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底骨折
诊断方法
治疗方案
颅底骨折并发尿崩症及其护理

发布时间:2016-05-05 点击阅读:

  一、原因分析
  尿崩症的发生是由于下丘脑的视上核、室旁核、灰白结节、神经纤维束通路和脑垂体的损害,影响抗利尿激素 (ADH)的分泌、释放和贮存减少,导致ADH缺乏或肾小管对 ADH失去反应,从而出现每天排出大量稀释性尿液。头部外伤后尿崩症系下丘脑或垂体柄损伤所致,垂体柄在颅底相对固定,颅底骨折由于外伤当时的旋转和剪力机制引起下丘脑或垂体柄的损伤而发生尿崩症。
  二、 护理
  1 病情观察
  生命体征、神志、瞳孔的观察: 30 min/次,准确记录,颅脑外伤患者首先应该着眼于颅内病情尤其是颅内压的变化的观察,如有血压、心率的变化,同时应及时准确计算出入量是否平衡。如有尿量突然增多并且排除利尿等因素的影响,应注意补充液体,纠正低血容量和电解质的紊乱,使生命体征恢复正常;尿量、烦渴的观察:对于清醒患者有烦渴症状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监测尿量和尿比重,有尿崩症表现应该及时处理。昏迷患者注意记录每小时尿量,观察尿的颜色, 发现尿液增多,颜色逐渐变淡提示多尿或尿崩症的出现,每小时尿量>200 m,l比重<1. 006,应该及时处理,我们的经验是,清醒患者嘱其多饮水;昏迷患者从胃管内补充所失去的体液,或者从静脉补充,但应注意防止补液过多造成脑水肿或心脏负担过重;水电解质平衡的监测:遵医嘱及时准确的监测血中K+、Na+、Cl-、Ca2+、血糖、尿比重及血浆渗透压, 4 h/次~ 6 h/次。观察患者有无面色的改变、全身乏力、肢体抽搐及意识淡漠等变化。通过血生化的监测了解机体水电解质平衡状态,合理的补充,保持机体内环境的平衡。清醒患者可以口服的尽量口服补充,有胃管的尽量从胃管鼻饲,急性失液经静脉补充。
  2 药物治疗的监测
  危重患者在尿崩症初期均采用垂体后叶素4 U~8 U皮下注射, 6 h/次~8 h/次,尿量控制后改为弥凝片口服,根据病情调整用药剂量。患者均在10 d左右尿量得到很好的控制,改为口服弥凝片。在用药的过程中要注意药物反应,出现过敏现象的及时停药,还应该注意尿量的变化,少尿时及时的调整用药剂量或停药。
 
  3 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

  呼吸道管理:颅脑损伤患者宜尽早做气管切开,并且使用带气囊的气管导管,以防止口腔的分泌物和痰误吸入气管造成窒息,呼吸道管理不好容易造成脑缺氧加重病情,同时也增加了肺部感染的机会。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应及时的清理呼吸道的分泌物,颅底骨折的血液,呕吐物等,注意翻身、叩背以防止痰液堵塞气管支气管造成窒息或感染;口腔、皮肤护理:尿崩症的患者往往口腔黏膜、舌头及皮肤干燥,弹性差,注意口腔护理,同时保持皮肤润滑, 适当使用护肤品,勤换衣裤,保持床单清洁、平整;饮食护理: 危重患者应从鼻饲中补充水分及必要的营养,避免高蛋白,鼻饲不足的要经静脉补充,便秘者酌情运用导泻药。 

温馨提示:重在预防,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生活饮食规律、改善营养。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有助于提高抵抗力,是预防疾病最好的办法。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推荐用药
相关词条
相关检查

关于我们 | 新站收录 | 留言反馈 | 网站地图 | 京ICP备13051264号-17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250号

医学导航 版权所有Copyright@2016 hao.med123.com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