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脑积水
诊断方法
治疗方案
先天性脑积水的中医治疗

发布时间:2016-10-13 点击阅读:

  先天性脑积水的中医治疗方法:

  1.肾气亏损

  (1)治法:补肾益髓。

  (2)方剂:补肾地黄丸(《证治准绳》)加减。

  (3)组成:熟地黄20g,山药20g,山茱萸15g,茯苓10g,泽泻20g,牡丹皮10g,牛膝10g,鹿角胶5g(烊化),当归15g。

  (4)备选方:若系小儿先天性颅裂、脊柱裂并发脑积水,可应用鹿角胶合剂(鹿角胶、牛膝、山萸肉、山药、熟地黄、当归、茺蔚子、牡丹皮、泽泻、茯苓、猪苓),配合外科手术治疗。

  (5)加减:面色咣白,形体消瘦,肢软,神情呆滞者,加重熟地黄、鹿角胶、山药、当归等药剂量;证见头大颈细,囟门移开,颅缝分离,头围迅速增大者,加重茯苓、泽泻、牛膝等药之剂量;兼见眼球震颤,斜视或视力模糊,加枸杞子、菟丝子、决明子、菊花。

  2.肾虚肝亢

  (1)治法:滋肾养阴,平肝熄风。

  (2)方剂:知柏地黄丸(《医宗金鉴》)和三甲复脉汤(《温病条辨》)加减。

  (3)组成:熟地黄20g,山药20g,山茱萸20g,茯苓、泽泻各15g,龟甲、鳖甲各10g,知母15g,黄柏10g,阿胶15g(烊化),白芍10g。

  (4)备选方:对本证阴虚火旺而肾阳告乏者,宜阳中求阴,用河车大造丸(《扶寿精方》)(紫河车、龟甲、熟地黄、人参、麦冬、天冬、牛膝、杜仲、黄柏、砂仁、茯苓)。另用封囟散外敷囟门,以温阳化水而除脑中之浊邪,内外敷合,可望取得较好疗效。

  (5)加减:阴虚发热者加玉竹、白薇;心烦不安者加琥珀粉3g、珍珠母30g;筋惕肉瞤,时或惊叫,加天麻、钩藤各12g,僵蚕8g;若肾虚髓热,口干舌红,手足心热者,可服地黄丸。

  3.脾虚水泛

  (1)治法:温脾利水。

  (2)方剂:附子理中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合五苓散(《伤寒论》)加减。

  (3)组成:党参15g,白术10g,干姜10g,制附子2g(先煎),猪苓、茯苓、泽泻各15g,桂枝10g。

  (4)备选方:本证选方用药可在传统利小便基础上,取张仲景前后分消利水之己椒苈黄丸(《金匮要略》)合温阳利水之五苓散。

  (5)加减:食欲不振加焦三楂、焦麦芽、焦神曲;便溏加车前子(包)、山药;呕吐加半夏、竹茹、鲜生姜。

  4.热毒壅滞

  (1)治法:清热解毒,化瘀通络。

  (2)方剂:犀地清络饮加减。

  (3)组成:水牛角片30g(先煎),生地黄15g,连翘10g,灯心草10g,牡丹皮10g,赤芍lOg,桃仁10g,白茅根10g,姜汁10g。

  (4)备选方:大便秘结,烦躁不安,可用凉膈散以清上焦壅热;若肝经热盛,惊跳目青者,用泻青丸(《小儿药证直诀》)或当归龙荟丸(《宣明论方》)以泻肝经之实热。

  (5)加减:抽搐者加全蝎6g、钩藤20g、白芍15g;胸闷欲吐,舌红苔黄者,用小陷胸汤加胆南星12g、石菖蒲10g及地龙、天竺黄、牛黄各15g。

  5.瘀血阻络

  (1)治法:化瘀通窍。

  (2)方剂:通窍活血汤(《医林改错》)加减。

  (3)组成:当归、川芎、赤芍各15g,桃仁、红花、丹参各20g,地龙10g,麝香0.05g,牛膝10g,茯苓20g。

  (4)备选方:本证乃瘀血积聚闭塞,可予行气导滞,化瘀通阻为法,方用丹参桃红芎蚓汤(丹参50g,桃仁、地龙各25g,红花15g,川芎10g),症重便秘加麝香0.01g(另冲),水蛭0.5g,每剂分2天,每日分2~3次服。

  (5)加减:抽搐者加钩藤20g、僵蚕8g、天麻12g;惊悸、烦躁者加琥珀3g、朱砂4g;四肢瘫痪者加制马钱子3g、杜仲12g及桑寄生、黄芪各15g。

温馨提示:重在预防,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生活饮食规律、改善营养。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有助于提高抵抗力,是预防疾病最好的办法。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推荐用药
相关词条

关于我们 | 新站收录 | 留言反馈 | 网站地图 | 京ICP备13051264号-17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250号

医学导航 版权所有Copyright@2016 hao.med123.com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