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
诊断方法
治疗方案
小儿细菌性痢疾的症状表现

发布时间:2016-11-07 点击阅读:

  小儿细菌性痢疾初起多有发热,并可伴有发冷寒战,继之出现腹泻等症状。本型菌痢一般热势不致于过高,并且发热持续时间也不太长。经一般抗感染治疗及对症治疗,体温会很快下降,腹泻也会很快得以控制,其常见症状有以下几种。

  小儿细菌性痢疾的症状:

  1、潜伏期:自数小时至8天不等,大多数为1~3天。

  2、细菌性痢疾的临床分型:根据病程及病情,可分为急性菌痢、慢性菌痢及中毒型痢疾。因中毒型痢疾病情特殊随后有叙述,在此先讨论急性菌痢、慢性菌痢的一般经过。

  (1)急性细菌性痢疾:

  ①典型痢疾:典型病例起病急,发热,体温为低热或高热,腹泻、大便每天10~30次,粪便带黏液及脓血。有恶心,呕吐,阵发性腹痛。腹部有轻压痛。有时左下腹可触及痉挛的乙状结肠肠管。肠鸣音亢进。便后有里急后重下坠感。患儿全身乏力,食欲减退。婴幼儿有时可有高热惊厥。多数急性痢疾患儿经合理治疗,可于数天内逐渐减轻而痊愈,预后良好。年长儿童大便很快成形,婴幼儿可持续数天稀便,这与婴幼儿肠道功能恢复较慢有关。

  ②非典型痢疾:不发热或只有微热,也无中毒症状,轻度腹泻,稀便、粪便内只有黏液而无脓血。只有粪便培养阳性才能确诊。在流行时,这类病例数可能超过典型病例数。因其经过类似一般肠炎,易被忽视,常成为痢疾的传播者。

  (2)慢性细菌性痢疾:病程超过2周称迁延性痢疾,超过2个月则称慢性痢疾。其发生原因,主要是因体质瘦弱、有营养不良、佝偻病或贫血等合并症。或因这类病儿未得到合理治疗所造成。因病程日久,渐消瘦,粪便含大量黏液、不一定带脓血,或黏液便与脓血便交替出现。粪便仍可培养出痢疾杆菌,但阳性率显著低于急性痢疾。

  慢性痢疾患儿如合并严重营养不良,往往容易发生一些危象。病儿可因发生电解质紊乱(低钠、低钾、低钙),严重心肌损害而意外死亡。这类病儿在我国已很少见到,而在其他发展中国家经常见到。在慢性痢疾过程中有时症状突然加重,呈急性发作的表现。

  小儿细菌性痢疾的并发症:

  急性菌痢患儿如呕吐、腹泻严重时,可并发水和电解质紊乱(脱水、酸中毒、低钾、低钠、低钙等)。慢性菌痢发生并发症较多,主要是机体营养不良和免疫功能低下所致。最常见的有营养不良及营养不良性水肿,多种维生素与微量元素缺乏,表现为干燥性眼病、营养不良性贫血、佝偻病,严重者可出现脚气病及坏血病。

  后者在我国已很少见到。肠部溃疡深者可致大量肠出血,腹泻频繁者可致脱肛,用抗生素过久可致肠道菌群紊乱或合并真菌感染。个别严重营养不良患儿肠道溃疡长久不能修复,可发生肠穿孔。

温馨提示:重在预防,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生活饮食规律、改善营养。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有助于提高抵抗力,是预防疾病最好的办法。

关于我们 | 新站收录 | 留言反馈 | 网站地图 | 京ICP备13051264号-17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250号

医学导航 版权所有Copyright@2016 hao.med123.com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