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静脉阻塞
诊断方法
治疗方案
视网膜静脉阻塞检查有哪些?

发布时间:2016-01-16 点击阅读:

据专家称,视网膜静脉阻塞属于季节性疾病,因此在每一个换季的时机,我们的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都要引起重视,及早做好视网膜静脉阻塞预防措施。如果视网膜静脉阻塞反复发作,还是建议你最好去专业的五官医院治疗。
中央静脉阻塞的荧光造影表现为:
①视网膜内大量出血,使脉络膜及视网膜荧光遮蔽;
②出现无灌注区及毛细血管无灌注区;
③黄斑深层水肿;
④静脉壁着色或少许渗漏;
⑤新生血管及荧光素渗漏;
⑥视盘周围辐射状毛细血管代偿性扩张。
视网膜电图:发病初期正常,若阻塞不能消除,ERG中b波逐渐减低可形成负波型,若振幅越来越小,则预后不良。
血液流变学检查可了解血浆黏度和全血黏度,可进行β凝血蛋白和血小板第Ⅳ因子含量测定。
FFA荧光造影所见亦因阻塞部位(总干、半侧、分支)、阻塞程度(完全性、不完全性)及病程之早晚而有所不同。
总干完全性阻塞在病程之初,造影早期因视网膜有大量出血病灶,使脉络膜及视网膜荧光被遮蔽。在未被遮蔽处则可见迟缓充盈的动、静脉(动-静脉过渡时间延长,往往超过20s);造影后期,静脉管壁及其附近组织染色而呈弥漫性强荧光。当荧光素到达黄斑周围毛细血管时,如该处未被出血遮盖,便有明显荧光素渗漏,并逐渐进入并潴留于微小的囊样间隙中。病程晚期,由于视网膜内层毛细血管床缺血而出现无灌注区。无灌注区周围残存毛细血管呈瘤状扩张。各种异常径路的侧支循环及新生血管在眼底任何部位均可出现,但在视盘面最多见。视盘面的新生血管有时可以进入玻璃体。如果破裂可导致玻璃体积血。新生血管因有明显渗漏可以与侧支循环鉴别。
总干不完全阻塞在病程之初,FFA早期,因出血量不多,荧光遮蔽较小,动-静脉过渡时间延长并不明显。静脉管壁渗漏及随后出现的管壁与其周围组织染色,亦轻于完全性阻塞。病变累及黄斑且无有效侧支循环者,则因中心凹周围毛细血管渗漏而出现花瓣状强荧光区(囊样水肿)。中心凹周围毛细血管拱环破坏而出现渗漏。病程晚期一般不见无灌注区和新生血管。
半侧阻塞与分支阻塞FFA所见范围仅限于该分干或该分支的引流区。此外,有些分支阻塞病例,在病程最初阶段可以见到该分支阻塞处管径狭窄,其附近上流端出现局限性强荧光。
二、鉴别
根据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眼底表现特征,如静脉高度迂曲扩张及沿静脉出血以及荧光血管造影检查,诊断并不困难。但须与以下眼底病鉴别:
1、静脉淤滞性视网膜病变(venous stasis retinopathy) 由于颈内动脉阻塞或狭窄,导致视网膜中央动脉灌注减少,致中央静脉压降低,静脉扩张,血流明显变慢。眼底可见少量出血,偶可见有小血管瘤和新生血管。与视网膜静脉阻塞不难鉴别,后者静脉压增高,静脉高度迂曲扩张,视网膜出血多,症状更重。
2、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一般为双侧,视网膜静脉扩张迂曲,但不太严重,且视网膜静脉压不增高,出血散在,不如静脉阻塞量多,常有硬性渗出,血糖增高,有全身症状可以鉴别,但糖尿病患者也容易患视网膜静脉阻塞。糖尿病者易致视网膜静脉阻塞,应加以重视。
3、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 病变常为双眼对称,视网膜出血表浅稀疏,多位于后极部,静脉虽然扩张但不迂曲发暗。常见棉絮状斑和黄斑星芒状渗出。而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常有高血压,多为单眼发病,静脉高度迂曲扩张,视网膜出血多。

通过上述对视网膜静脉阻塞内容介绍,了解了视网膜静脉阻塞检查有哪些?的原因,大家平时要注意这些因素,远离视网膜静脉阻塞致病源,健康快乐生活。希望上述视网膜静脉阻塞的内容介绍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温馨提示:重在预防,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生活饮食规律、改善营养。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有助于提高抵抗力,是预防疾病最好的办法。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相关词条
相关检查

关于我们 | 新站收录 | 留言反馈 | 网站地图 | 京ICP备13051264号-17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250号

医学导航 版权所有Copyright@2016 hao.med123.com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