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血液的相关知识
互助献血频繁滋生血液非法买卖

发布时间:2015-06-29 点击阅读:

  1998年10月1日,我国献血法正式施行。献血法实施17年来,全国献血总量由1998年的不足1000吨,提高到2014年的近4400吨,增长了3.4倍;全国无偿献血人次由1998年的32.8万,提高到2014年的1299万,增长近40倍;献血率提升至2014年的9.5/千人口。

  在献血量大幅增长的同时,用血量也在大幅提高,目前全国各地的血荒均比较严重。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原本作为应急手段的互助献血愈发常态化,并由此产生大量非法买卖血液的不法现象。

  互助献血率高再现“卖血黑市”

  谭女士是一位山西大同的食道癌晚期患者。前不久,她来到北京某三级医院就医,经过专家会诊确定了手术的治疗方案。时间就是生命,谭女士一家人都想尽快完成手术,但是在确定了手术日期之后,临床大夫告诉她的家属,“找血去吧,找不来血,这手术就甭做了”。无奈之下,谭女士的丈夫和女儿在手术前夕通过互助献血的方式获得血源,手术才得以如期进行。

  《法制日报》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像谭女士这样只能通过互助献血来进行择期治疗的病患并不少见。除了择期手术的病人,一些住院病人在院期间需要进行输血的,即使该患者有无偿献血证,也经常会被要求让患者家属去进行互助献血,才能领到血液。

  以北京市第二医院为例,2011年到2014年的互助献血率分别为11%、16%、13%和5%。互助献血率居高不下,造成“卖血黑市”屡禁不止。

  有关互助献血,献血法第十五条规定:“为保障公民临床急救用血的需要,国家提倡并指导择期手术的患者自身储血,动员家庭、亲友、所在单位以及社会互助献血。”

  “互助献血是把‘双刃剑’,在促进社会感情和爱心传递的同时,如果管理不好也会带来不法血液买卖行为的发生。在全世界范围内,血液都是不同程度地短缺的,我国无偿献血历史不长,情况更加不容乐观。”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主任刘江指出,去年北京市互助献血率是6%,北京血液中心的互助献血比率则是3.3%,也就是说100袋血里有不到4袋是互助而来。

  “但是在实践中,互助献血情况比较多样,有的病患确实是没有家属等可以发动互助献血,这时候就不得不去外面找人。这就容易出现血液非法买卖的问题。”刘江说,有的家属成员之间由于各种情感因素影响,不愿意互助献血,因此,很多人宁愿花钱,也不愿意去献血,这是我国无偿献血中存在的一个令人尴尬的现象。

  为进一步规范互助献血,刘江向记者透露,下一步北京市将在规范管理上下功夫。他们经过对北京多家大型医院调研后,目前正在探索由市血液中心专门工作人员对用血临床进行管理的模式。

  破解血荒“紧”平衡需开源节流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6月11日在京召开的全国血液管理大会上公布的数字,2014年全国无偿献血人次达1299万,较1998年增长近40倍。无偿献血率通过多年努力也已达到9.5‰,人均献血量为3毫升。但仍然未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标准。与我国毗邻的日本每年的国民献血率为4%,人均献血量为16毫升,美国为5%,人均献血量为20毫升。

  国家卫计委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不能说我国目前血荒严重,实际上,我们基本实现了血液供需平衡。但这种平衡是一种‘紧’平衡,相对脆弱,除季节性缺血外,还面临区域性缺血和结构性缺血。而且,我国目前的献血取消了有偿模式,对于部分民众来说,因为认识上的偏差与误解便放弃了无偿献血。”

  这位负责人表示,国家卫计委正着手改善并解决相关问题。首先是开源,即尽量提高无偿献血率,增加血液供应量。其次是节流,在临床用血时,“该用的一滴不少,不该用的一滴不用”。此外,还将继续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保障采血和用血安全。

  “中国人口整体基数偏大,临床用血需求较大。如果医疗机构及患者均放任输血风险而不加以控制,那么我国的血荒依旧会长期存在并逐步恶化。”北京市第二医院医务科主任樊荣建议修订献血法,从法律角度明确相关工作职责与监管责任,进一步扩大供给、减少消耗,强化组织宣传、加强监督。

  樊荣建议,通过修法明确在非应急急救情况下,不采用互助献血模式。主要通过自体血液回输、自身储血等多种形式,增加自身血液供应,减少异体血液输注。

  “随着我国各大医院临床水平的提高和个体化、微创化、交叉学科渗透技术的提升,医疗行为给患者制造的创伤应越来越少,失血量越来越少,从而减少输血机会。”樊荣说,应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对于不达标的患者及时采用其他替代方法进行救治。还要充分客观制订年度用血计划,使血液供应基本上按照血液计划逐步落实,避免血液供应的断档。另外,要加强临床合理用血的培训与检查力度,促进用血量的合理回归,减少患者的风险与损失。

  樊荣还建议在法律中强化组织宣传。除了要强化国家机关、军队、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村(居)委会等应尽的宣传教育工作外,还要加强这些机构的团体无偿献血组织带动工作职责。最后,要加强监督,强化政府责任。要按照献血法的要求,加强对献血工作的监督管理,将无偿献血工作开展情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和文明城市、文明单位的考核指标体系,督促地方人民政府落实好领导职责。

  困境

  北京:流动采血车近半未正常运转

  本报讯 记者朱宁宁 “截至目前,北京市16个区县共设置街头流动采血点72个,但是实际上只有一半左右的采血车能正常工作。很多时候,受市政建设、临时活动、重大活动等因素影响,采血车只能移位。”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主任刘江近日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目前,北京市常住人口无偿献血率为1.94%,远远高于全国0.94%的平均水平,居全国城市之首。据了解,北京市无偿献血的招募模式,仍以街头流动献血为主,约占总采血量的85%。

  “但现在建一个街头采血点,非常麻烦。”据刘江介绍,由于采血车必须要建立在人流量大的地方,由此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和管理难度。为解决这一困境,北京市曾专门出台了由红十字血液中心、原市卫生局、市公安局、市社会办、市城市执法局五部门参与的流动采血点设计规划,但是效果并不理想。

  “希望政府在这方面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各部门之间加强分工合作,力争多建一些采血点,并保障采血点的正常运转。”刘江说,“同时,我们还希望社会组织以及各单位的大门能向我们敞开。我们非常希望也愿意走入社会各阶层,为公众讲解普及科学献血知识,让更多的人加入到无偿献血中来。”

  观点

  血站管理缺乏灵活性乃深层矛盾

  □本报记者朱宁宁

  “当前,血站等采供血机构缺乏自主权,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管理机制存在问题,是造成血荒深层次的原因。”谈及当下血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除了公众道德水平、社会责任以及科普水平尚待提高之外,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主任刘江认为,还有一个深层次原因,就是作为血液收集和管理者的血站的管理体制问题。

  “对血站的管理应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刘江介绍,目前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负责全市大概200家医院的用血。如果由血站亲自派驻工作人员,建立考核制度,不但可以掌控实际情况,也有利于管理,完善科学的互助用血制度。

  “我们有这个义务和责任保障公众用血的及时和安全。但这样一来,就需要增加大量人力物力。由于采供血机构现在属于事业单位公益一类,编制、人员、收支等都由政府负责,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些机构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应深入研究血站的运行规律,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体制机制,从而使血站活起来。否则,献血供血工作都会受到极大影响。”刘江说。

  为此,刘江建议将采供血单位由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划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跟公立医院性质等同。“让血液中心改为公益二类单位,实现自收自支和收支平衡,保证工作的灵活性,在用人和用血分配上有更大自主权,才能更好地工作。采供血单位跟医院是相配套的,如果两者性质不一样,即便医院的活力被激发出来,采供血单位也没法与其很好的匹配。”刘江说。

温馨提示:重在预防,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生活饮食规律、改善营养。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有助于提高抵抗力,是预防疾病最好的办法。

关于我们 | 新站收录 | 留言反馈 | 网站地图 | 京ICP备13051264号-17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250号

医学导航 版权所有Copyright@2016 hao.med123.com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