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10-21 点击阅读:
乳腺导管扩张症是一种病程冗长、病变复杂而多样化的慢性乳腺病,到后期某一病理阶段,管周以浆细胞浸润为主时,又被称为浆细胞性乳腺炎。其发病率约占乳腺良性疾病的4~5%,发病年龄多在40~60岁。乳腺导管扩张症的病因至今尚无统一的意见,多数发生在经绝期后的老年妇女,其发病可能与乳腺的功能状态和内分泌紊乱有一定关系。哺乳和妊娠可促进本病的发展。
一、乳腺导管扩张症发病病因:
1、感染
部分学者认为本病伴有厌氧菌感染或乳晕部感染,侵及皮下波及乳管,经乳管穿通后形成瘘管,或在导管阻塞的基础上,管内脱落的上皮细胞和类脂分泌物大量积聚,并逸出管壁分解后产生化学物质,引起周围组织的化学性刺激和抗原反应,引起以浆细胞为主的炎症过程。
2、导管排泄障碍
如先天性乳头畸形,凹陷,不洁或外来毛发,纤维等引起乳孔堵塞,导管发育异常,乳腺结构不良,导致上皮增生,炎症,损伤等引起导管狭窄,中断或闭塞,导管内分泌物积聚,引起导管扩张,部分中,老年妇女,由于卵巢功能减退,乳腺导管呈退行性变,管壁松弛,肌上皮细胞收缩力减退,导致导管内分泌物积聚而管腔扩张引起本病。
3、激素水平异常
有学者发现病人血中性激素水平异常,排卵前期血中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水平低于正常,而泌乳素(PRL)水平高于正常,异常的性激素刺激能促使导管上皮产生异常分泌,导管明显扩张,一般来说,单有阻塞存在而无异常激素刺激促使上皮分泌,不致发生导管扩张,导管排泄不畅,常是溢乳期发展到肿块期的主因。
二、乳腺导管扩张症发病机制:
1、大体形态
在乳头及乳晕下区有扭曲扩张的输乳管和大导管,有的形成囊状,受累乳管常为3~4条,多者可达十几条同时受累,扩张的导管直径可达3~4mm或更大,切面见扩张的导管及囊内充满黄褐色,奶油样或豆腐渣样黏稠物,管周有纤维组织增生并透明变性,形成白色半透明的纤维性厚壁,相邻的纤维性厚壁互相粘连成黄白相间的硬结,或坚实边界不清的肿块。
2、镜下所见
早期改变见乳晕下输乳管及导管有不同程度的扩张,扩张的导管上皮细胞受压萎缩,变薄呈单层立方上皮或扁平上皮,部分导管上皮坏死脱落,脱落的上皮细胞与类脂物质充满和堵塞管腔,若扩张导管内容物外溢或部分管壁破坏,则后期可见管周组织内有大量浆细胞,组织细胞,中性白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或出现异物巨细胞反应,结核样小结节或假脓肿形成,此时应注意与结核及乳腺癌相鉴别。
温馨提示:乳头内陷或泌乳不畅致乳管开口堵塞,以及卵巢功能低下,雌激素水平下降,乳腺组织衰退,分泌功能失常,乳管上皮细胞脱落以及大量含脂质的分泌物淤积阻塞导管而致乳管扩张。该分泌物分解后,可由管内渗出或部分管壁破裂而溢出,引起导管周围组织的抗原反应、浆细胞浸润及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因此乳腺导管扩张症可能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温馨提示:重在预防,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生活饮食规律、改善营养。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有助于提高抵抗力,是预防疾病最好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