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静脉阻塞
诊断方法
治疗方案
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症状表现

发布时间:2016-11-15 点击阅读:

  视网膜静脉阻塞可根据阻塞部位不同其症状也不同,可分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寒与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前者的阻塞多位于视乳头的筛板区或筛板后区的视网膜中央静脉的主干,后者的阻塞部位多位于静脉的第一至第三分支的动静脉交叉处。视网膜静脉阻塞可分为以下三大症状。

  1、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

  分为2种类型:

  (1)轻型:又称非缺血型(nonischemic),高渗透型(hyperpermeable)或部分性(partial)阻塞,自觉症状轻微或全无症状,根据黄斑受损的程度,视力可以正常或轻度减退,视野正常或有轻度改变,眼底检查:早期:视盘正常或边界轻度模糊,水肿,黄斑区正常或有轻度水肿,出血,动脉管径正常,静脉迂曲扩张。

  沿着视网膜4支静脉有少量或中等量火焰状和点状出血,没有或偶见棉絮状斑,视网膜有轻度水肿,荧光血管造影视网膜循环时间正常或稍延长,静脉管壁轻度荧光素渗漏,毛细血管轻度扩张及少量微血管瘤形成,黄斑正常或有轻度点状荧光素渗漏。

  (2)重型:又称缺血型(ischemic),出血型(hemorrhagic)或完全型(complete)阻塞。

  ①早期:大多数病人有视物模糊,视力明显减退,严重者视力降至手动,合并动脉阻塞者可降至仅有光感,可有浓密中心暗点的视野缺损或周边缩窄,眼底检查可见视盘高度水肿充血,边界模糊并可被出血掩盖,黄斑区可有明显水肿隆起和出血。

  可呈弥漫水肿或呈囊样水肿,黄斑囊样水肿为小泡状,排列成花瓣形或呈蜂房样,还可有出血位于囊内,形成半月形或半圆形液平面,动脉管径正常或变细,静脉高度扩张迂曲如腊肠状。

  ②晚期:一般在发病6~12个月后进入晚期,视盘水肿消退,颜色恢复正常或变淡,其表面或边缘常有睫状视网膜侧支血管形成,呈环状或螺旋状,比较粗大,或有新生血管形成,呈卷丝状或花环状,比较细窄。

  有的可突入玻璃体内,在眼底飘浮,黄斑水肿消退,有色素紊乱,或花瓣状暗红色斑,提示以往曾有黄斑囊样水肿,严重者视网膜胶质增生,成纤维细胞聚集形成继发性视网膜前膜,或掺杂有色素的瘢痕形成,视力严重受损。

  2、半侧性视网膜静脉阻塞(hemi-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

  在视网膜血管发育过程中,玻璃体动脉经过胚裂进入视杯,至胚胎3个月时,动脉两侧出现2支静脉进入视神经,正常人在视盘之后的视神经内彼此汇合形成视网膜中央静脉,通常在出生后其中一支消失,留下1支主干,然而某些人可遗留下来,形成2支静脉主干,半侧性阻塞即是其中一支主干在筛板处或视神经内形成阻塞,这一型阻塞在临床上比较少见,发病率6%~13%,通常1/2视网膜受累,偶可见1/3或2/3视网膜受累,其临床表现,病程和预后与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类似,如有大片无灌注区,也可产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3、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

  分支静脉阻塞以颞侧支最常受累,占90%~93%,其中又以颞上支阻塞最多见,占62%~72%,鼻侧支阻塞极少,发病率在1.5%~3.0%,黄斑小分支阻塞比主干分支阻塞预后好,因为黄斑小分支引流的范围小且该处毛细血管层厚,产生无灌注区的可能性小,即使产生面积也很小,故引起晚期并发症新生血管的可能性小,与此相反,主干阻塞则并发症较多。

温馨提示:重在预防,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生活饮食规律、改善营养。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有助于提高抵抗力,是预防疾病最好的办法。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推荐用药
相关词条
相关检查

关于我们 | 新站收录 | 留言反馈 | 网站地图 | 京ICP备13051264号-17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250号

医学导航 版权所有Copyright@2016 hao.med123.com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