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10-25 点击阅读: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病因概要主要分为三个方面:流行病学,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高;致病机制,幽门螺杆菌可以在胃腔不利的酸性环境定植和生存;与胃肠疾病的相关性,有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MALT淋巴瘤、胃食管反流病和功能性消化不良。
流行病学资料表明,幽门螺杆菌在全球自然人群中的感染率超过50%,但各地差异甚大,发展中国家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明显高于发达国家。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群胃内幽门螺杆菌检出率约30%~80%。年龄、种族、性别、地理位置和社会经济状况都是影响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的因素。在慢性胃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的检出率显著超过对照组的自然人群。分别约为50%~70%、70%~80%以及90%。
感染幽门螺杆菌后,机体难以自身清除之,往往造成终身感染。幽门螺杆菌通过其独特的螺旋形带鞭毛的形态结构,以及产生的适应性酶和蛋白.可以在胃腔不利的酸性环境定植和生存。定植后的幽门螺杆菌可产生多种毒素和有毒性作用的酶破坏胃十二指肠黏膜屏障,它的存在还使机体产生炎症和免疫反应,进一步损伤黏膜屏障,最终导致一系列疾病的形成。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人群感染幽门螺杆菌相当普遍,但感染后的结局却大相径庭一大多数感染者终生均无症状,仅部分表现为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极少数发展为胃癌或MALT淋巴瘤。
目前认为引起这种临床表现的巨大差异的原因包括:①宿主因素如年龄、遗传背景、炎症和免疫反应的个体差异等;②环境因素如亚硝胺、高胃酸分泌、高盐饮食、吸烟和非甾体抗炎药等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协同作用;③幽门螺杆菌本身的因素,包括不同菌株的毒力、感染的不同阶段对感染者出现何种临床表现均有影响。
温馨提示:重在预防,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生活饮食规律、改善营养。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有助于提高抵抗力,是预防疾病最好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