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号须知

网络预约(注册),手机APP预约,现场预约,自助机预约,护士站预约,诊间预约。

特色科室

医院简介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是一所大型综合性现代化数字化大学附属医院。目前,医院共有三个院区、一个教育研发基地和一个分院。医院南湖院区位于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滑翔院区位于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滑翔路,总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沈北院区位于沈阳市沈北新区蒲河大道,总占地面积23.5万平方米。本溪医药研究教育发展基地位于辽宁省本溪市高新区“中国药都”,总占地面积62.58万平方米。建设中的东戴河分院位于辽宁省绥中县东戴河新区,总占地面积约37.7万平方米。2014年,“盛京医院 SHENGJING HOSPITAL”成功申请为“中国驰名商标”,盛京医院成为国内第一家拥有中国驰名商标的综合性医院。
传承 
       医院前身是1883年苏格兰教会在沈阳兴建的盛京(施)医院,是东北第一家西医院。1912年,成立了东北三省第一所医科大学——奉天医科大学,时为东北地区医学教育的最高学府;1949年,被中国医科大学接管,更名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1969年,为响应毛泽东“要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六·二六”指示精神,医院整体迁往朝阳地区;1983年,医院全部迁回沈阳,2002年,医院全面接管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成立滑翔院区;2003年建院120周年之际,恢复“盛京医院”名称。
       司督阁(1855-1936)英国籍苏格兰人,盛京(施)医院创始人。1881年毕业于苏格兰爱丁堡的医学传教士医院;1882年奉苏格兰基督教长老会派遣,来华施医布道;1883年抵达沈阳,创办了东北第一家西医院——盛京(施)医院。
设备
       医院拥有各种先进的诊治设备6000余台(套),包括亚太地区首台GE Discovery PET/CT Elite、中国大陆地区首台256层和640层螺旋CT,以及3.0T磁共振、CT、伽玛刀、X线刀、医用直线加速器、平板DSA、3D-4D彩超、全飞秒激光屈光手术系统VisuMax、大型生化免疫分析仪和共聚焦电子内镜等。
人才
       医院员工共6401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5793人,含教授、副教授1027人;博士生导师125人,硕士生导师306人;担任中华医学会国家、省级正副主委和常委以上学术任职118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7人。
       郭启勇教授牵头申报的《全程可监控数字化创新药物临床研究技术平台建设》获2012年“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十二五”第二批项目资助,获中央财政经费资助416.09万元,实现了我院在国家级重大课题研究上的历史性突破。
小儿外科王维林教授
       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主任委员,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二届“宋庆龄儿科医学奖”。
泌尿外科吴斌教授 
       第十届中华医学会男科学会副主任委员 和中华医学会性学会副主任委员。
感染科窦晓光教授
       第六届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病毒研究室阮强教授
       中华医学会医学病毒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普通外科吴硕东教授
       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其研究成果“Oddi括约肌异常与胆石形成的关系及防治对策”获2010年度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微创技术在普通外科、妇科和泌尿外科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获2010年度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内镜诊治中心孙思予教授
       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是目前获得该荣誉最年轻的专家。欧洲内镜超声学会和亚太超声内镜学会联合创办了内镜超声国际期刊《Endoscopic Ultrasound》杂志(简称EUS杂志),孙思予教授作为亚太超声内镜学会的执行主席成为该杂志的主编,该杂志于2014年3月被SCI收录。
儿科赵群教授
      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辽宁医学会副会长、辽宁省医学会骨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国小儿急救医学杂志主编、中国医科大学学报主编、临床小儿外科杂志副总编、中华小儿外科杂志常务编委、住院医师培训制度美国的新进展和我们的借鉴主编、中国基层医生培训系列教材总主编。
赵玉虹教授
      中国卫生信息学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卫生信息学会卫生信息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辽宁省卫生信息学会理事会副会长、辽宁省医学会医学信息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医学信息分会常务委员。获得国家级、省部级教学研究奖励10余项,承担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
妇产科张淑兰教授
      辽宁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并成功入选辽宁省第二批高等学校攀登学者。
儿科薛辛东教授
       辽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带领新生儿团队共同完成的“早产儿肺损伤及脑损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获第七届“宋庆龄儿科医学奖”。
消化内科李岩教授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执行常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及胃肠动力学组组长、辽宁省医学会消化病学会主任委员、辽宁省中西医结合消化学会主任委员。
骨科付勤教授
       担任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分会常委、辽宁省医学会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分会主任委员。
康复科张志强教授
       中国医师协会疼痛医师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物理与康复分会常委、辽宁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分会主任委员。
超声科任卫东教授
     中华医学会超声学会第七、八届常委;心脏学组副组长,辽宁省医学会超声分科学会第六、七、八届主任委员。
感染科李智伟教授
      卫生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国家级专家、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会常委、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会自然疫源性疾病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协会常委、辽宁省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会主任委员、辽宁省肝脏病学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精品课程《传染病学》课程负责人。
骨科白伦浩教授
       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关节镜学组委员,辽宁省运动医学医疗中心主任,辽宁省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修复重建学会骨缺损与骨坏死学组委员,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儿科尚云晓教授带领小儿呼吸内科团队共同完成的“儿童哮喘气道神经性炎症机制及影响因素的临床及基础研究”获首届“宋庆龄儿科医学奖”。
临床营养科孔娟教授成功入选辽宁省第四批高等学校攀登学者。
       实验研究中心李志杰教授成功入选辽宁省第五批高等学校攀登学者。
护理部范玲教授
      中华护理学会理事,中华护理儿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沈阳市护理学会副理事长,辽宁省儿科护理学会主任委员,沈阳市护理管理学会主任委员。于2005年和2007年先后两次获得中华护理学会全国护理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2013年获得辽宁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干诊老年病科白小涓教授
       中国老年医学中心联盟副主任委员,其承担的《心肾交互作用影响老年内脏多器官功能减退的机制及干预研究》获科技部2013年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课题专项经费资助346万元。
产科刘彩霞教授
       中国妇幼保健学会理事、中国优生科学协会理事、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促进自然分娩专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辽宁省围产医学分会主任委员。获批2014年国家卫计委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总科研经费2500余万元。
耳鼻咽喉科季文樾教授
       第七届中华医学会辽宁省嗓音学会主任委员。
妇科杨清教授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妇科腔镜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委员、辽宁省医学会计划生育分会主任委员、辽宁省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妇科内镜学组组长、中国抗癌协会辽宁妇科内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卫生计生委妇科内镜微创技术推广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常务委员。
风湿免疫科王晓非教授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全国风湿病分会常委,辽宁省医学会风湿病学会主任委员,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辽宁省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会副主任委员。
血液内科刘卓刚教授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血液学分会常委,中国淋巴瘤联盟常委,辽宁省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任委员。
急诊科赵敏教授
       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急诊分会委员、中毒组副组长,全国医师定期考核急诊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初级创伤救治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灾害防御协会援救医学会理事,中国毒理学会理事,辽宁医学会急诊分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灾害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神经外科刘云会教授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常委,微侵袭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中国抗癫痫协会理事,辽宁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主委,辽宁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副主委,沈阳市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主委。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连续获得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近五年发表SCI论文30余篇。 
药学部肇丽梅教授
       第五届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儿科刘春峰教授
       中华儿科学会急救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危重病分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卫生部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儿科组委员,中国救援协会儿科分会常委。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资助6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及吴阶平-杨森医学研究奖。
技术 
       医院设有一级诊疗科目29个、二级诊疗科目81个,医疗、医技科室(病房)122个,编制床位4750 张,年门急诊量348.7万余人次,年出院病人数19.7万余人次,年手术量9.2万余例,患者平均住院日10.4天。
       医院素以精湛高超的医疗技术和齐全完善的学科特色闻名于国内外,承担着区域重症患者的会诊、急救及医疗技术和医院管理人才的培训等多重任务。现有国际水平医疗技术131项,国内领先医疗技术413项,区域领先医疗技术314项。
       辽宁省医院管理研究与培训中心、辽宁省护理人员培训中心、辽宁省涉外医疗服务中心、辽宁省影像医学中心、辽宁省康复医学中心、辽宁省母胎医学中心、辽宁省肝病研究治疗中心、辽宁省血液病医疗中心、辽宁省运动医学医疗中心、辽宁省盆底疾病诊治中心、辽宁省中毒诊治中心、辽宁省内镜诊治中心、辽宁省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与人类精子库质量控制中心、卫生部四级妇科内镜手术培训基地、卫生部冠心病介入诊疗、心律失常介入诊疗(导管消融和植入器械)培训基地等近二十个省级医疗诊治和培训中心设在医院,为推动辽宁省各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提高相关专业诊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为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此外,重症医学和急诊医学具有雄厚实力,重症监护病房(ICU)、小儿重症监护病房(PICU)、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内科重症监护病房(MICU)、心血管重症监护病房(CCU)、心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CICU)和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床位共计近300张;新生儿急救中心全国著名。
       截至目前,医院共有16个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分别是:急诊医学科、普通外科、感染病科、妇科、产科、新生儿专业、儿科重症、小儿呼吸专业、小儿消化专业、小儿外科、中西医结合脾胃病科、医学影像科、病理科、临床药学、临床护理、重点实验室。 
       内镜诊治中心在国内外率先开展内镜超声(EUS)辅助下经内镜纵膈、腹腔淋巴结局灶病变切除及活检技术,EUS引导下胰腺癌组织间放化疗,经消化道胆管引流治疗疑难梗阻性黄疸,胆囊穿刺引流治疗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等多项国际领先水平技术。 
       普通外科500张床,11个病房,按专科设置,肝胆胰手术为传统优势技术。通过腹腔镜能熟练完成胰十二指肠切除、右半肝切除、肝门胆管癌根治术和胃肠癌根治术等复杂外科手术。经脐部单孔腹腔镜累计完成半肝切除术、胆肠吻合术、切脾断流术等2500多例,微创外科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 
        关节镜联合单髁置换术(UKA),将骨科、微创外科、运动创伤学科的技术相结合,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 
        胸外科经单孔腔镜肺癌根治术,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等微创技术达国内先进水平。 
        作为国家临床重点建设项目,妇科的多项医疗技术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如腹腔镜下乙状结肠代阴道成形术、全盆底重建术、保留自主神经的腹腔镜广泛子宫切除术、宫腔镜和腹腔镜等综合应用早期诊断和治疗子宫剖宫产瘢痕妊娠技术等。 
       产科以母胎医学为载体,向全国推广了关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小剂量肝素抗凝治疗和采用卡孕栓不同途径给药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的成果;采用有创呼吸、循环监测技术和血滤技术等进行围产急救;探索胎儿医学研究,开展孕早期NT测量、孕中期血清学筛查、介入性产前诊断技术(绒毛、羊水、脐血穿刺)、孕中期系统性超声筛查及胎儿心脏超声筛查、细胞遗传学及部分单基因遗传病的分子遗传学诊断(FISH等)等;胎儿异常的MRI产前诊断水平居国外先进水平; 
       儿科实力国内先进,其中,儿科重症(PICU)、超低出生体重新生儿的救治、儿童哮喘的早期诊断和小儿血液净化技术均居国内领先水平。 
       小儿外科整体医疗水平一直高居国内前列,其中,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的外科治疗、功能重建与康复达国内领先;新生儿微创外科技术如胸腔镜治疗先天性食道闭锁为国内先进水平。
作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感染科在HBV感染母婴阻断及多学科合作(MDT)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技术达国际和国内领先水平;人工肝与血液净化技术的联合应用成功救治肝衰竭、重症感染和脓毒症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
       急诊科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辽宁省中毒诊治中心。拥有国内最先进的气相和液相质谱仪进行毒物的检测,其中,百草枯中毒检测、临床分级和综合治疗方案已达国内领先水平,患者生存率达70%以上。
       重症医学科(ICU)开展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各种原因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成功率达80%,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科研
       2014年,医院共获得科研项目119项,获得科研经费4420.3万元,其中国家自然基金27项,总课题经费1275万元。在国内期刊发表论文1172篇,其中AR论文445篇。发表SCI文章302篇。根据2014年9月公布的中国科学技术信息情报所国内医疗机构发表论文统计结果:2013年我院发表论文被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收录AR论文498篇,在全国医疗机构排名第7位,为中国医科大学历年来最好成绩。发表SCI收录论文282篇,在全国医疗机构排名19位,首次进入前20位。 
       医院在四个领域获辽宁省科技厅批准建设辽宁省转化医学研究中心:郭启勇教授《辽宁省肝癌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刘云会教授《辽宁省神经系统疾病转化医学研究中心》;窦晓光教授《辽宁省肝病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刘彩霞教授《辽宁省产科疾病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刘彩霞教授牵头申报的项目《常见高危胎儿诊治技术标准及规范的建立与优化》获2014年度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资助,获经费资助1264万元。 
       目前,医院拥有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一个:影像医学与核医学,辽宁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十三个:内科学(传染病)、内科学(呼吸系病)、内科学(消化系病)、内科学(心血管病)、儿科学、神经病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外科学(泌尿外科)、外科学(神外)、妇产科学、眼科学、麻醉学、口腔临床医学,以及辽宁省高等学校重点培育学科一个:内科学(血液病)。医院同时还拥有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卫生部小儿先天畸形重点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辽宁省医学影像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妇科肿瘤与高危妊娠重点实验室。医院中医科还入选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单位。 
       近年来,医院不断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成立盛京医院实验研究中心,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博士后到医院博士后流动站工作,医院成立学术委员会、课题申报对策委员会,充分发挥专家委员会在医院科研管理方面的积极作用。实施了“盛京自由研究者”计划,设立院内科研基金、博士创新基金,举办盛京医学论坛等,推动医院科研与学科的发展。 
教学 
        医院拥有临床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一级学科1个,二级学科20个,三级学科32个;临床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二级学科24个,三级学科37个,并面向社会公开招收博士后人员。 
        医院已与美国、日本、英国、加拿大等20多个国家、地区的大学和医院建立了友好关系,每年接待来院讲学交流的专家百余人次,并实施“盛京未来人才培养计划”,选派优秀技术骨干出国学习深造。医院还编辑出版了《国际儿科学杂志》、《中国小儿急救医学》、《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实用药物与临床》、《现代医院管理》等国家级刊物。 
        医院每年承担着268名博士研究生和1228余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任务,同时还承担着中国医科大学七年制、五年制、留学生班等2000余名学生的临床理论课、课间实习及毕业实习的教学任务。 
        医院对于教学条件持续改善,对于教学质量严格管理,收获了丰硕的成果。目前,医院还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两门(医学影像学、临床医学),国家级精品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两门(放射诊断学、妇产科学),国家级精品教材1部(薛辛东教授主编的《儿科学》(第二版)),省级精品课八门(妇产科学、放射诊断学、儿科学、诊断学、传染病学、外科学、神经病学、中医学),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五门(妇产科学、放射诊断学、中医学、诊断学、儿科学),省级视频公开课一门(营养、健康与文化),拥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三个(放射诊断学、妇产科“以问题为基础学习PBL”教学团队、小儿内科 ),省级专业带头人一名(郭启勇教授)、省级教学名师两名(郭启勇教授、刘彩霞教授)。医院的国家级临床技能中心获得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教育部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学基地建设项目。截至目前,我院获得省级以上“教学质量工程”项目资助金额超过200万。医院还应用先进教育教学理念,以电子学档为依托,构建学习社区新模式,完善数字化教学平台建设,全面培养医学生岗位胜任力。 
管理 
        医院紧紧围绕国家卫生计生委、省卫生计生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相关要求,深化医院内部改革,调整管理战略,创新服务理念和医疗服务新模式,不断探索公立医院改革的途径,在实践中获得良好收效。 
多院区管理一体化
        医院的“南湖院区”、“滑翔院区”、“沈北院区”,在医院和科室双层面共用一套领导班子,一套信息系统,统一的人事、财务、医疗和后勤服务保障管理。管理的一体化,保障了多院区的文化理念统一、协调运行和高速发展,充分发挥了中心城市医疗服务的优势。
综合管理大部制化
        2006年,医院为推进综合管理与协调发展实行大部制改革,扩大了单一部门的业务范围,把多种有联系的业务集中到一个部门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职能交叉、多头管理,以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其中,人力资源部合并了政策研究室和人事科,医务部合并了住院部、门诊部、医患协调办公室和信息科。
干部考核全面化
       2004年,医院引入360度干部考核机制,并逐年修订完善。考核通过对被考核干部进行上级、同级、下级、服务对象和自我五方面评价,较客观、全面地反映中层干部的德、能、勤、绩、廉。考评过程渗透了医院的核心价值观,传达了医院对被考核干部的要求。通过考核,中层干部能够明晰自身职责与岗位要求,最大可能的发挥自身作用,达到自觉敬业和自我提升。
护理管理垂直化 
       2005年,医院全面实施护理垂直管理,通过构建责、权、利统一的护理垂直管理体系,最大限度地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探索科学、有效的护理管理模式。
后勤服务保障社会化 
       引进专业公司参与医院后勤服务保障工作己成为城市大医院改革与发展的逐势,医院从2006年引进社会专业公司参与医院后勤服务保障工作。 
按照中共辽宁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关于建立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要求,盛京医院积极探索延伸医疗服务的新模式,相继签署了盛京医院辽东湾分院、盛京医院大连医院,极大提高了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医疗服务水平,有力促进了地方新城区建设和地方经济的发展,更好地实现了区域性大医院的辐射功能。 
       2013年6月18日,中国医大盛京医院集团正式成立,首批签约成员单位8家。在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各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医院集团通过公立医院托管、私立医院托管、医疗服务合作等方式输出盛京医院管理模式,形成医疗资源纵向整合。在集团内形成良性、有序的内外部竞争机制,有效降低医院运行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完善健康与医疗产业链之间的衔接,在整体提高集团内部各医院的医疗与健康服务质量与水平的同时,能够深入放大优质医疗资源服务能力,让更多的百姓享受到我院全方位的医疗服务,更好地造福民生。12月29日,中国医大盛京医院集团辽东湾分院正式落成并开诊。2014年,医院与大连市金州新区管委会签约,托管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医院,与原有的盛京(大连)妇女儿童医院合并成立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大连医院,并实行一体化管理。2015年,我院参与建设的新建(盛京)大连妇女儿童医院将正式开诊,老院区将进行改扩建工作。
        2014年,“盛京医疗联盟”服务半径不断延伸,截止2015年初,成员已扩展至全国10省区共111家联盟医院,充分发挥了大医院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优势,使城市卫生资源能够切实得到整合及辐射,逐渐缩小了城乡间医疗卫生资源的差距。联盟运行期间开展远程会诊552例(包括影像会诊),网络预约挂号及预约医技4000余例,网络及非网络转院万余例。开展的联盟医院教育与培训活动,涉及联盟医院80余家,其中包括进修医生1617人,护士501人。其中医生进修费6年减免291万,护士进修费减免75万。2015年,盛京产科医疗联盟和盛京传染病医疗联盟正式成立。目前,盛京产科医疗联盟医院共21家,盛京传染病医疗联盟医院共12家。作为盛京医疗联盟下的专科联盟,两个联盟以科室的层面进行学术活动和交流,部分专科联盟科室所在医院同时也可以加入盛京医疗联盟。
创新
       作为全国“数字化建设示范医院”,医院在医院信息化建设方面一直处于行业领先位置。目前,医院所有临床科室已全部应用电子病历,形成了电子病历临床应用、临床路径管理、门诊电子病历与预约挂号、科室信息集成、信息化优质护理与管理、医疗管理及质量控制、区域协同医疗信息化管理、医院运行综合查询、医院办公自动化、无线网络应用等特色数字化医疗模式。 
       2013年12月底,盛京医院通过了由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信息中心组织的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四星级,成为首批通过四级标准的四家医院之一。这意味着医院信息高度连续性、数据高度规范化,与院外信息实现了顺畅互联互通。2014年10月25日,盛京医院又成为国内唯一一家通过国家卫生计生委医院管理研究所认定的“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的七级”和美国HIMSS机构电子病历使用评估等级最高级别七级认证的“双七级”医院。2010年11月,全国以电子病历为核心医院信息化建设试点工作现场会在医院隆重召开。行业内300余家医院院长齐聚一堂,共同观摩了医院的信息网络化建设。医院信息网络化建设的先进理念和经验受到与会者的一致赞誉,被称为独具特色的“盛京模式”。
       作为全国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先锋,医院积极投身医改,有效缓解百姓看病难。2012年,医院在全国首推居民“二代身份证”作“虚拟就医卡”,为病人建立实名健康档案,应用自助挂号、交费系统,有效减少了患者非医疗等待时间。
       医院开展的多项医疗质量管理项目,形成了“对内以员工为核心,以人力资源管理为轴线”、“对外以患者为核心,以电子病历为轴线”的自反馈式管理模式,将信息化建设与医疗质量管理需要紧密结合。
文化
       130余年的文化传承,孕育了盛京人探索求进、勇担重任的执着精神,这种宝贵的文化凝聚,使广大员工对医院怀有强烈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构建了盛京人的精神家园。医院形成了被广大员工认同且共同遵守的价值观念和管理体系,即:做和谐环境的制造者,做优质服务的提供者的核心价值观;服务明星与标兵加星级科室评比的评价体系;以HR为轴线,体现以员工为中心的内部信息系统建设,辅以自反馈式管理体系;以绩效评估为基础(60%),人文化服务评价(20%)和成本管理(20%)为平台的绩效分配体系。医院大力推进医院文化内涵建设,向世人展示出盛京医院是一所具有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公立大医院,在实现自身跨越式发展的同时,一刻也没有忘记在更高更广的平台上服务社会,解政府所难,情系民生,推动了区域医疗服务的发展,也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近年来,以精彩纷呈的盛京文化盛事为载体,医院开创了具有盛京医院特色的文化建设新局面。包括拍摄电视系列剧《盛京医院的故事》、高清院歌MV,举办盛京春节联欢会、艺术节、运动会,创办《盛京周刊》和《盛京TV》等诸多文体活动。 
       医院连续十一年聘请第三方机构对医院进行社会满意度调查。2014年,医院在总结前十年评估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调查模式,聘请了辽宁省最能倾听民声、实现民意的机构-民心网进行第三方社会满意度调查,2014年医院第三方满意度调查的综合满意度得分81.26,达到满意程度。在丁香园、丁香人才网与全球知名管理咨询机构麦肯锡合作进行的“2014年度中国医疗机构最佳雇主”调查评选中,医院以4.07分的综合得分高居排行榜首位,获得了2014年度中国医疗机构最佳雇主第一名。创新开展“服务明星”评选、“星级科室”评比活动;举办“做值得托付生命的人” 、“医患沟通大赛” 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医院将2014年定为以提高员工思想品质和行为标准为宗旨的“职业素养提升主题年”,科学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全员性医学职业素养提升培训体系,并将培训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切实提高了全体员工的综合职业素质,极大增强了医护人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有效提高了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和人文化服务水平。医院将2015年确定为“文化提升”主题年,通过传承悠久厚重的医院文化,发展创新优秀医院文化,实现真正的内涵发展。
担当 
       凭借出色的综合管理能力,“辽宁省医院管理研究与培训中心”和“辽宁省护理人员培训中心”相继落户医院,为辽宁省培养了大批医疗管理和高级护理人才;与此同时,医院不断探寻发展新路,充分运用数字化医院优势,打造无边界的医疗服务,成立了盛京医疗联盟和全国首家健康管理平台——盛京熙康健康管理中心,为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和创新作出了积极探索。医院成为卫生部72所“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联络医院之一;全省医政医管管理干部医院管理实战培训班在院开班,将盛京医院管理实战实例系统完善地传授给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人员。2013年,长江商学院医院卓越领导者课程班在我院举办了“走进盛京医院——中国公立医院院长战略管理论坛暨实践经验分享”专题培训;北京大学——辽宁卫生管理高级课程项目、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东北区域医院管理学堂相继在院开班培训。
       在医院蓬勃发展、走向国际化城市大医院行列之际,凭借强大的医疗技术和先进完善的配套设施,辽宁省首家涉外医疗服务机构——辽宁省涉外医疗服务中心设立在医院。国际先进的诊疗设备、精通外语的高级医护团队,有效地解决了外籍人士的就医困扰,为推动沈阳市乃至整个辽宁省的城市国际化进程和经济腾飞提供了强有力支持。 
       近年来,在担当2008年北京奥运会沈阳赛区唯一定点医院、第十二届全运会医疗保障工作,抗击柯萨奇病毒、“非典”、“甲流”疫情,手足口病救治工作,5.12汶川大地震,青海省玉树县地震、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等数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任务前,盛京人承继了先辈以“天下为己任,生民为至亲”的人道精神,全员上阵,不计私利,前赴后继,续写了百年史诗的光荣新篇。 
荣誉
       “面向世界、争创一流”是医院教职员工共同的信念;“团结敬业,严谨求实,仁爱守信,技精图强”是每个教职员工恪守的医院精神。 
       2013年,院长郭启勇作为辽宁省医疗卫生行业唯一一位代表当选全国人大代表,赴京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并受到了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亲切会见。 
       2007年除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李克强(时任辽宁省委书记)的陪同下来到医院慰问医务人员,使盛京人得到极大的鼓舞与鞭策。
       2013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来到医院视察,盛赞盛京医院条件好、水平高,鼓励大家应用好信息技术,在公立医院改革上积极探索,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现代化医院的新路子。
       2012年,卫生部部长陈竺,副部长马晓伟、刘谦视察医院,对医院多方面的工作进行了调研和指导。陈竺部长实地视察了医院信息化的建设发展情况,听取了医院工作汇报,并与医务人员就“如何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进行了深入座谈。陈竺部长对医院的精细化管理和医院信息化建设工作,以及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方面做出的努力给予了充分肯定,称赞医院的信息管理工作为全国提供了先进经验并感谢医院在医改过程中为医疗信息化所作出的贡献:“盛京医院通过信息化来提升服务,来改善管理,让医院成为和谐环境的制造者,优质服务的提供者。同时医院每一处都渗透着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看到我们的患者对这家医院医务人员给予的高度评价,我深受感动,也深受教育。”
       2010年,卫生部副部长马晓伟在视察医院信息化建设后给予了高度肯定:“今天我看到了盛京医院信息网络化建设,使我很受震撼,也很受鼓舞,更使我增加了下一步公立医院改革的信心。”
       2013年,全国政协常委、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黄洁夫来院进行专题调研。
希望
       因为浇注着梦想和汗水,盛京医院已经在这座古老的王城里矗立了百多年头。一百三十年来,盛京人一直坚守着最基本的信念——为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驱除病患,为人类的健康虚心探索;我们一直秉承着“救死扶伤”和“为生民立命”的器识与宏愿,基于此,医者父母的美誉才会无愧于心,我们前行的脚步才能如此铿锵有力、我们的足迹才能如此坚定而清晰。 
       当门急诊病房楼双子座成为医院闪亮的新地标,当医院一次次的荣膺嘉誉,我们深知,如今的高度来自先人的积淀,未来的坐标需要此刻去改写。投身医改新规良策,勇攀医疗创新高峰, 我们的梦想永不褪色,我们的目光依旧满怀希望,希望生命蓬勃,希望生活平安。 
       我们惟愿凭这绵薄之力承载这希望,超越这梦想,砥砺前行,走入下一个百年辉煌。

 

关于我们 | 新站收录 | 留言反馈 | 网站地图 | 京ICP备13051264号-17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250号

医学导航 版权所有Copyright@2016 hao.med123.com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