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方法
治疗方案
疳的治疗方法

发布时间:2016-03-21 点击阅读:

 古人认为疳由肥甘所致,或说“疳者干也,因脾胃津液干枯而患”;亦有人认为系“虫动则侵蚀成疳”者。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小儿脾胃嫩弱,常为不足,易为乳食、湿热等病邪所伤,脾胃伤,津液耗则气血虚衰,诸脏失养,故疳诸证随之发生。其病机主要是,因乳食不节,积滞伤脾,或感染诸虫,久而生热,热灼津伤,因而热、积、虫三者交蒸,脏腑、肌肉、筋骨等无以濡养,渐致形体消瘦,因而成疳。

  脾疳:又名疳积,多由喂养不当引起脾胃虚损,营养不良。初期面黄肌瘦、能食易饥、大便时干时稀、睡眠不安、多汗、爱俯卧。应以消疳健脾为治,可用肥儿丸、参苓白术散治之。

  肝疳:又名风疳,多因肝经受热所致。症见眼涩痒、摇头揉目、面色表黄、多汗、下痢频多。治当清肝泻热,方用柴胡清肝饮。

  心疳:又名惊疳,多由心经郁热而致。常见面黄颊赤、壮热、烦躁、口舌生疮、小便赤涩、盗汗或虚惊。治当清心泻热。方用心导赤汤加减。

  肺疳:又称气疳,多因郁热伤肺而致。症见咳嗽气逆、咽喉不利、多涕,或鼻下生疮、壮热憎寒等,治宜清肺泻热,方用泻白散加味。

  肾疳:又名急疳,多由伏热内阻,或由肾气不足所致。出现形体赢瘦,齿龈出血或溃烂、寒热时作、多汗、四肢无力等。治宜滋肾补脾,方用六味地黄丸主之。

  脑疳:指疳疾患者头部生疮,或毛发焦枯等局部病症。多因气血不足,或由于感染所致。应以治疳为主,并兼治其标。

  眼疳:是由疳热上攻于眼所形成,初起时,常先目部痒涩变赤红烂,继则眼泡肿痛,白睛生翳,渐渐遮满全眼,不时流泪,羞明畏光。治宜疏解肝火,用清泻肝经火热的肝汤主之。

  鼻疳:主要是由于疳疾毒热攻肝所致。因鼻是肝的苗窍,所以,发病的时候,大多鼻塞、赤痒疼痛、浸淫溃烂,下连唇际,咳嗽,呼吸短 ,毛发焦枯。治当清肺泻热,方选清金散加减。

  牙疳:主要是由于毒热攻胃所致。因牙龈属胃络,一旦毒火上发,所以牙龈变烂肿痛,甚则颜色紫黑,口臭出血,牙齿动摇脱落,严重的甚至穿腮蚀唇,病势危急。治宜泻其毒火。但此证必须胃强能食,才能胜任峻药,否则预后不佳。

  蛔疳:因生蛔虫日久而成的疳疾。患儿多形体赢瘦、精神不安,腹中作痛、皱眉多啼、呕吐清水、夜间磨牙、容易饥饿、嗜食异物。治宜先用使君子散,去虫去当治本。

  疳泻、疳热、疳痢、疳肿胀、疳渴等均系疳患儿合并症,临证时当细审明辨,分别其表里虚实、标本缓急,随证施治。

  温馨提示:疳疾根据其临床特征,不难确诊。有据病形定诊的,如脑疳则症见头皮光急,满头诸疮,脑热如火,发结如穗,遍身多汗,腮肿囟高。脊疳,则见身热羸瘦,烦渴下利,拍背有声,脊如锯齿,频咬爪甲等。有据症状定诊的,如疳渴,则症见日间烦渴,饮水不食,夜则渴止。疳泻,则症见毛焦唇白,额上青纹,肚胀肠鸣,泻下糟粕等等。

温馨提示:重在预防,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生活饮食规律、改善营养。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有助于提高抵抗力,是预防疾病最好的办法。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推荐用药
相关检查

关于我们 | 新站收录 | 留言反馈 | 网站地图 | 京ICP备13051264号-17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250号

医学导航 版权所有Copyright@2016 hao.med123.com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