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5-20 点击阅读:
本病是由肝炎病毒所引起的急性性肝细胞损伤,肝脏实质发生弥温性炎症。从病原学角度可分为甲型、乙型和非甲非乙型肝炎。
甲型肝炎有较短的潜伏期(2~8周)和病毒血症期。经口传染性很高,经常在一个集体内流行。很少转为慢性,更没有长期带毒者,几乎没有肝外症状,也很少发生肝功能衰竭的结局。
乙型肝炎是一种传染病,也是一种免疫性疾病。有很长的潜伏期(2~8个月)和较长的抗原血症期。病人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是本病的传染源。本病经血传染的机会很多;并随病人的唾液、汗、尿、羊水、乳汁、精液、胆汁等途径进行传播。昆虫叮咬、密切接触、理发、针灸、注射、采血针管、拔牙等口腔科操作、内窥镜等极微量血液污染。以及通过手等接触也可传播。约10%病例可演变为慢性肝炎,有的还发展为肝硬化,甚至发生癌变。
乙型肝炎的免疫病理可能有以下二种情况:一种是由于B细胞功能不足,所产生的抗体量不足以中和乙型肝炎病毒,使其在肝细胞内不断地复制。在复制过程中可能有一部分HBsAg或HBcAg与肝细胞膜成分结合成自身搞原,后者不断刺激B细胞。虽然抑制性T细胞正常,但对B细胞已失去控制能力,因而B细胞得到继续不断地产生自身免疫反应物质(临床表现为HBsAg阳性慢活肝)。另一种情况是体内有足够的抗体量来清除乙型肝炎病毒,但由于抑制性T细胞(Ts)功能缺陷,不能控制产生自身免疫反应的B细胞。后者持续发生自身免疫反应引起肝细胞损伤(临床表现为HBsAg阴性慢活肝)。
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主要是通过输血、皮肤破裂等肠道以外途径进入体内,但并不排除日常生活接触而传播的可能性。
不同类型肝炎并无交叉免疫。
温馨提示:重在预防,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生活饮食规律、改善营养。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有助于提高抵抗力,是预防疾病最好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