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6-29 点击阅读:
1、献血会使人“伤元气”吗?
不会。一个健康人的总血量,约占体重的8%,一个成年人的总血量约为4000~5000毫升。平时80%的血液在心脏和血管里循环流动着,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另外20%的血液储存在肝、脾等脏器内,一旦失血或剧烈运动时,这些血液就会进入血液循环系统。一个人一次献血300~400毫升只占总血量的5%~10%,献血后储存的血液马上会补充上来,不会减少循环血容量。献血后失去的水分和无机物,1~2个小时就会补上;血浆蛋白质,由肝脏合成,一两天内就能得到补充;血小板、白细胞和红细胞也很快就恢复到原来水平。人体的血液在不断新陈代谢,每时每刻都有许多血细胞衰老、死亡,同时又有大量新生细胞生成,以维持人体新陈代谢的平衡。献血后,由于造血功能加强,失去的血细胞很快得到补充。所以说一个健康的人,按规定献血,对身体不会有任何影响,更不会“伤元气”,反而会有利于健康。
2、反复献血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吗?
可以。有关专家对反复献血组28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226例的血流变学各项均值做了比较。结果表明:反复献血组的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红细胞电泳,均较正常值明显降低,而尤以红细胞压积最为明显,提示反复献血组的血液粘滞性下降;而急性脑梗塞患者组的上述指标均较正常值高,提示脑梗塞患者存在着高粘血症。因此,反复一定量的献血会使血液粘滞性下降,对预防心血管疾病有积极的意义。
3、为什么经常献血可提高造血功能?
因为自胎儿出生后,骨髓就成为主要的造血器官。随着年龄的增长,造血功能和血细胞生成率逐渐下降。献血后,由于血细胞数量减少,对骨髓产生反馈作用,促使骨髓储备的成熟血细胞释放,并刺激骨髓造血组织,促使血细胞的生成,经常按规定期限献血,就可使骨髓保持旺盛的活力。
4、经常献血可以降低血脂吗?
人们由于体力活动的减少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体内积存了越来越多的脂肪。好多人的血脂长期处于较高的水平,俗称“血稠”。“血稠”的结果就是脂肪一层层的附着在人们的血管壁上,最后导致动脉硬化,血管弹性降低,形成心脑血管病。而经常献血, 减少了体内一部分粘稠的血液,再通过正常的饮水,填充了血容量,使血液自然稀释,血脂就会随着下降,也就减轻了动脉硬化的隐患。
5、为什么说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机关干部和脑力劳动者更应该献血?
由于长期缺乏体力劳动和生活水平较高,实际上很多机关干部和脑力劳动者的血脂长期处于较高的状态。通过体查可以看出。很多人年轻轻的就得了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病,而献血可以预防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因为献血后能使自己的血液稀释,使血脂降低。这样:既有利于自己,又间接造福于社会。
6、献血可预防心脏病吗?
可以。据芬兰科学家的一项研究证实,适量献血对部分健康成年人(特别是男性成年人),竟有意想不到的预防心脏病之效!专家对居住在芬兰东部的20000余名成年人作了试验调查,结果发现,与经常献血者比较,从不献血者的心脏病发病率竟要高出2倍之多。专家们对此解释说,人体血液中含铁过高会明显增加患心脏病的危险(血液中含铁较高者与较低者相比,3年内患心脏病的可能性要大出1-2倍),而适量献血恰恰可使血液中的含铁量大为降低。英国营养基金会科学部主任玛格丽特的研究结果也与上述研究结果不谋而合。她分析说,血液中过剩的铁和铜都会起到加剧血中脂肪氧化的作用,而血脂氧化恰恰是导致心脏病的重要因素。芬兰医生们已发起一场“低铁饮食”运动,要求吃含铁较低的食物。此外最好每年献血一次(献血量为400毫升),这既有利于他人,也有利于自己,堪称“一举两得”之美事!
7、为什么说适量献血有益长寿?
按规定献血,可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和抗病能力,还会刺激人体骨髓造血器官,使其始终保持青春时期一样旺盛的造血状态,收到延年益寿的效果,并能防止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据报道,有人对66岁以上的332名曾献血者与同样条件的399名未曾献血者作了比较,结果曾献血者存活率显著高于未曾献血者,献血总量较多的存活年龄还较长。
8、长期定量献血对骨髓象有影响吗?
骨髓象的变化直接影响血液的质量和献血者的身体健康。作为献血员,长期、定量献血后,对其骨髓象影响如何,这是广大医务工作者和献血员共同关心的问题。为追根求源,在1989年12月至1990年11月之间,有关专家调查了107例在1~25年间的献血员,其中男性55人,女52人;汉族96人,回族11人;职 业分别为工人7人,农民90人,市民10人。献血间隔3个月,献血量300毫升(少数400毫升),常规制髓片,瑞氏染色后分类500个细胞,求其平均值、标准差,然后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提供的骨髓象参考值作比较,发现除红细胞系统外,其余无显著性差异。就是说骨髓中除红细胞系统代偿性增生外均未影响其他造血系统。这说明长期定量献血对骨髓无影响。
9、献血会引起贫血吗?
不会。因为献血只是血液的暂时少量减少,很快就会恢复正常,不影响人体血液的再生功能。而贫血是一种疾病,对于患有贫血病的人在献血体查时,就会被检查出来,这种人是不能参加献血的。
10、多次献血后体内的细胞免疫功能有变化吗?
为了解多次献血对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影响如何,有关专家选择了献血年限在3~21年,献血10次以上,年龄21~49岁的30人,其中男女各15人,与20名从未献过血的、体检合格的正常人作对照,测定了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表明多次献血者除骨髓造血功能比对照组较旺盛外,细胞免疫功能无差别。
另有专家以淋巴细胞转化率(SI)、白细胞介素-2 (IL-2)及自然杀伤活性(NK)作为免疫功能指标,对75例10年以上长期献血者及35例初次献血者进行比较,两组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说明经过长期献血后,细胞免疫功能这3项指标无明显变化,对血液质量没有影响。
11、献血会减少大脑的总供血量吗?
为了解献血对大脑总供血量的影响;有关专家随机抽检了80名献血者(男性38人,女性42人,年龄18~50岁。其中首次献血者40人,献血1~5年、6~28年者各20人。体检合格,每次献血间隔至少3个月,献血400毫升平均5分29秒均无献血反应),应用彩色经颅多普勒仪(TCD)检测献血者献血前后的大脑中动脉(MCA),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血流速度,并对不同献血年限献血者献血前后脑底动脉血流速度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不论是首次还是长期献血者,只要未发生献血反应,献血400毫升对脑底动脉血流动力学不会有影响,亦不会减少大脑的总供血量。
12、国外无偿献血的情况如何?
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已达到医疗用血全部来自无偿献血。如经济发达的美国、日本、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也有经济欠发达的阿尔及利亚、坦桑尼亚、尼日尔、尼泊尔、缅甸等,都实行了无偿献血制度。在许多国家,公民献血后吃几块点心.喝杯饮料,就各自去干自己的工作,从不领取任何报酬,人们把献血看作是健康人对社会应尽的义务,是很普通的事。
13、国际红十字组织哪一年以正式文件形式第一次在全世界推广无偿献血了?
1946年。
14、日本成分输血情况如何?
日本仅在大出血、大手术时用全血,占3%~5%,其余全部用成分血。仅以山梨县1996年为例:用红细胞37.7%,血小板23.4%,血浆37.7%,全血1.2%。
15、日本无偿献血经历了多少年?他们怎样开展无偿献血的?
日本无偿献血经历了10年。1963年以前,日本的血液来源依靠卖血者。由于输入了不健康的卖血专业户的血液,产生了众多肝炎感染者。由卖血得来的血液被称为“黄色的血”,并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为此,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卖血制度的弊病、危害以及无偿献血的重要性。同时,日本国会也发出了放弃卖血、推动无偿献血的呼声。1964年8月,日本内阁作出了《关于推动无偿献血的决定》。接着,日本红十字组织新建了28所血液银行(后更名为血液中心),加上原来的,全国共有41所血液中心,并配备了44台大型采血车,致力于建立无偿献血体制。
为了全面开展无偿献血,建立了献血组织——无偿献血协议会,协议会的会长由各地知事担任,委员由医疗机构、企业、工会、学校、团体、新闻机构、行政机构和红十字组织的代表组成,并在各市、区、镇、村以及保健所设立了协议会。红十字血液中心协同各都道府县及市、区、镇、村,开展无偿献血工作。至此, 血液事业成为国家的一项事业。在中央和地方政府以及红十字组织三位一体协同努力下,无偿献血工作每年都有所进展,1973年无偿献血保证了全部临床医疗用血。
16、香港是哪一年开展无偿献血的?现在情况如何?
香港是1952年开始推动无偿献血的,当时囿于旧的传统观念,只有两位华人献血。几十年过去了,620万人的香港,由最初的每年只有1000多人献血到现在的每年有18万人献血,无偿献血已成为许多港人的自觉行动,其华人的比例由过去的3%猛增至97%,基本满足了香港的免费用血,且库存量足够一个星期用的。今日的辉煌已取代了昔日捉襟见肘的困难局面。
17、1974年及1994年台湾献血情况如何?
1974年台湾无偿献血为5%,成分输血为0,献血员只有3749个。1994年台湾130万人次全部是无偿献血,占台湾总人口的5.9%,成分输血为92.1%。
18、美国献血情况如何?
美国早已全部实行无偿献血。大约每年有6%的人献血,其中95%以上为成分输血。美国每个大城市有一个血液中心,向周围地区所有医院提供血液服务,在乡村也设有采血点,有采血车。
19、捷克向献血者提供什么特殊奖励?
捷克比尔森大学医院为了使献血者感到有趣,为义务献血者提供了特殊的奖赏:啤酒和鲜花。按规定每位男士献血半升可得到半升当地有名的啤酒,而女士则可得到一束芬芳的鲜花。
20、自身输血在国外的情况如何?
自身输血已在一些国家广泛使用,德国术前存血率达89%,澳大利亚择期手术患者约60%自己存血再手术,日本术前存血800~1200毫升的病例占80%~90%,被认为是同种库血输注的理想补充方法。
21、为什么需要献血?
医学科研日新月异,创造了无数奇迹。然而,至今却没有研制出一种能完全代替人体血液全部功能的人造血液,供给临床医疗、急救和战备使用。因此,血这种被人们称为“生命之河”的宝贵物质,目前还只能从健康适龄的人体中获取。
22、《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是何时通过、何时实施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是1997年12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的。1998年10月1日起实施。
23、什么是献血?
就是健康人献出少量血液,输给需要补充血液的病人,以挽救他们的生命。
24、采血机构对献血者必须进行必要的健康检查吗?
必须。
25、国家实行什么献血制度?
自1998年10月1日起,国家在全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
26、中、美等部分国家规定的每次献血且是多少?
荷兰
500毫升
澳大利亚
430毫升
德国
500毫升
南斯拉夫
250-450毫升
阿尔及利亚
500毫升
中国
200-400毫升
美国
450毫升+50毫升
日本
200-400毫升
英国
450毫升
缅甸
350毫升
加拿大
450毫升
韩国
320毫升
瑞士
450毫升
泰国
300毫升
27、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等部分国家规定的献血员的年龄是多大?
世界卫生组织
18-65岁
日本
18-65岁
新西兰
16-65岁
加拿大
18-65岁
韩国
16-65岁
德国
18-65岁
澳大利亚
16-65岁
南斯拉夫
18-65岁
尼泊尔
15-55岁
瑞士
18-60岁
美国
17-65岁
中国
18-55岁
英国
18-65岁
塞内加尔
18-50岁
28、什么是无偿献血?
就是健康适龄公民自觉自愿献出可以再生的少量血液或血液成分去挽救垂危病人的生命,而献血者不要任何报酬。
29、为什么实行无偿献血?
几十年来,我国的临床医疗、战备、备灾储备和生物制品用血,一直依靠少数人卖血来获取,供血者和受血者健康得不到保障。而无偿献血的人是健康人,半年以上才献血一次,不但血液质量高,血源性传染病大大降低,而且血型也更多样化。通过无偿献血,还会激起人们奉献爱心的自豪感,增加社会责任感和公民义务感,增进入与人之间的友谊。
30、国家制定《献应法》的目的是什么?
国家为保证医疗临床用血的需要和安全,保障献血者和用血者身体健康,发扬人道主义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而制定了《献血法》。
31、《献血法》共有多少条?
共有24条。
32、血站是什么性质的机构?
血站是采集、制备、储存和供应临床用血的公益性卫生事业机构、是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公益性组织。
33、对于《献血法》,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团体应当怎么办?
各级人民政府应采取措施广泛宣传献血的意义,普及献血的科学知识,开展预防和控制经血液途径传播疾病的教育。新闻媒介应当开展献血的社会公益性宣传,各级红十字组织应依法参与、推动献血工作。
34、应鼓励什么人率先献血?
应鼓励国家工作人员、现役军人和高等学校的在校学生率先献血,为树立社会新风尚作表率。
35、国家对无偿献血者给予何种奖励?
无偿献血奉献奖:分为金、银、铜奖,分别奖励自愿无偿献血达四十次、三十次、二十次的无偿献血者。
无偿献血促进奖:用以奖励为无偿献血事业捐赠款项人民币50万元以上或捐赠采血车、采血设备价值人民币50万元以上的单位;捐款30万元以上或捐赠采血设备价值人民币30万元以上的个人;长年为无偿献血事业提供公益性服务和宣传的单位及个人;以其它形式为推动我国无偿献血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各界人士及部门。
无偿献血先进省(市)奖:奖励临床供血达到100%由无偿献血者提供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副省级市)。
36、什么行为应受到处罚或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非法采集血液的;
(2)血站、医疗机构出售无偿献血的血液的;
(3)非法组织他人出卖血液的。
37、一次性采血器材可以回收吗?
不可以。为防止传染病经血液传播,确保献血者和受血者的身体健康,必须使用一次性采血器材进行采血。一次性采血器材用后必须销毁。
38、无偿献血者有哪些权利?
(1)凡无偿献血者,有受表彰奖励的权利;
(2)无偿献血者本人及其直系亲属医疗用血时,可免费使用其无偿献血等量或几倍的血液;
(3)献血者参加献血时,可享受免费体检、化验的待遇;
(4)献血者人格应受到尊重,保护献血者个人隐私。
39、目前发现人类有哪些血型系统?
有ABO血型系统、MN血型系统、P血型系统、Rh血型系统、 HLA血型系统等二十多个血型系统。
40、与输血关系最大的是哪一个血型系统?
是ABO血型系统。
41、哪一年世界卫生组织把ABO血型系统的血型正式向全世界统一命名为A、B、O、AB四种血型?
1921年。
42、ABO血型系统是如何定型的?
ABO血型系统是以人体红细胞上的抗原与血清中抗体而定型的。凡红细胞上含有A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B抗体的称为A型;红细胞上含有B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A抗体的称为B型;红细胞上含有A和B抗原,而血清中无抗A、抗B抗体的称为AB型;红细胞上不含有A、B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A和抗B抗体称为O型。
43、是谁第一个发现了血型?
世界上第一个发现红细胞血型的人是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助教 Landsteiner,那是在1900年。这一划时代的发现,为以后安全输血提供了重要保证,为此,他获得了1930年的诺贝尔奖,并赢得了“血型之父”的美誉。开始时,他只发现了人类红细胞血型A、B、C三型。1902年他的学生Decastello和Sturli又发现了A、B、C之外的第4型。后来国际联盟卫生保健委员会将这4型正式命名为A、B、O、AB型,这就是现在人们熟知的红细胞ABO血型系统。在以后的数十年里,科学家又相继发现了几种血型。1940 年Landsteiner和Wiener发现了Rh血型,到1995年,共发现23个红细胞血型系统,外加一个低频率抗原组、高频率抗原组和尚未形成体系的血型集合(collection),抗原总数193个。1958年法国的Dausset首先发现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cocyte anti- gen,HLA),到1995年已公布HLA表型特异性112种,HLA等位基因已达503个。血小板血型抗原是在1957年后陆续被发现的。
44、ABO血型与红细胞上的抗原有什么关系?
凡红细胞上有A抗原的为A型;有B抗原的为B型;有A、B抗原的为AB型;无A、B抗原的为O型。
45、血型是由什么决定的?
人类的血型是由遗传决定的,子女的血型是由父母双亲的染色体遗传而来,人血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以及血浆蛋白等都分成不同的型。除单卵双生外,可以说世界上很难找到二位血型完全相同的人。
46、ABO血型与输血有什么关系?
输血时一般情况下要同型相输,否则体内存在的抗体与输入的红细胞抗原相结合会引起严重的输血反应。例如:如果A型血输入B型人体内,A型血红细胞上的A抗原就会和B型血清中的抗A抗体发生凝集反应(抗原-抗体反应),使红细胞大量破坏,产生一系列综合症状,并危及生命。所以正确的鉴定血型是安全输血必不可少的前提。
47、O型全血是万能的吗?
人类的ABO血型系统是最先发现的血型系统,因为具有规律的血型抗体,因此是最重要的血型系统,分为A、B、O及AB4型。其中,只有O型人的红细胞上缺乏A、B抗原,故这种细胞可以输给A型、B型和AB型人。所以当受血者ABO血型鉴定困难时,可输配血相合的O型洗涤红细胞;再就是在抢救生命的紧急关头,同型血不足或缺乏时,亦可输少量O型血以解燃眉之急。但是O型血浆中含有抗A、抗B抗体,它能致敏或凝集A、B、AB型红细胞,使之寿命缩短或立即破坏,属于输血禁忌。所以,曾把O型全血称为“危险的万能血”。有人把“危险”二字忽略了,把O型血称为“万能血”这是错误的。在小量异型输血时,如给A型人输入1单位O型全血,其O型血浆中的抗A、抗B,因被受血者的血浆稀释,使受血者红细胞致敏较轻,引起的受血者红细胞缩短现象,不为人们所发觉。随着异型输血量的增加,这种输血禁忌现象逐渐加重,严重时由于受血者的红细胞遭到破坏而导致溶血性输血反应。因此,在医疗条件较好的地方,应大力推广成分输血,不应再采用异型输血。当然把O型全血看作万能血的观点更应该纠正。
48、还有什么血型系统与输血关系很大?
Rh血型系统与人的输血关系也很大。一个Rh阴性者,输入Rh阳性血之后,可以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当再次输入Rh阳性血之后,可产生严重的溶血性输血反应。虽然ABO血型系统相合,但是Rh系统血型不合的反复输血也可以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尤其是欧洲人,Rh阴性者占人群15%,这种人在输血时一定要输用Rh阴性血,否则就会产生输血反应。
49、为什么要检查Rh血型?
Rh血型检查在临床上的重要性,仅次于ABO系统而处于第二位。因为Rh血型不合的输血有可能危及病人的生命;母子Rh血型不合的妊娠,有可能发生死胎、早产、新生儿溶血症。如果Rh阴性的人输入Rh阳性的血液后(特别是多次输血),在其血清中可出现Rh抗体,若以后再输入Rh阳性血,即可发生凝集,造成溶血性输血反应;如果Rh阴性妇女怀孕Rh阳性胎儿时,胎儿的红细胞借机会进入母体,也可刺激母体产生Rh抗体,即使第一次输血,也可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
50、Rh血型的分布情况如何?
Rh血型在我国99%以上是Rh阳性,白种人Rh阴性约占15%,黑种人约占4%。
51、公民献血应遵守的规定是什么?
(1)要如实填写献血登记表,不谎报、不隐瞒继往病史。
(2)一次献血一般为300毫升,最多不超过400毫升,两次采集间隔期不少于6个月。
(3)献血查体合格后,要按规定时间参加献血,以免影响医院用血计划。
52、献血前为什么不能大量饮水?
因为大量饮水会稀释血液,降低血液质量,影响病人治疗。
53、献血前应注意什么?
应学习献血知识,了解献血常识,消除紧张心理。献血前两餐不吃油腻食物、不饮酒,但也不要空腹,可吃馒头蔬菜等清淡食物;且最好洗一次澡或洗净双臂。
54、献血时怎么办?
(1)按规定要求进行登记,填写体检表。
(2)量体重、测血压,并由医师进行检查。
(3)抽少量血样进行化验检查。
(4)到休息厅等候体检结果:
(5)体检合格者,刷洗好双臂。手臂不清洁易造成采血穿刺部位感染和血液污染。
(6)交验体检合格登记表及采血标签,进行采血,采血穿刺前要握紧拳头,当采血针进入静脉后,拳头做放松、握紧动作,直到采血完毕。
(7)采血完毕,按住止血棉球至少5分钟,请不要捻动棉球,以防皮下血肿。
(8)献血后到休息室休息,领取无偿献血证和纪念章。
55、献血后如何止血?
拔针后应伸直前臂,或前臂伸直后稍稍上抬,用另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按压针眼处及上方5分钟止血。不要屈肘止血,因为屈肘会给手背静脉网回流心脏的血液增加一定的阻力,使血液回流受阻,从血管的针眼处溢出,而出现皮下瘀血;也不要捻动棉球,那样会使血管上的针眼刚粘合住又被揉开。
56、献血后为防止针眼感染一般多少天内不要沾水?
1~2夭内不要沾水,保持针眼处清洁,以防感染。
57、正常人献血300——400毫升后在饮食上应注意什么?
应注意饮食营养正常搭配,适当补充营养,吃些瘦肉、蛋、奶、豆制品、蔬菜和水果,当天可多饮水,但不要暴饮暴食。
58、献血后如何活动或运动?
献血后当天不要参加剧烈运动或通宵娱乐活动。
59、国内献血者体检标准有哪些?
(1)年龄:18~55周岁。
(2)体重:男>=50千克,女>=45千克。
(3)血压12~20/8~12千帕(90~140/60~90毫米汞柱),脉压差>=4千帕(>=30毫米汞柱)。
(4)脉搏:60~100次/分,高度耐力的运动员>=50次/分。
(5)体温正常。
(6)皮肤无黄染,无创面感染,无大面积皮肤病,浅表淋巴结无明显肿大。
(7)五官无严重疾病,巩膜无黄染,甲状腺不肿大。
(8)四肢无严重残疾,无严重功能性障碍及关节无红肿。
(9)胸部:心肺正常(心脏生理性杂音可视为正常)。
(10)腹部:腹平软,无肿块、无压痛,肝脾不肿大。
60、国内献血者血液检验标准有哪些?
(1)血型:ABO血型(正反定型法)、 Rho(D)血型,在有条件地区以及Rh阴性率高的地区做测定。
(2)血比重筛选:硫酸铜法,男>=1.052,女>=1.050。或者用比重法。
(3)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酮体粉法,阴性;或者赖氏法,=25单位。
(4)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酶标法,阴性(快速诊断法仅限于非固定采血点的初检使用)。
(5)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CV抗体):酶标法,阴性。
(6)艾滋病病毒抗体(HIV抗体):酶标法,阴性。
(7)梅毒试验:RPR法或TRUST法,阴性。
(8)复检上述1、3:4、5、6、7项。
(9)甲型肝炎临床治愈一年后连续三次每次间隔一个月化验正常,可参加献血(以临床化验报告为准)。
(10)疟疾高发地区检测疟疾原虫。
61、免疫接种后献血的规定有哪些?
(1)接受麻疹、腮腺炎、黄热病、脊髓灰质炎活疫苗免疫者最后一次免疫接种二周后或风疹活疫苗、狂犬病疫苗最后一次免疫接种四周后可献血;被狂犬咬伤后经狂犬病疫苗最后一次免疫接种一年后方可献血。
(2)接受动物血清者于最后一次注射4周后方可献血。
(3)健康者接受乙型肝炎疫苗、甲型胖炎疫苗免疫接种不需推迟献血。
62、有什么情况者暂不能献血?
(1)半月内拔牙或其他小手术者。
(2)妇女月经前后三天,妊娠期、流产后未满六个月,分娩及哺乳期未满一年者。
(3)感冒、急性胃肠炎病愈未满一周者,急性泌尿道感染病愈未满一月者,肺炎病愈未满三个月者。
(4)某些传染病如痢疾病愈未满半年者,伤寒病愈未满一年者,布氏杆菌病愈未满二年者,疟疾病愈未满三年者。
(5)近五年内输注全血及血液成分者。
(6)较大手术后未满半年者,阑尾切除、疝修补术、扁桃体手术未满三月者。
(7)皮肤局限性炎症愈合后未满一周者,广泛性炎症愈合后未满两周者。
63、有什么情况者不能献血?
(1)性病、麻风病和艾滋病患者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2)肝炎病患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者,丙型肝炎抗体阳性者。
(3)过敏性疾病及反复发作过敏患者,如经常性寻麻疹、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单纯性寻麻疹不在急性发作期间可献血〕。
(4)各种结核病患者,如肺结核、肾结核、淋巴结核及骨结核等。
(5)心血管疾病患者,如各种心脏病、高血压、低血压、心肌炎以及血栓性静脉炎等。
(6)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以及支气管扩张肺功能不全。
(7)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疾病患者,如较重的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肠炎、急慢性肾炎以及慢性泌尿道感染、肾病综合征、慢性胰腺炎。
(8)血液病患者,如贫血、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及各种出、凝血性疾病。
(9)内分泌疾病或代谢障碍性疾病患者,如脑垂体及肾上腺疾病、甲亢、肢端肥大症、尿崩症及糖尿病。
(10)器质性神经系统疾病或精神病患者,如脑炎、脑外伤后遗症、癫痫、精神分裂症、癔病、严重神经衰弱等。
(11)寄生虫病及地方病患者,如黑热病、血吸虫病、丝虫病、钩虫病、囊虫病及肺吸虫病、克山病和大骨节病等。
(12)各种恶性肿瘤及影响健康的良性肿瘤患者。
(13)做过切除胃、肾、脾等重要内脏器官手术者。
(14)慢性皮肤病患者,特别是传染性、过敏性及炎症性全身皮肤疾病,如黄癣、广泛性湿疹及全身性牛皮癣等。
(15)有眼科疾病患者,如角膜炎、虹膜炎、视神经炎和眼底有变化的高度近视。
(16)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胶原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肤炎、硬皮病等。
(17)有吸毒史者。
(18)同性恋者、多个性伴侣者。
(19)体检医生认为不能献血的其他疾病患者。
64、献血者体检及化验多少天内有效?
有效期为2周。
65、什么是血压?
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一种压力,临床上测量血压是指测量上肢的动脉血压,脉压差是指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
66、血比重筛选是测的什么项目?
是测的血色素。
67.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检测意义呈什么?
ALT是参与肝脏代谢的一种酶,存在于肝细胞内。检测ALT,可以从一个侧面反应整个肝细胞的损害程度。筛除ALT升高的献血者,则可以排除甲、乙、丙、丁、戊5型肝炎病毒感染中的任何一种。然而,在患非肝炎疾病时,例如糖尿病、过度肥胖甚至患感冒时, ALT也可升高,故它的特异性较差。所以,对药物、过度饮酒和普通感冒致单项ALT值升高的献血者应延期献血。
68、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检测意义是什么?
HBsAg为乙型肝炎病毒颗粒外表的抗原。检测HBsAg能筛除急、慢性乙型和丁型肝炎的供血者。凡HBsAg阳性的献血者均应除名。
69、抗-HCV(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的检测意义是什么?
由于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为非保护性抗体,一经检出,便是一个传染性很强的献血者或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应予除名。
70、抗-HIV(艾滋病病毒抗体)的检测意义是什么?
自1981年首例艾滋病报道以来,艾滋病在世界许多国家迅速蔓延,我国也不例外。艾滋病被称为超级癌症,把抗-HIV列为筛查献血者常规项目,其意义重大.被检血清用酶联免疫法(ELISA)初检、复检HIV抗体均为阳性者,做蛋白印迹试验确证。按国家规定的检测方法检测,凡两次结果均为阳性的献血者不得献血,阳性血液全部处理。由于感染艾滋病的早期,HIV抗体尚未产生,成为HIV携带者(此时为窗口期),虽然检测抗-HIV为阴性,但此时献血,传播艾滋病的危险很大。应严格寻问献血者的生活史、健康史、输用血液及其制品史,综合分析,以减少艾滋病传播的可能性。
71、梅毒的检测意义是什么?
梅毒血清学试验时用RPR或TRUST中任何一种检测,结果为阳性的献血者均须筛除,阳性血液全部处理。由于梅毒反应素试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1)传染期的梅毒献血者,试验结果可能为阴性;(2)易出现假阳性。前者使部分患梅毒的献血者献血后传播梅毒,后者可致部分假阳性的献血者被淘汰。因此,对有性病史或性滥交者及其伙伴,应拒绝其献血,以减少梅毒传播。 72、发生献血反应的比例多吗?
不多。有关专家用了整整两年时间,观察了42359献血人次,发生献血反应84人次,占献血人次的0.2%.所有人次经对症处理和必要的护理后,献血员均恢复正常,无任何后遗症。这84例献血全身反应均在采血接近400毫升或在采完后发生。其中男性13例,女性71例;轻型51例,中型23例,重型10例。
73、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由哪些?怎样预防?
(1)精神过度紧张:对精神紧张者,除宣传献血常识外,在采血过程中与其聊天分散注意力,使其在不知不觉中献完血,下次就不那么紧张了。而不要老是告戒他/她不要紧张,那样实际上是提醒了他/她,使他/她更加紧张。
(2)空腹献血:先让其喝些糖水,或吃些可马上提高血糖的素食,然后献血。
(3)过度疲劳或夜间睡眠差:休息好再献血。
(4)采血不顺利,提高静脉穿刺技术,减少采血中的不顺利现象。
(5)晕车后献血,晕车后采血晕厥,实际是晕车症状的继续,采血是诱因。可喝点热水,吃些可口食物,如水果等,到户外散散步,呼吸些新鲜空气,症状消失后再献血。
74、采血时如何解除首次献血者的紧张恐惧心理?
对心情比较紧张的首次献血者,采血前应简要给其讲解献血常识,使其清楚献血不会影响健康,只会对身体有益;采血时可讲一些轻松的话,分散其注意力,使献血员在友爱,轻松的交谈中不知不觉就献完了血。
75、餐后献血会大大减少献血反应吗?
对。空腹采血是输血医学的传统做法,其目的主要是杜绝血液稀释、乳糜血等问题,以保证血液质量。但弊端是空腹易导致血糖相对降低,在采血中血容量下降,故常易造成献血者的轻度或重度献血反应。而餐后采血为输血工作的新观念,因为进食既可增加血糖浓度,又可增加血容量,故可大大减少献血反应,特别是重症献血反应的发生,其关键是要控制献血进食的素食性,杜绝乳糜血的发生。有关专家为验证餐后献血效果,对979名空腹献血者及1716名餐后献血者进行了对比试验,其结果为:均无一例乳糜血;空腹献血者有3例一般献血反应,餐后献血者只有1例;空腹献血者有1例重症献血反应,餐后献血者无一例。这说明餐后献血是可行的,只要控制献血前两餐以素食为主,就可达到既保证血液质量,又解决献血反应的问题。
76、空腹献血者为什么偶尔可出现低血糖性昏厥?
在献血过程中,偶可因献血前10~12小时未进良而出现眩晕反应。其表现为:软弱无力、头晕、脸色苍白、皮肤凉冷、大汗、恶心、呕吐。脉博缓慢、并短暂性意识消失—昏厥,被称为低血糖昏厥。这只是一时性血糖降低,待晕眩症状完全消失时,体内血糖也就恢复到了正常水平。糖是人体分解代谢和氧化过程能量的主要来源,当人体长时间未进食又因献血而使一部分能源被消耗时,耐受力低者会使血糖暂时降低。血糖过低对机体的影响是以神经系统为主,尤其是脑部组织。这时,可通过高级神经边缘系统,下丘脑腹中核刺激交感神经并抑制下丘脑腹侧核与迷走神经,使儿茶酚胺分泌增多,胰岛素减少,大部分血管扩张,外周阻力下降,动脉压突然下降,导致一时因缺血而缺氧,即出现短暂的意识消失。若此时献血,血流量减少,运输到脑组织的糖就更相对地减少,而脑组织不能进行无氧糖酵解,随之发生缺血反应。初期反应在大脑皮层受抑制,继而皮层下中枢包括底节、下丘脑及植物神经也相继受累,最终致中脑活动受影响,而出现低血糖昏厥。
77、献血者献血后能否马上离开采血室?
不能。应观察5~10分钟。
78、献血者晕针后如何进行紧急处理?
立即让献血者躺下,针刺人中、合谷,给予糖水。
79、哪些疾病与输血有关?
输血或血液制品都有传播疾病的危险。常见的有: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艾滋病、巨细胞病毒感染、梅毒、疟疾;EB病毒感染HTV(人类——淋巴细胞病毒)、黑热病、回归热、丝虫病和弓形体病等也可通过输血传播。另外,还有因血液被细菌污染的败血症。
80、何为窗口期?
当机体被病毒感染后,产生抗体需要一定时间,这一段时期血液中测不出病毒抗体,我们将从病毒感染到抗体转阳这段时间称为窗口期。此期照样会传染病毒。
81、输血后主要可能传播哪几种肝炎?
输血后肝炎是输血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有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甲肝(HAV)和戊肝主要是经消化道传播,很少经血液,因病毒血症很短,一般不引起输血后肝炎,但当献血者在献血时正处于甲肝血症期间,其受血者也可能被感染。
82、输血后肝炎的潜伏期多长?
输血后乙型肝炎的潜伏期较长(14~180天),发病较急,症状较重,黄疸也多见。输血后丙型肝火由于潜伏期的不同,而分为短潜伏期(2~4周)和长潜伏期(6~10周)两个类型。丙型肝炎在急性期症状轻微或不明显,75%的病例无黄疸。
83、艾滋病的潜伏期多长?
不论是否出现急性期症状,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血液艾滋病病毒抗体都会转阳,并进入漫长的无症状潜伏期,除少数感染者会在半年至一年内发病外,多数感染者均在3~5年期间发病,少数人可长至10年以上。至于会不会有人受感染后始终不发病目前尚不清楚。潜伏期病人即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外表一如常人,可以保持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能力,没有自觉症状,也没有阳性体征,如果不经血液抗体检查,连自己也不知道已受艾滋病病毒感染。但是每一个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都是传播艾滋病病毒的危险传染源,长期威胁着周围健康人的安全,医务人没对此要有高度的警惕。
84、艾滋病的窗口期多长?
2周-3个月(最长可达6个月)。
85、爱滋病在窗口期会传染病毒吗?
当机体被感染后,有一段时期血清中不能测出艾滋病病毒抗体,呈现阴性反应。多数感染者要在感染后2个月左右,血中艾滋病病毒抗体才呈现阳性反应,长的可以到6个月才转阳。从艾滋病病毒感染到艾滋病病毒抗体转阳这段时间称为窗口期。此期照样会传染病毒。
86、艾滋病及乙肝、丙肝的传播途径主要有哪些?
( 1)血液传播;
(2)性接触;
(3)母婴垂直传播。
87、输各种病毒检测项目均合格的血液,还可能传染病毒性疾病吗?
输血是治病救人的有效手段,但也伴随着传播病毒性疾病艾滋病(HIV)、乙肝(HBV)、丙肝(HCV)等的危险。虽然供血者的选择和血液样品的检测使输血的安全性有了很大改善,但输血传播病毒性疾病的危险性仍然存在,原因在于:(1)测抗体(如抗-HIV、抗-HCV)与病毒是否存在的不一致性(即病毒感染到抗体产生之间“窗口期”的存在),(2)检测技术的灵敏度限制;(3)不断会有新的病毒出现。
88、献血流程
(1)按规定要求进行登记,填写体检表,注意正确填写身份证或军官证(士兵证)
(2)体格检查
(3)做快速检测:血型,血比重,乙肝快速检测(约10分钟)
(4) 献血:采血,采血穿刺前要握紧拳头,当采血针进入静脉后,拳头做放松、握紧动作,直到采血完毕
(5)采血完毕,按住止血棉球至少10分钟,请不要捻动棉球,以防皮下血肿。
(6)献血后休息10分钟,领取无偿献血证和纪念品。
89、关于无偿献血免费用血的规定?
《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办法》第十四条规定:公民在本省无偿献血,献血者和献血者的配偶、父母、子女在任何地方用血时向医疗机构交纳的用血费用,凭《无偿献血证》、居民身份证、医疗机构出具的用血证明和用血发票等证明材料,到颁发《无偿献血证》的血站按照下列标准报销:
(一)献血量累计在900毫升以上(含本数,下同)的,献血者本人报销终身无限量临床用血的费用,献血量累计在600毫升以上不满900毫升的,报销献血量三倍临床用血的费用,献血量累计在600毫升以下的,报销献血量二倍临床用血的费用;
(二)除献血者本人按照前项规定报销用血费用外,献血者的配偶、父母、子女还可共计报销献血量等量临床用血的费用。
90、无偿献血者怎样办理免费用血手续?
无偿献血者及其亲属(父母、配偶、子女)需要医疗救治用血时,先在医院交纳临床输血费用,待病(伤)愈出院后,再到献血所在地的市、县献血公司室办理报销手续。在报销前,必须携带以下有效证件:1、无偿献血证和本人身份证、直系亲属另加户口簿,2、医院财务结算清单(住院收费收据),3、出院疾病诊断证明书。外地有关人员邮寄上述原件资料也按本市同等标准同样程序办理报销手续。市献血办电话8271075。
91、为什么提倡一次献血400毫升?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第九条规定:血站对献血者每次采集血液量一般为200毫升,最多不超过400毫升。本法确立了采集400毫升袋血的合法性。在国外,诸如美国、加拿大、荷兰、英国、德国、法国、瑞士等欧美国家,体重50公斤以上的成年人,每次无偿献血在450—500毫升不等;日本、韩国、泰国、菲律宾、缅甸等亚裔国家每次的采血量也都在300毫升以上,而且已经推行数十年。
一、 献血400毫升对人体的健康并无任何影响
人体血液总量占体重的8%,按50公斤体重的人来讲,总血容量为4000毫升,而一次献血400毫升,只占总血容量的10%,丝毫不影响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对于献血者来讲,一次献血200毫升和一次献血400毫升并无区别,所要承受的只是多一点勇气和自信。而每次献血400毫升,更能触及到体内的调节系统,促使暂存于肝、脾等器官内的储存血液参加到血液循环中去,刺激新鲜血液再生,效果更加明显。
二、献血400毫升不是发生反应的原因
从献血实践中看,献血反应的发生同献血量为200毫升还是400毫升无任何关系。勇于献400毫升者的献血反应率反而低于献200毫升者。出现献血反应的主要原因是精神因素,
其次为饥饿、劳累等原因。
三、献出400毫升鲜血对受血者更安全
大多数需要输血治疗的患者一次输血量都在200毫升以上,假如需要输400毫升血液,如果都是200毫升一袋,那么至少需要2人份的血液,而对受血者来讲,就意味着要承担两
次免疫作用,增加了一倍的输血风险。因此,一次献血400毫升,受血者会更安全。
四、控制疾病传播
献血400毫升能减少献血者人次,尽管现代科学技术相当发达并且对血液要进行严格检验,但是由于传染病“窗口期”的问题及有些尚未认知疾病的存在,输血尚有风险。那么推行一次献血400毫升从献血人次上减少一半,更有利于控制经血疾病的传播。
五、献血400毫升有利于成分血的分离、保存和使用
随着输血观念的转变,成分输血成为当今输血发展的趋势。一次献血400毫升,更有利于成分血的分离、制作、保存和使用。
92、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目前还没有治愈的药物和方法,但可以预防。
93、我国的艾滋病感染及发病情况如何?
我国的艾滋病流行近几年来呈加速上升趋势。到1999年9月底,我国已有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报告HIV感染者15088例,其中病人477例,死亡240例。据专家估计,目前全国艾滋病病毒感染实际人数已超过40万。从病例反映的情况来看,青壮年是艾滋病影响的主要人群。
94、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和艾滋病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和乳汁中,偶尔也可在其它的体液中发现,像唾液、眼泪、尿和汗液。现已证实的艾滋病病毒传播途径有三种:
性传播 ;75%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通过无保护的两性性行为(占70%)和同性性行为(占5%)而感染的。
血液传播 :5%的成人感染者是通过静脉吸毒、3%的是通过输血或使用血制品而获得的。其它的像注射器、针头、手术器械、口腔科器械、接生器械消毒不彻底或不消毒可造成医源性传播,日常的理发、美容用具、浴室的修脚刀不消毒或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也能引起感染。
母婴传播 :受到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孕妇可通过胎盘或分娩时通过产道将病毒传给婴儿。
95、艾滋病如何才能传染?
必须同时符合以下三个条件,艾滋病毒方可由受感染者传染给别人:
1. 皮肤或粘膜上的缺口。
2. 带有病毒的体液交换。
3. 病毒的数量,溶度(体液中以血液、精液及阴道分泌物中的艾滋病毒溶度最高)。
其实爱滋病毒非常脆弱,一旦离开人体就会死亡,一般的社交活动不会感染艾滋病。
96、什么情况不会感染上艾滋病?
目前认为下列日常生活接触不传播艾滋病:浅吻、握手、拥抱、共餐、咳嗽、共用办公用品、共用厕所、游泳池、共用电话、蚊子叮咬等。
97、感染者与患者的区别?
感染者系指受到HIV的感染但没有发病;"病者"则指已有症状出现的艾滋病人。前者在外表或体内情况均与常人无异,但约有一半的感染者可在10年后发展成艾滋病者。如果受感染者是儿童,则其潜伏期会更短,约40%在3年内便可转变为艾滋病者。对于成年人,在被感染后也会有50%不发展成病者。发病时的临床特征是长期的淋巴结肿胀、发热、体重骤减、极度疲倦、夜间出汗、腹泻、鹅口疮(一种口腔溃疡性疾患)等。这些症状被称为"艾滋病相关综合征"。当免疫系统变得很衰弱时,便可认为患上艾滋病了,这时的主要特征是"伺机性感染"的出现,如合并肺囊虫性肺炎或卡波济肿瘤等等。
但要记住,在出现"相关综合征"时,要注意鉴别诊断,因为一些症状并非艾滋病独有。
98、避孕套能有效地减少感染艾滋病的危险
正确使用避孕套不仅能避孕,还能减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险。避孕套预防艾滋病、性病的效果并不是100%,但远比不使用避孕套安全。除了正确使用避孕套,其它避孕措施都不能预防艾滋病、性病。男性感染者将艾滋病传给女性的危险明显高于女性传给男性的危险。妇女有权主动要求对方在性交时使用避孕套。
99、献血能感染艾滋病吗?
献血是不会感染艾滋病的。
100、输血的作用及伴随的风险
艾滋病病毒通过输血传播是非常有效的,输入了带病毒的血液感染的可能性估计超过90%(相反,一次性交的风险为百分之几到小于1%),一次输血带入爱滋病病毒量是非常大的,通过这种方式感染后,很快就会发病,平均时间是3-5年(儿童约为2年)。
每年输血挽救了数百万生命,但一些地方输血安全得不到保证,受血者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风险正在上升。
101、艾滋病并不遥远
艾滋病在全世界,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迅速蔓延。我国艾滋病流行已进入快速增长期。如不能及时、有效地控制艾滋病的流行,将会对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每个人都有权且必须懂得预防艾滋病的基本知识,避免危险行为,加强自我保护。人人都应该把懂得的艾滋病预防知识告诉其他人。向青少年宣传预防艾滋病、性病的知识,开展学校性教育,保护青少年免受艾滋病、性病的危害,是每个家庭、每个学校、每个社区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102、什么是安全的血液?
安全的血液指的是这样的血液,它不含有任何病毒、寄生虫、药物、酒精、化学物质或其他能给受血者带来损害、危险或疾病的外来物质。献血者必须身体健康,没有也未曾得过任何严重的疾病。受血者不应因受血而受到损害,献血者也不应因献血而招致风险
103、血型与遗传关系
双亲血型 子女可能有的血型 子女不可能有的血型
O+O O A、B、AB
A+O A、O B、AB
A+A A、O B、AB
B+O B、O A、AB
B+B B、O A、AB
A+B A、B、O、AB -
AB+O A、B O AB
AB+B A、B、 AB O
AB+A A、B、 AB O
AB+AB A、B、AB O
温馨提示:重在预防,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生活饮食规律、改善营养。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有助于提高抵抗力,是预防疾病最好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