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11-07 点击阅读:
大家都知道,便秘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小儿便秘会对宝宝的身体造成一定的影响。小儿便秘虽不算大病,但对身体的危害却是长久的。对有便秘习惯的儿童,应养成定期排便、加大运动量等方法改正。
婴幼儿便秘虽然谈不上什么大病,但如果长期出现便秘,粪便在婴幼儿的肠道内停留时间过久,排泄物中细菌会分解产生许多有害物质,这些有害物质容易流到血液中而被身体吸收,宝宝的身体如果吸收的毒素过多,超过肝脏的解毒能力,毒素就会经血液又流入大脑,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头晕,注意力不集中,精神萎靡等症状,直至最后影响宝宝的智力发育。
便秘是指肠子运动缓慢,水分吸收过多,导致大便干燥坚硬,次数减少,排出困难。由于婴儿膳食种类较局限,常吃的食物中纤维素少而蛋白质成分较高,因此很容易发生便秘,婴儿便秘时,主要表现为每次排便时啼哭不休,甚至发生肛裂。肛裂的发生使婴儿对大便产生恐惧心理,造成恶性循环,时间久了,可引起腹胀、食欲减退和睡眠不宁等症状。因此,婴儿便秘应及时解除。由于婴儿的胃肠道神经调节不健全,胃肠功能发育不完善,若用药物通便,容易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发生腹泻等。所以,对婴儿便秘,食物疗法是最理想的。
引起便秘的原因
原发性因素
1.饮食因素。
一些人饮食过少,食品过精过细,食物中的纤维素和水份不足,对肠道不能形成一定量的刺激,肠蠕动缓慢,不能及时将食物残渣推向直肠,在肠内停留时间延长,水份过多吸收而使粪便干燥。进入直肠后的粪便残渣因为量少,不能形成足够的压力去刺激神经感受细胞产生排便反射而引起便秘。
2.排便动力不足。
排便时不仅需要肛门括约肌的舒张、提肛肌向上向外牵拉,而且还需要膈肌下降、腹肌收缩、屏气用力来推动粪便排出。年老体弱、久病卧床、产后等,可因膈肌、腹肌、肛门括约肌收缩力减弱,腹压降低而使排便动力不足,使粪便排不干净,粪块残留,发生便秘。所以老年人多出现便秘。
3.拖延大便时间。
一些人把大便当作无关紧要,可早可迟的事,忽视定时排便的习惯;或因工作过忙、情绪紧张、旅行生活等,拖延了大便时间,使已到了直肠的粪便返回到结肠;或因患有肛裂和痔疮等肛门疾病、恐惧疼痛、害怕出血、不敢大便而拖长大便间隔时间。这都可能使直肠壁上的神经细胞对粪便进入直肠后产生的压力感受反应变迟钝,使粪便在直肠内停留时间延长而不引起排便感觉,形成习惯性便秘。
4.水份损失过多。
大量出汗、呕吐、腹泻、失血及发热等均可使水份损失,代偿性引起粪便干结。
继发性因素
1.器质性受阻。
肠管内发生狭窄或肠管外受到压迫时,如肠管良性和恶性肿瘤、慢性炎症所引起的肠腔狭窄变小、巨结肠症引起的直肠痉挛狭窄、手术后并发的肠粘连、部分性肠梗阻等,或腹腔内巨大肿瘤,如卵巢囊肿、子宫肌瘤,以及妊娠、腹水压迫大肠等,可控粪便通过受到障碍,在肠管内停留时间过长,形成便秘。近年来通过排便造影、肛肠测压、结肠传输时间测定、盆底肌电图等技术检查手段,发现了新的便秘类型,称出口处梗阻型便秘(或盆底肌功能不良)。特点是排便时盆底出口处出现梗阻因素,其中有些可经外科手术消除或缓解。
2.大肠病变。
如过敏性结肠炎、大肠憩室炎、先天性巨结肠等疾病可引起大肠痉挛、运动失常,使粪便通过不畅而发生便秘。
3.药物影响。
服用碳酸钙、氢氧化铝、阿托品、普鲁本辛、吗啡、苯乙哌定、碳酸铋等及铅、砷、汞、磷等金属中毒都可引起便秘。长期滥用泻药,使肠壁神经感受细胞的应激性降低,即使肠内有足量粪便,也不能产生正常蠕动及排便反射,因而导致顽固性便秘。
4.精神因素。
精神上受到强烈刺激、惊恐、情绪紧张、忧愁焦虑或注意力高度集中某一工作时会使便意消失,形成便秘。
另外还有神经系统障碍、内分泌紊乱、维生素缺乏等亦可引起便秘。
便秘的家庭护理
借助药物
如果宝宝已经便秘三天以上了,妈妈可以使用药物来帮助宝宝解决便秘苦恼,如吃适量的泻药,或用“开塞露”栓剂插入孩子的肛门内,让药液在肠子里保留一段时间后再让孩子排便,结果宝宝的粪便会很快就轻松地排出来。
但值得提醒的是:婴幼儿的胃肠功能发育还不太完善,最好不要长期使用药物来通便。这种治标不治本的应急措施,因为这样容易伤害宝宝的身体,甚至会引起严重的腹泻问题,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建议妈妈们最好少用。
饮食疗法
针对婴幼儿的便秘的成因,从调整合理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方面入手是最为理想的治疗方法,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把喂养婴儿的牛奶适当冲稀一些,增加宝宝水分的吸收,同时添加一小块奶糕或提高牛奶中的糖分的份量(100毫升牛奶中加糖至10~12克),让奶糕和糖中的碳水化合物在肠道内延长食物的发醇过程,刺激肠道的蠕动,帮助通便。
其次,均衡地喂养宝宝一些五谷杂粮,如煮红薯、玉米面、麦粉等辅食,因为这些辅食中含有大量的B族维生素,可促进肠子肌肉张力,对通便很有帮助。
另外,经常给宝宝吃一些美味的番茄鸡蛋汤、韭菜汁或蔬菜米粥(将菠菜、芹菜或荠菜等纤维素成分较多的蔬菜切碎,放入米粥内同煮,熬粥时还可以加少量润肠的蓖麻油和芝麻油进去),或是在早晨空腹时,让宝宝喝60~90毫升的蜂蜜水或加糖的鲜榨桔子、西红柿或菠萝等果汁(市场上果汁饮用起来简单、方便,但维生素含量低,没有新鲜水果榨出的果汁效果好),增加食物残渣,以达到通便的目的。每天下午时分,还可以再给宝宝1根香蕉(其中大香蕉润肠效果最好),再次增加润肠通便效果。
训练定时排便的好习惯
婴儿从3~4个月起就可以训练定时排便。因进食后肠蠕动加快,常会出现便意,故一般宜选择在进食后让孩子排便,建立起大便的条件反射,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训练时间一般选在每次主餐一小时以内,父母可以让宝宝在便盆上坐便至少10分钟,并在旁边发出一些与大便有关的如“臭臭”、“拉拉”等语号来诱导他大便。刚开始时,由于各个孩子的成长个体差异,宝宝不一定会按大人的示意去排便,但做父母的对孩子仍要采取轻松、容忍和鼓励的态度,绝对不要给孩子身心上造成压力,使孩子产生抗拒心理。只要继续坚持,训练一段时间,孩子就会形成对大便的条件反射,逐渐产生便意。
训练过程中,当发现孩子忽然站定不动、睁大眼、合紧嘴、面颊涨红这些便意的表现讯号时,就应该以鼓励和赞许的语气跟孩子说:“宝宝要拉了”、“宝宝的臭臭要出来啦”的话语,帮助孩子深刻感受便意,并让孩子明白排出粪便是一件很骄傲、轻松的事情,久而久之,宝宝就会爱上排便的感觉,从而最终形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加大运动量
增大宝宝的运动量也有利于帮助排便顺畅。对于还不能独立行走、爬行的小宝宝,父母不要长时间把宝宝独自放在摇篮里,应该多抱抱他,并适当辅助他做一些手脚伸展、侧翻、前后滚动的动作,以此加大孩子的活动量,加速孩子食物的消化。对于那些年龄大的幼儿,父母应多让他在地板上爬行,或让他多行走和跑动,甚至还可以拿一些气球让孩子吹,以此增加运动量和腹内压,达到锻炼腹肌的作用。
定时按摩法
在每天早餐后30分钟时,妈妈可以用手掌在孩子的脐部按顺时针方向轻轻推揉按摩15分钟左右,帮助孩子的肠管蠕动,促使肠胃对食物的消化。如此坚持数周,对改善宝宝便秘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治疗便秘的足疗效方
1.大黄5~10克,研为细末,醋调为稀糊状,置“伤湿止痛膏”中心,贴双足心涌泉穴,10~15小时后取下,—般用药一次即效。可清热消积,导滞通便。
2.芒硝5克,研为细末,置伤湿止痛膏中央,外敷双足心涌泉穴处,每日1换,连续3~5天。可清热导滞。
3.生大黄、焦山楂各等量。将二药择净,研为细末,装瓶备用。使用时每次取药末10克,用米醋或清水适量调为稀糊状,外敷于患儿双足心涌泉穴及肚脐孔处,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1换,连续3~5天。可清热导滞,消积化食。
4.生大黄、鸡内金各等量,择净,研为细末,装瓶备用。使用时每次取药末10克,用米醋或清水适量调为稀糊状,外敷于双足心涌泉穴及肚脐孔处,包扎固定,每日1换,连续3~5天。可清热导滞,消积化食。
温馨提示:重在预防,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生活饮食规律、改善营养。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有助于提高抵抗力,是预防疾病最好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