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诊断方法
治疗方案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

发布时间:2016-01-28 点击阅读: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西医治疗

本病的治疗原则为控制感染和通畅引流。

一般治疗

(1)及早应用足量抗生素后用其他抗菌药物控制感染,务求彻底治愈,防止发生并发症或转为慢性。一般可将青霉素G与氨苄西林合用,头孢类抗生素中可用一代头孢菌素头孢拉啶、头孢唑林,二代中的头孢呋辛钠。鼓膜穿孔后,可行脓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参照结果调整用药。

(2)应用减充血剂喷鼻,如1%麻黄碱等,减轻鼻咽黏膜肿胀,恢复咽鼓管功能。

(3)注意休息,清淡饮食,对于全身症状重者予支持治疗。小儿呕吐、腹泻时,应注意补液,并注意纠正电解质紊乱。

局部治疗

(1)鼓膜穿孔前

1)苯酚甘油滴耳剂滴耳,可消炎止痛。鼓膜穿孔时禁用,以免腐蚀鼓膜及鼓室粘膜。

2)鼓膜切开术: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应作鼓膜切开术:全身及局部症状较重,鼓膜膨出明显,经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时;鼓膜虽已穿孔,但穿孔太小,分泌物引流不畅;怀疑有并发症可能,但尚无需立即行乳突开放术者。

(2)鼓膜穿孔后

1)可先用3%双氧水或硼酸水彻底清洗外耳道脓液,拭干。

2)滴入滴耳剂,如0.3%氧氟沙星滴耳剂复方利福平液等,注意滴耳剂应为无耳毒性药物。可以将清洁棉球塞入外耳道以防止脓液污染面部及颈部的皮肤。

3)当脓液已减少,炎症逐渐消退时,可用甘油或酒精制剂滴耳,如3%硼酸甘油、3%硼酸乙醇等。

4)炎症完全消退后,穿孔大多可自行愈合。流脓已停止而鼓膜穿孔长期不愈合者,可行鼓室成形术。

病因治疗

积极治疗鼻部及咽部慢性疾病。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中医治疗

1.肝胆火热

【主症】急性发作,耳深部痛,头痛,听力下降。发热,面红目赤,小便黄赤。检查见鼓膜充血,穿孔,流脓较多。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胆郁热,利湿开窍。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黄芩、当归、柴胡、泽泻、山栀子、车前子、生甘草、木通、滑石、淡竹叶、党参、白扁豆、白术。脓液较粘稠者加浙贝母、蒲公英、银花;耳内胀痛者加夏枯草、珍珠母。

2.脾虚湿困

【主症】耳内流脓,量较多,日久不愈,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舌质淡红,苔白腻,脉细无力。

【治法】益气健脾,清利湿浊。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淮山药、茯苓、炒白术、炙甘草、白扁豆、莲子肉、桔梗、砂仁、薏苡仁。头晕者加热地、当归;大便泄泻明显者加车前子、木通。

3.肾阴亏虚

【主症】耳内流脓,时多时少,混有豆渣样物,带秽臭味。听力检查呈传导性耳聋或混合性耳聋。头晕头痛,腰酸乏力。x线摄片见骨质破坏。舌质红,苔薄,脉细数。

【治法】补肾培元,利湿祛浊。

【方药】知柏地黄丸加味:知母、黄柏、热地、山茱萸、淮山药、茯苓、泽泻、丹皮。脓多且稠而黄者加天花粉、全瓜萎、浙贝母。有骨质破坏者加桃仁、红花、赤芍、乳香。

温馨提示:重在预防,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生活饮食规律、改善营养。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有助于提高抵抗力,是预防疾病最好的办法。

关于我们 | 新站收录 | 留言反馈 | 网站地图 | 京ICP备13051264号-17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250号

医学导航 版权所有Copyright@2016 hao.med123.com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