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厥
诊断方法
治疗方案
小儿晕厥的几种常见病因

发布时间:2016-04-26 点击阅读:

  晕厥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表现为过性脑供血不足所致短暂的意识丧失状态。晕厥是儿童临床常见病症之一,包括神经介导性晕厥、脑血管疾病所致晕厥、精神性晕厥、心源性晕厥、代谢性晕厥、不明原因晕厥等;其中神经介导晕厥为较常见的病因,而血管迷走性晕厥是此类晕厥中最常见的类型;心源性晕厥虽然发病率低,但其起病急骤及凶险,而应重视。

  神经介导性晕厥

  又称为反射性晕厥,是临床最常见的晕厥类型,包括血管迷走性晕厥、颈动脉窦综合征、情境相关性晕厥、疼痛性晕厥等,可见于各个年龄阶段,这些类型晕厥的共同特点是由突然发生的神经反射介导的血管张力和心率变化引起,发生机制并不完全清楚,部分患儿可能由于心室壁或膀胱、食管、呼吸道、颈动脉窦等器官的感受器激活,反射性增加迷走神经活性而减低交感神经活性。

  1.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 vvs)

  是儿童晕厥中最常见原因,占所有不明原因晕厥患儿的80%。在vvs发病机制中自主神经系统发挥了基础作用,基因多态性可能导致肾上腺素受体功能改变继而引起自主神经系统的失调。

  vvs发作可呈集从性,即在一段时间内发作较频繁,经过一段时间自行减少或停止,11-19岁女孩较好发,通常诱因为持久站立或看到流血、感到剧烈疼痛、处在闷热环境、洗热水浴、运动或紧张等。起病前可有先兆症状:短暂头晕、注意力不集中、面色苍白、视听觉下降、恶心、呕吐、大汗、站立不稳等,晕厥主要表现为跌倒、血压下降、心率下降、脉搏微弱、面色苍白、意识丧失,部分患者出现大小便失禁,轻微抽搐,症状一般持续数秒钟到2分钟,醒后可出现全身无力、头昏、口渴等,也可继发呕吐和暴发性腹泻。

  2 .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

  患儿多为学龄期儿童,女童发病率高于男童。患儿在直立时具有以下症状:起立后头晕或眩晕、胸闷、头痛、心悸、面色改变、视物模糊、倦怠、晨起不适、严重时出现晕厥等,这些症状在患儿平卧后减轻或消失;其虽然常发生于站立体位,但在坐位时也可发生。

  3. 直立性低血压

  由于从卧位或蹲位,突然转变为坐位或立位,引起血压下降。本病的发生可能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有关,部分患者有家族史。单纯性直立性低血压,多见于青少年,伴有头晕、心悸、气喘、面色苍白、出冷汗、恶心和站立不稳等;继发性直立性低血压,多见于神经系统疾病、造血系统疾病、营养不良、药物作用或过敏等。

  神经介导性晕厥诊断主要依靠直立试验或直立倾斜试验(head-up tilt test,hut),直立试验操作简单,危险性较小,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内科开展hut (倾斜角度80°,试验时间持续30min),对不明原因晕厥组74例及正常对照组54例进行前瞻性研究, hut诊断小儿血管迷走性晕厥有较高的敏感性(55.4%)和特异性(100%)[7]。

  4 .情境相关性晕厥

  是特指在一定情境下发生的晕厥。

  (1)排尿性晕厥:常见于男性患儿在排尿前、排尿时或排尿后,特别是从卧位起来时排尿发生晕厥。原因目前还不清楚,由于膀胱内压力的突然解除,引起血管扩张,静脉回流减少,加之排尿时屏气用力,使心排出量降低,迷走神经反射介导的心动过缓也是促发因素。

  (2)排便性晕厥:在排便过程中发生晕厥或晕厥先兆称为排便晕厥。往往提示存在潜在的消化道疾病、心血管疾病或脑血管疾病。其可在儿童中出现,并可反复发作。

  (3)咳嗽性晕厥:常常发生于一阵咳嗽后,患儿突然出现软弱无力和短暂意识丧失。造成晕厥的机制可能有三:其一是由于阵发性咳嗽使胸腔压力增高,影响了静脉回流,使心排出量降低,血压下降;其二是由于胸膜腔内压增高传至颅内使颅内压升高;其三是由于咳嗽使血co2张力下降,脑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量降低引起晕厥。

  (4)吞咽性晕厥:主要表现为患儿在吞咽时或吞咽过热或过冷食物甚至在看到食物时出现晕厥或晕厥先兆。一般与食管、咽周损伤或舌咽神经麻痹有关。

  (5)颈动脉窦综合征:在儿童少见,晕厥发生主要是由于颈动脉窦轻微的受压反应过强,引起迷走神经的过度兴奋,导致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或房室传导阻滞,而导致晕厥发作。这些患者晕厥常在头向一侧转动或衣领过紧,或颈动脉窦附近的病变如肿大的淋巴结、肿瘤、手术瘢痕等压迫颈动脉窦时发生。晕厥发作时无恶心、面色苍白等先兆症状,意识丧失一般不超过数分钟,随即完全恢复。颈动脉窦按摩是诊断颈动脉窦过敏的重要方法。

  (6)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包括原发性自主神经功能衰竭及多系统萎缩等原发性疾病及一些继发性的自主神经功能衰竭,如继发于帕金森综合征( parsons' disease)或糖尿病。其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自主神经调节障碍,血容量下降,站立时血液主要积聚于下肢,使患儿血压下降,头晕,严重时甚至晕倒。

  心源性晕厥

  心源性晕厥是由快速或缓慢致命性心律失常及心脏机械功能急骤障碍等多种病理机制所致,心排出量急剧减少,引起急性脑缺血。与其他类型晕厥相比,其发病率在小儿时期较低,但临床较紧急且危险,常引发猝死。

  专家提示:晕厥一般无生命危险,但反复发作的晕厥将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引起家庭成员的极度焦虑,且容易导致青少年意外伤害,故而倍受关注;同时晕厥病因众多,其原发病对患者的预后及病情转归有很大的影响。

温馨提示:重在预防,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生活饮食规律、改善营养。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有助于提高抵抗力,是预防疾病最好的办法。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推荐用药
相关词条
相关检查

关于我们 | 新站收录 | 留言反馈 | 网站地图 | 京ICP备13051264号-17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250号

医学导航 版权所有Copyright@2016 hao.med123.com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