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2-22 点击阅读:
目前,听力损伤和耳聋已成为影响我国青少年健康素质的重要因素,关注听力发育,提倡从新生儿开始。预防听力损伤和耳聋,除了专门的仪器检测,年轻的父母在家里也可以观测宝宝的听力发育情况。
先天性耳聋的检查
全面系统地收集病史,详尽的耳鼻部检查,严格的听功能、前庭功能和咽鼓管功能检测,必要的影像学和全身检查等是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基础。客观的综合分析则是其前提。
1、详细询问病史,以确定耳聋发生的时间是否为先天性,根据正常婴儿听力言语发育规律提示家长进行回忆,以提供诊断线索,如正常新生儿应对声响引起惊跳反射,4个月以后应能注意及寻找声源,9-12月开始咿呀学语等。
2、获取病因诊断线索,了解是否存在听力高危因素。
(1)胎儿期因素:①家族或直系亲属中有耳聋患者,特别是儿童期即发现耳聋者;③父母近亲婚配;②母妊娠期有病毒感染史;④母妊娠期应用耳毒性药物史;⑤母患代谢病或内分泌病。
(2)新生儿期因素:①颅面结构异常或畸形;②血胆红家超过;③出生体重低于1500g;④Apggar评分5分钟低于5;⑤NICU监护史。
3、耳科及全身检查确定有无畸形或智力发育障碍。
4、听力学检查可根据患儿年龄及设备条件选择适当测试方法,如脑干电反应测听或耳声发射。
5、CT扫描可确定有无内耳耳蜗及前庭或内听道畸形。亦可发现外耳道有无骨性闭锁或中耳畸形。
如何早期发现宝宝先天性耳聋?
新生儿的听力与成人不同,成人的平均听觉在26dB以内,而新生儿的听觉在60-70dB。出生不足1个月的婴儿,对突发的大声响会产生一次惊跳(哆嗦)。如果正在睡觉,会睁开眼;如果睁着眼,声音不太大,会闭一下眼。出生1个月的婴儿,对突发的声音能使之一怔,伴有手的挥动或伸展;睡眠时听到突发声响会闭一下眼;哭闹时听到突发声响会停止哭闹。
3个月的婴儿
睡眠时听到突发声音会双眼紧闭,手指乱动,但多数不会有全身惊动;打开收音机或电视机会使孩子转脸或转眼;吵架声、哄逗声、歌声或音乐声会使孩子导致不安、喜悦、厌恶的表情。
4个月的婴儿
父母避开其视线,给予强音刺激,孩子应该会用眼神或转头去找。
5个月的婴儿
将闹钟接近耳边,听到嘀嗒声时,孩子能转头朝向闹钟,能较好地分辨熟人的声音,并做出相应的反应;听到突发大声响会全身一惊,紧抱大人或哭闹起来。
7个月的婴儿
能追踪声音;听到收音机或电视的声音,能够立刻转头找到声源;对孩子说话或唱歌,他会静静地盯着您,偶然还会发出声音来“回答”;对隔壁房间传来的声音,室外动物叫声或其他大的声响能主动寻找。
9个月大的婴儿
会发出嘎嘎笑声,会模仿动物叫;对外界声音(如车声、雨声、飞机声)表示关心;听到“不行”或“放下”等喝斥声会将伸出的手缩回或哭起来;听到“来”或“再见”等熟悉的语声时能相应地按大人的指意行动,将很小的声音(如手表)靠近耳边,能转头寻找。
11个月大的婴儿
能模仿大人的声音,如“妈妈”、“宝宝”等;能合着音乐的节拍摆动身体;能听懂熟悉的话,如:“把××给我”、“××在哪儿”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12-15个月的婴幼儿
当隔壁房间有声音时,能够歪着头去注意地听;能够听懂简单的语句并做出相应地反应。能按大人的问话指出自己的眼、耳、嘴等身体器官的部位。听觉行为反应主要表现为:眼球向声源方向转动,寻找声源,面部表情变化(惊奇、笑、哭),动作变化或语言行为变化等。如果婴幼儿对65dB的言语声无听觉反应可视为不正常。
如果到了两岁,孩子还听不懂大人话或不能说简单的语言,就应该高度怀疑有听力障碍。上述情况家长只要一有发现就应该及早带孩子到医院去做听力检查。
温馨提示:重在预防,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生活饮食规律、改善营养。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有助于提高抵抗力,是预防疾病最好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