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11-17 点击阅读:
异位性皮炎是一种遗传性的过敏性皮肤类疾病,也叫做异位性湿疹或者遗传性异位性皮炎,具有慢性、易复发、伴随瘙痒和炎症等特点。异位性皮炎病因和发病机制颇为复杂,所以我们要做好异位性皮炎的预防方法,免受异位性皮炎的伤害。
本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与遗传、免疫和对生理药理介质反应异常有关,有资料研究表明,约有60%-90%患者受季节因素影响,冬天由于寒冷刺激,加上阳光照射时间少,衣物的摩擦等均可能成为异位性皮炎的诱发因素。瘙痒和摩擦会导致瘙痒、搔抓、发疹、瘙痒的循环。其他病因因素包括免疫反应异常、血管及血管药物反应异常、神经精神因素、感染、气候及生活环境等。
双亲均有遗传过敏史,其子女发生遗传过敏性疾病的机会比双亲中只有一方有遗传过敏史的要高。并已发现染色体11ql3部位的基因与本病的过敏性哮喘的发病相关。在免疫异常方面表现为血IgE增高,相关研究指出皮肤朗格汉斯细胞具有高亲和力IgEFc受体(FceRI)。“吸入性”抗原进入遗传过敏性皮炎的皮肤,引起朗格汉斯细胞的活化,释放IL-1β使异位性特异的T辅助细胞亚类TH-2活化而产生IL-4、IL-5等细胞因子,刺激B细胞产生IgE,同时IL-5是人嗜酸性白细胞分化与增生的重要细胞因子。
在遗传过敏性皮炎患者中,由环境变应原(屋尘螨,花粉)斑试引起的湿疹样皮肤反应的表现与皮肤迟发相反应(cutaneous late-phase reaction)相似。在皮损中有嗜酸性白细胞(嗜酸性白细胞【正常值及临床意义】)浸润,故认为
IgE (IgE【正常值及临床意义】)介导的 “接触性过敏”,在遗传过敏性皮炎的发病机制中起了重要作用。生理药理学方面,患者白细胞和表皮细胞对β肾上腺素能性激动剂的反应迟钝,所产生的cAMP水平及抑制表皮细胞核分裂功能降低,β肾上腺素能性受体与β兴奋剂亲和力下降,a肾上腺素能性受体比率增高等。此外尚发现单一核细胞内cAMB磷酸二酯酶(PDE)活性增高,从而使cAMP水平下降。求医网温馨提示:患了异位性皮炎,尽量的找出发病原因,从病因入手治疗,但一般相对比较困难一些;注意生活饮食,尽量避免食用易过敏食物,比如牛乳、鸡蛋白、柑桔等;尽量的减少外界刺激,不要用手搔抓、热水或者肥皂清洗;衣着应较宽松、轻软,避穿毛制品或尼龙织品;本品忌种牛痘,避免接触新近种过牛痘或单纯疱疹患者,以防发生牛痘样疹或水痘样疹。
【参考文献:《皮肤病病理与临床》《皮肤病性病》《常见皮肤病防治基础常识》】
温馨提示:重在预防,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生活饮食规律、改善营养。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有助于提高抵抗力,是预防疾病最好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