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6-09 点击阅读:
冬季的寒冷干燥加之雾霾天气的侵扰,不少人出现了打喷嚏、流鼻涕、咽痛等症状,呼吸道疾病成为困扰人们的常见病。但对于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等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人们往往存在误区,正确认知呼吸道疾病,对有效治疗、减少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普通感冒非流感
1月15日,烟台毓璜顶医院呼吸内科又排满了一天的号。“前来就诊的患者数量已经翻了一番,以往每天70多人,现在达到了130多人。”烟台毓璜顶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谢广顺告诉记者。
进入冬季以来,呼吸道疾病进入高发期。“流行性感冒有一个特点,就是特定时间内大规模爆发,涉及人群面广,传染性强,可引起区域性、全国性,甚至世界性的大流行。”谢广顺说,“现在很多人存在认识误区,将普通感冒、急性病毒性咽炎或喉炎全部归类为流行性感冒,这样是不科学的。”
在生活中,不乏有这样的言论,“感冒吃药不吃药都是一个周就康复了”,所以当很多人出现了打喷嚏、流鼻涕、声音沙哑等症状的时候不会去刻意服用药品,权当为身体免疫细胞来了一次“大阅兵”。
“这种情况就是我们常说的普通感冒,俗称伤风。”谢广顺介绍,普通感冒是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中最常见的病种,多发于初冬,多由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起病较急,多呈自限性,一般经5~7天痊愈。
二者的病因不同,治疗上也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早期发现流感病人,应减少出入人口密集的地方,坚持预防隔离与药物治疗并重、对因治疗与对症治疗并重的原则。而普通感冒的治疗多根据不同症状选用药物,免疫力较好的人群以多喝水、多休息为主。”谢广顺说。
暖气病加剧呼吸道压力
家住莱山区天合城的谢成娜冬天最怕冷,下班一回家就宅着不出门,家里的地暖也格外卖力,室温超过了20℃,但她最近总觉得皮肤发紧、胸闷、头晕眼花,拖了几天嗓子便开始发炎,一去医院才知道患上“暖气病”的她,又出现了上呼吸道感染。
作为沿海城市,烟台冬天的北风让很多人不愿外出,但长时间使用暖气、空调,门窗紧闭导致空气流通不畅、干燥,使人皮肤皴裂、口干舌燥、嗓子疼、流鼻血,并降低呼吸道黏膜的防御机能,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暖气病”。
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到了供暖时节家里的灰尘会格外多,因为温度越高,大气与悬浮在其中的固体和液体微粒结合的可能性就越大,而这种能在大气中长期飘浮的悬浮物可以存在几个月甚至几年。
“室内的温度并非越高越好,应以机体的适应性为标准,否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呼吸道的压力。”谢广顺作了一个比喻,一个20℃的玻璃杯突然倒满100℃的热水,很可能会爆裂,室内外温差的调整要极为重视。
谢广顺也发现在患者中多以学生为主,“四五十人聚在一个场所,在暖气或者空调的作用下空气更为干燥,加上运动少、学习压力大、抵抗力较弱,学生成为易感人群。”
“不论是在家中还是学校,都应定时打开门窗自然通风,以有效降低室内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改善室内空气质量,调节居室微小气候。这是最简单、行之有效的室内空气消毒方法。”谢广顺说,“家长也要带着孩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以便让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展,体质增强。”
警惕呼吸道疾病并发症
呼吸道疾病本身并不存在太严重的后果,但其引发的并发症,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足以让人警惕。
“呼吸道感染全年皆可发病,但冬春季多发,换季时多发,其易诱发严重的并发症而导致死亡。”烟台疾病控制中心慢病科科长陈远银说,2013年烟台死因网络登记数据分析报告显示,全市共死于心脑血管疾病26631人,其中死于冬季11月至和1月份的人数为7794人,占29.27%。并且,这种状况主要发生在老年人群中,冬季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数为6569人,占比高达84.28%。因此,“居民尤其是老年人群更应该加强冬季心脑血管疾病的自我保健与防范。”
呼吸道疾病为何会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呢?“微生物进入呼吸道,引发咳嗽,发热等症状,体温每上升1℃,代谢就要增加15%,心脏和大脑的血液供应就会产生变化。”谢广顺说,“身体作为一个系统具有整体性,某些病变会引起连锁反应,这让上了岁数的‘老爷车’的确吃不消。”
“建议老年人应避免与感冒患者接触,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时应戴口罩,避免在人多的公共场合出入。坚持适度有规律的户外运动,提高机体免疫力与耐寒能力是预防该病的主要方法。”谢广顺也提醒大家,对于经常、反复发生呼吸道疾病以及老年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可酌情应用免疫增强剂。
温馨提示:重在预防,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生活饮食规律、改善营养。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有助于提高抵抗力,是预防疾病最好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