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5-16 点击阅读:
在某些致病因子作用下,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激活,大量促凝物质入血,凝血酶增加,进而微循环中形成广泛的微血栓。微血栓形成中消耗了大量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增强,导致患者出现出血,休克,器官功能障碍和溶血性贫血等临床表现。这种病理过程被称为DIC。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防治措施:
1.早期诊断和治疗:
早期治疗需以早期诊断为基础。及早诊断和早期合理治疗是提高DIC救治率的根本保证。例如对超急性的DIC,如产科意外引起的DIC,真木正博主张采用床边检查。当血沉1h值<15mm或15min值在0-4mm,在肯定基础疾病条件下这种变化常与Fbg降低有关。床边检查血栓弹力图有助于较快地同时分析机体凝血与纤溶两方面的基本状况,并有助于确定治疗措施。
2.积极防治原发病:
预防与迅速去除引起DIC的病因是防治DIC、提高治愈率的重要措施之一。例如,认真对孕妇进行出、凝血指标检查和产程监护;针对病因作抗白血病和抗癌治疗、抗菌治疗、抗休克治疗及保肝治疗等。
3.抗凝治疗:
DIC的基本发病机制是凝血亢进,故使用ATⅢ、肝素或其它新型抗凝剂以阻断凝血反应的恶性循环,是DIC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4.脏器功能的维持和保护:
严重DIC的死因常与发生MSOF有关,故DIC防治需注意主要脏器的功能保护。明显的器官功能障碍应当采用适当的人工辅助装置,如血液透析、人工心肺机等。
5.补充支持疗法:
指在适当情况下应用新鲜全血或血浆、浓缩血小板血浆或各种凝血因子制剂,可能有助于纠正机体凝血于抗凝血间的平衡。但若在没有很好阻断凝血反应恶性循环的情况下使用这类制剂,反而会加重病情,故必须注意配合抗凝剂才使用。
6.抗纤溶治疗:
一般把抗纤溶疗法列为DIC的禁忌。但在急性早幼粒白血病,当有明显纤溶亢进和出血倾向时可考虑使用该法,有时会有很好的效果。现认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主要因原发性纤溶亢进引起出血,故应用抗纤溶治疗能有显效。
DIC的最终结果早已被知晓。由血栓形成和斑块的去纤维蛋白作用,引起外周血坏疽和出血的“黑色死亡”对人类的危害已历时千年之久,病死率高达31%~80%。由于DIC病因是各种不同的基础疾病,所以对基础疾病及对总的临床表现的了解和认识,则更为重要。
温馨提示:重在预防,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生活饮食规律、改善营养。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有助于提高抵抗力,是预防疾病最好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