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10-18 点击阅读:
尖端扭转型室速可发生于小儿各时期,最常见的症状是反复晕厥和(或)抽搐,常在运动,应激,情绪紧张等时诱发,婴幼儿则为哭闹惊吓等诱发,发作频率不一,有的频繁发作数天。引起小儿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病因为先天性和获得性两种。
一、病因
1、先天性Q-T间期综合征并尖端扭转型室速:多为肾上腺素依赖性,LQTS三基因所致者为长间歇依赖性,多有家族史,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亦可呈特发性,由情绪紧张,应激,运动或β受体兴奋剂诱发,以儿童和少年多见,亦见于新生儿,Hofbeck发现9例胎儿期心动过缓,生后即为长Q-T间期综合征,并发尖端扭转型室速,晕厥。
2、获得性Q-T间期延长并尖端扭转型室速:此型多见,多为长间歇依赖性,病因包括低血钾,低血钙,低血镁等电解质紊乱,抗心律失常药及洋地黄中毒,心动过缓,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器质性心脏病等。
二、发病机制
特发性长QT综合征(LQTS)由于遗传因素发病,近年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证实LQTS与编码心肌细胞离子通道蛋白的基因突变有关,迄今已证实至少有3个致病基因存在,即第3,7,11号染色体上SCN5A,HERG及KVLQT1基因的突变,此外,可能还有另2个疾病基因,SCN5A编码合成心肌的钠通道蛋白,该基因的突变使编码的通道蛋白功能增强,使钠通道失活门不稳定,形成了动作电位时限中反复的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使动作电位时限延长(QT延长),并出现快速心律失常,HERG司管钾通道蛋白的合成。
突变后的HERG使编码的钾通道蛋白功能降低,即通道阻滞,使复极延迟,动作电位时限延长,从而诱发折返或触发活动,KVLQT1编码蛋白的生理功能尚未明确,反互补DNA预测的氨基酸序列提示,该蛋白是新钾通道族中的成员,虽然,SCN5A和HERG突变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相异,但它们在细胞和功能上的后果相同,即心肌复极延迟,细胞电稳定性降低,目前上述LQTS分子生物学上的突破已应用于临床研究,并取得了有意义的成果。
LQTS的心肌复极的异常延长,导致后电位的形成,可触发室性心动过速,另外,经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患者多由情绪负荷或体力负荷时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导致猝死,采用β阻滞药或左侧心脏交感神经节切除术有一定疗效,多年来认为交感神经不平衡为本病发病机制之一。
温馨提示:重在预防,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生活饮食规律、改善营养。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有助于提高抵抗力,是预防疾病最好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