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诊断方法
治疗方案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中医疗法有哪些

发布时间:2016-11-08 点击阅读: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中医疗法有哪些?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发生在年龄超过40岁的女性患者,而25岁以下的人群较少发病。组织学表现以汇管区炎症、免疫介导的肝内小胆管破坏为特征。免疫异常主要表现为除抗线粒体抗体(AMA)阳性之外,还可出现ANA、SMA以及核心蛋白gp210、核心蛋白p62与核纤层蛋白sp100三种特异性自身抗体。那么,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中医疗法有哪些?

  中医疗法

  对于以湿热内蕴为主的病证,临证时可选用垂盆草、龙葵、虎杖、蚤休、金银花、紫花地丁、白花蛇舌草、七叶一枝花、连翘、公英、山慈菇、铁树叶等药以清热解毒,也可选用田基黄、平地木、茵陈、木槿花、黄芩、山栀、金钱草、龙胆草、碧玉散(包煎)等以清化湿热,利胆退黄。

  对于以正气虚损为主的病证

  (1)根据病情选用六味地黄丸、一贯煎及女贞子、旱莲草、枸杞子、川石斛、太子参、玄参等以滋养肝肾之阴。

  (2)也可选用淡附片、炮姜、吴茱萸、仙灵脾、肉桂等以温肾助阳;(3)还可选用黄芪、党参、白术、苡米仁、茯苓等以益气健脾。

  (3)对于以瘀血内结为主的病证,在临证时可选用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及丹参、郁金、泽兰、三棱、莪术、炙乳香、炙没药等以活血通络,化瘀生新,并可加生龙骨、生牡蛎、穿山甲、炙鳖甲等以活血软坚散结。

  皮肤瘙痒是PBC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大抵可分两型论治,属血虚风燥者用加减四物汤以养血润燥,祛风止痒,药如生地、丹皮、丹参、赤白芍、玄参、白藓皮、生甘草、白蒺藜、蝉蜕、首乌、凌霄花、威灵仙、苦参、胡麻仁等。属于湿热浸淫肌肤者,用《洞天奥旨》之三圣地肤汤加减以清热燥湿止痒,药如:地肤子、苦参、茵陈、土茯苓、白藓皮、龙葵、蛇床子、防风等,或用茵陈煎水外洗。PBC患者晚期常有腹水(或水肿),治疗应本着“急则治其标”的原则,常用陈葫芦瓢(先煎代水)、玉米须、猪茯苓、车前子、半边莲、白术、陈皮、泽泻、桂枝、大腹皮、桑白皮、防己。复发性口疮也是PBC患者多见的症候,究其形成,多为素有正气不足,复有邪毒内壅而成。故用药则以扶正为主,兼以祛邪,并辅以外治法。可将螺旋藻胶囊与万应胶囊合用,并用《回春》卷五之黄白散,黄柏24g,孩儿茶3g,枯矾15g,研为细末,待漱口后外敷患处,或用细辛研末醋调贴肚脐。我们认为,使用两种以上的中成药时,同样可以贯彻辨证论治的精神;当内服药与外用药合用时,也同样可以运用辨证论治的原则。

  辨病论治

  运用中药治疗PBC在辨证论治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辨病论治的功效。这里所说的辨病既包括了西医之病,也包括了中医之病。例如,AST明显增高而属热毒壅盛者,自拟“解毒饮”(蒲公英、皂角刺等)6g/次,2次/d以清热解毒。对于血清总胆红素(TBil)持续难降者,自拟用“消黄散”(青黛等)每日4.5g,分两次口服以清利湿热,利胆退黄。ALT中度以上升高者,予垂盆草冲剂1~6包/d,分2次或3次服用;或用联苯双酯片,1日1片,口服。球蛋白增高并肝脾肿大明显者,自拟“软坚散”(丹参等),每次6g,每 日2次。甲胎蛋白升高者选用白花蛇舌草、半边莲、半枝莲、水红花子等以清热解毒,活血软坚。WBC或Hb降低者常用螺旋藻胶囊,或用黄芪、当归、黄精、党参、茯苓等益气健脾之品。

温馨提示:重在预防,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生活饮食规律、改善营养。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有助于提高抵抗力,是预防疾病最好的办法。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推荐用药
相关词条

关于我们 | 新站收录 | 留言反馈 | 网站地图 | 京ICP备13051264号-17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250号

医学导航 版权所有Copyright@2016 hao.med123.com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