、白芍疏郁滞之肝气,清肝胆之郁热;大黄、枳实泻阳明之腑实;半夏、生姜、大枣和胃气而止呕。使气滞舒,胁络通而痛止;木火除,心神宁而寐安;阳明清,胃气和而纳增。

  (2)其他药物:以下药物可适当选用1-2种。

  1)利胆排石片:清利湿热、利胆排石。每次4-6片,每日3次。

  2)藏茵陈片:清热解毒、利胆退黄。每次5片,每日3次,饭后服用。肝功不良者慎用,孕妇禁服。

  3)新癀片:清热解毒,消炎止痛,散瘀消肿。每次4片,每日3次。因对胃有刺激,溃疡病及有消化道出血倾向者忌服。

  温馨提示:由于慢性胆囊炎,多病程较久,缠绵难愈,而使正气受损,多为虚实夹杂之证。故需注意病邪之多少与正损之轻重。患者选择中医疗法时要去正规机构,以免用药失误得不偿失。

温馨提示:重在预防,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生活饮食规律、改善营养。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有助于提高抵抗力,是预防疾病最好的办法。

关于我们 | 新站收录 | 留言反馈 | 网站地图 | 京ICP备13051264号-17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250号

医学导航 版权所有Copyright@2016 hao.med123.com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