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7-13 点击阅读:
伤寒杆菌造成之伤寒病,在伤寒流行季节和地区患者有持续性高热(40~41℃)为时1~2周以上可诊断为伤寒,对于伤寒患者来说,及时接受治疗很重要,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中医治疗伤寒的具体方法是什么。
一、中成药:
(1)白花蛇舌草汤,白花蛇舌草50g,水煎服。适用于伤寒早期,气分湿热者。
(2)地锦草汤,地锦草助吕,水煎服。适用于伤寒早,中期患者。
(3)黄芩,生地榆各15g,红藤、马齿苋、败酱草各30g、水煎服。
二、针灸治疗:
(1)耳针,胃、肠、交感压痛点,用毫针浅刺不留针,每日1次。
(2)体针,腹胀可针足三里、气海、关元。发热可针刺大椎、外关、合谷、少商,留针20至30分钟。
三、辩证治疗:临床中医对伤寒辨证加减用药,表湿较重而恶寒无汗者,酌加苍术、香薷等以芳香宣透。如里湿蕴阻较重而脘痞恶心较甚者,可去杏仁之苦润,加苍术、佩兰以燥湿和中。里湿蕴热,心烦溲赤,则去厚朴之温燥,加山栀、淡竹叶以泄热利湿。湿浊偏重,热势不甚而舌苔白腻者,可加用苏合香丸以芳香化湿壁秽开窃。热势偏重,窃闭较甚而神昏谵语者,可加至宝丹以清心开窃。如痰热交阻、痰粘不易咯吐者,加鲜竹沥水以清热化痰。兼肝风内动而痉厥抽搐者,可加全蝎、地龙、蜈蚣、僵蚕息风。兼喉间痰涌有窒塞气道之虞者,急加猴枣散以化痰浊。便下瘀紫血块者,可加茜草、赤药等行瘀止血之品。便血绵绵不止,血色较淡者,可于黄土汤内加炮姜炭以温中止血。便血渐少。精神倦怠,少气懒言者,可加党参、黄芪以补益元气。气脱亡阳而汗出较多者,可于参附汤中加龙骨、牡蛎以固脱止汗。
温馨提示:重在预防,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生活饮食规律、改善营养。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有助于提高抵抗力,是预防疾病最好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