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汗
诊断方法
治疗方案
如何预防宝宝盗汗

发布时间:2016-11-15 点击阅读:

  有些孩子经常在睡眠时出汗,汗水浸湿了衣衫、枕巾,这种现象中医称之为盗汗。许多家长为此担心,虽到处求医,但仍然见效不大。其实,小儿盗汗并不一定是病态,绝大多数是生理性盗汗。因为小儿皮肤内水分较多,毛细血管丰富,新陈代谢旺盛,植物神经调节功能尚不健全,活动时容易出汗。倘若小儿入睡前活动过多,可使机体产热增加,或在进食不久,胃肠蠕动增强,胃液分泌增多,汗腺分泌也随之增加。这些都可造成小儿睡后出汗较多,尤其是在出汗后2小时内。

  病理性盗汗多见于佝偻病,以3岁以下的小儿为主,主要表现在上半夜出汗,这是由于血钙偏低引起的。结核病患儿的盗汗以整夜出汗为特点。患儿同时还有低热消瘦、体重不增或下降、食欲不振、情绪发生改变等症状。

  一旦发现小儿盗汗,首先要及时查明原因,并给予适当的处理。对于生理性盗汗一般不主张药物治疗,而是调整生活规律,消除生活中得致热诱因。如入睡前适当限制小儿活动,尤其是剧烈活动;睡前不宜吃得太饱,更不宜在睡前给予大量热食物和热饮料;睡觉是卧室温度不宜过高,更不要穿着厚衣服睡觉;盖的被子要随气温的变化而增减。

  对病理性盗汗的小儿,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缺钙引起的盗汗,应适当补充钙、维生素D等。结核病引起的盗汗,应进行抗结核治疗。小儿盗汗以后,要及时用毛巾擦干皮肤,更换衣服,还要勤沐浴。要让小儿经常参加户外锻炼,以增强体质,提高适应能力,体质增强了,盗汗也会随之而止。

  孩子睡觉多汗的原因很多,有生理性的,也有病理性的。

  生理性的多汗是由于天气炎热、室温过高、穿衣过多或被子太厚等原因造成的。有的家长喜欢在小孩临睡时喂一瓶牛奶,喂奶后小儿安静睡着了,但这时正碰上小儿吃奶后的产热阶段,因此常满头大汗。这类出汗都是属于机体调节体温有些孩子经常在睡眠时出汗,汗水浸湿了衣衫、枕巾,这种现象中医称之为盗汗。许多家长为此担心,虽到处求医,但仍然见效不大。其实,小儿盗汗并不一定是病态,绝大多数是生理性盗汗。因为小儿皮肤内水分较多,毛细血管丰富,新陈代谢旺盛,植物神经调节功能尚不健全,活动时容易出汗。倘若小儿入睡前活动过多,可使机体产热增加,或在进食不久,胃肠蠕动增强,胃液分泌增多,汗腺分泌也随之增加。这些都可造成小儿睡后出汗较多,尤其是在出汗后2小时内。

  病理性盗汗多见于佝偻病,以3岁以下的小儿为主,主要表现在上半夜出汗,这是由于血钙偏低引起的。结核病患儿的盗汗以整夜出汗为特点。患儿同时还有低热消瘦、体重不增或下降、食欲不振、情绪发生改变等症状。

  一旦发现小儿盗汗,首先要及时查明原因,并给予适当的处理。对于生理性盗汗一般不主张药物治疗,而是调整生活规律,消除生活中得致热诱因。如入睡前适当限制小儿活动,尤其是剧烈活动;睡前不宜吃得太饱,更不宜在睡前给予大量热食物和热饮料;睡觉是卧室温度不宜过高,更不要穿着厚衣服睡觉;盖的被子要随气温的变化而增减。

  对病理性盗汗的小儿,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缺钙引起的盗汗,应适当补充钙、维生素D等。结核病引起的盗汗,应进行抗结核治疗。小儿盗汗以后,要及时用毛巾擦干皮肤,更换衣服,还要勤沐浴。要让小儿经常参加户外锻炼,以增强体质,提高适应能力,体质增强了,盗汗也会随之而止。

  孩子睡觉多汗的原因很多,有生理性的,也有病理性的。

  生理性的多汗是由于天气炎热、室温过高、穿衣过多或被子太厚等原因造成的。有的家长喜欢在小孩临睡时喂一瓶牛奶,喂奶后小儿安静睡着了,但这时正碰上小儿吃奶后的产热阶段,因此常满头大汗。这类出汗都是属于机体调节体温

温馨提示:重在预防,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生活饮食规律、改善营养。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有助于提高抵抗力,是预防疾病最好的办法。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推荐用药
相关词条
相关检查

关于我们 | 新站收录 | 留言反馈 | 网站地图 | 京ICP备13051264号-17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250号

医学导航 版权所有Copyright@2016 hao.med123.com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