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炎
诊断方法
治疗方案
病毒性心肌炎的中西药治疗

发布时间:2016-10-18 点击阅读:

  病毒性心肌炎是常见的心脏病之一,也是一种全球性疾病。由于病毒性心肌炎的症状表现有所不同,所以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方法也多种多样。但是心肌炎疾病隐蔽,及时出现了心肌炎症状,也被人们忽视。但是孰不知,病毒性心肌炎最终引起心力衰竭,危及生命。在治疗上,这种疾病的方法也有很多,中西医方面各有千秋,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

  一、西医

  药物治疗:

  心肌炎的治疗针对两方面:病毒感染和心肌炎症。

  1、应用改善心肌细胞营养与代谢药物:该类药物包括维生素C、维生素B、辅酶A 50~100U或肌苷200~400mg,每天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1~2次;细胞色素C 15~30mg,每天静脉注射1~2次,该药应先皮试,无过敏者才能注射。三磷腺苷(ATP)或三磷酸胞苷(CTP)20~40mg肌内注射,1~2次 /d,前者尚有口服或静脉制剂,剂量相同。辅酶Q每天口服30~60mg或肌内注射及静脉注射l0mg,2次/d。晚近尚有人提出对于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特别是并发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者,可应用1,6-二磷酸果糖(FDP)5g静脉滴注,1~2次/d,可能有效。一般情况下,上述药物视病情可适当搭配或联合应用2~3种即可,10~14天为1疗程。此外,极化液(GIK)疗法:氯化钾1~1.5g、普通胰岛素8~12U加入10%葡萄糖液500mL内静脉滴注,1次/d,尤其适用于频发室性期前收缩者,晚近提出在极化液基础上再加人25%硫酸镁5~10ml,对快速性心律失常疗效更佳,7~14天为1疗程。大剂量维生素C,每天静脉滴注5~15g,丹参酮注射液40~80mg分2次加于50%葡萄糖液20ml内静脉注射或稀释后静脉滴注,连用2周也有一定疗效。

  2、肾上腺皮质激素:一般认为,肾上腺皮质激素(简称激素)对急性病毒感染应属禁忌,因为激素可抑制干扰素的合成,促进病毒繁殖和炎症扩散,但临床上也有应用激素治疗有效的病例报告。目前多数学者主张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尤其是最初2周内,病情并非危急者不用激素。但短期内心脏急剧增大、高热不退、急性心力衰竭、休克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者,可试用地塞米松10~30mg/d,分次静脉注射,连用3~7天,待病情改善后改口服,并迅速减量至停,一般疗程不宜超过2周。若用药1周仍无效,则停用。激素对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有效,其可能原因是抑制抗原抗体作用,减少过敏反应,有利于心肌炎症、水肿消退,消除过度强烈的免疫反应和减轻毒素作用有关。激素虽有可能使病程迁延,却能使患者度过危险,起到挽救生命的作用。对于慢性迁延不愈的病毒性心肌炎,自身免疫反应可能是发病的主要环节,可考虑用泼尼松5~10mg,3~4次/d,待病情改善后减量维持,维持量需用6个月至1年,以免因早期撤药而复发。必要时可联用免疫抑制药,如硫唑嘌呤100mg/d。晚近有人用环孢素(cyclosporine A)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但疗效未肯定,尚待进一步探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可直接提供针对病毒的中和抗体,阻断网状内皮系统,对本病有效,但费用昂贵难以推广。

  3、抗生素:抗生素虽无杀灭病毒作用,多主张使用广谱抗生素,防止继发性细菌感染,后者常是诱发病毒感染的条件,尤其是流行性感冒、柯萨奇及腮腺炎病毒的感染。

  4、抗病毒药物:目前各种抗病毒药物的疗效均不够满意,该类药物能否进入心肌细胞杀灭病毒尚有疑问,何况病毒性心肌炎主要与免疫变态反应有关。一般而言,若属流行性感冒病毒所致心肌炎者可试用吗啉胍(moroxydine,ABOB)100~200mg,3次/d;金刚烷胺(金刚胺)100mg,2次/d。疱疹病毒性心肌炎可试用阿糖胞苷和利巴韦林(三氮唑核苷),前者剂量为50~100mg/d,静脉滴注,连用1周;后者为100mg,3次/d,根据病情连用数天至1周,必要时亦可静脉滴注,剂量为300mg/d。此外,中草药如板蓝根、苦参、连翘、大青叶、虎杖等也具有抗病毒作用。牛磺酸具有抑制病毒复制作用,抑制病毒感染心肌细胞引起的钙电流增加,对心肌具有保护作用,用法为每次2g,3次/d口服。

  5、调节细胞免疫功能药物:常用药物包括:

  ①人白细胞干扰素 1.5万~2.5万U,每天肌内注射1次,7~10天为1疗程,间隔2~3天,视病情可再用1~2个疗程。

  ②应用基因工程制成的干扰素 100万U,每天肌内注射1次,2周为1疗程。

  ③聚肌胞(polyI:c),每次1~2mg,每2~3天肌内注射1次,l~2个月为1疗程。

  ④聚腺尿苷酸(polyA:u),每次1~2mg,每2~3天肌内注射1次,2~3个月为1疗程。

  ⑤简化胸腺素(simplified thymosin) 10mg,每天肌内注射1次,共3个月,以后改为10mg,隔天肌内注射1次,共6个月。

  ⑥免疫核糖核酸 3mg,每2周皮下或肌内注射1次,共3个月,以后每月肌内注射3mg,连续6~12个月。

  ⑦转移因子1mg加注射用水2ml,于上臂内侧或两侧腋下皮下,或臀部肌内注射,每周1~2次。

  ⑧ 黄芪有抗病毒及调节免疫功能,对干扰素系统有激活作用,在淋巴细胞中可诱生干扰素,还能改善内皮细胞生长及正性肌力作用。晚近研究认为,黄芪尚可通过拮抗柯萨奇B3病毒(CVB3)对心肌细胞L型钙通道、外向钾通道、内向整流性钾通道的影响,来防止病毒感染导致的细胞内钙超载和异常电活动,从而对感染细胞起保护作用。可口服、肌内注射或静脉内给药。口服用量为黄芪口服液(每支含生黄芪15g)1次,2次/d。黄芪注射液(每支含生黄芪4g/2ml)2支,肌内注射1~2次/d;静脉滴注为5%葡萄糖液500ml内加黄芪注射液4~5支,1次/d,3周为1疗程。病情稳定后可改用健心冲剂(黄芪15g,苦参 6g)2次/d,每次1包,连用3~6个月。

  2、肾上腺皮质激素:一般认为,肾上腺皮质激素(简称激素)对急性病毒感染应属禁忌,因为激素可抑制干扰素的合成,促进病毒繁殖和炎症扩散,但临床上也有应用激素治疗有效的病例报告。目前多数学者主张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尤其是最初2周内,病情并非危急者不用激素。但短期内心脏急剧增大、高热不退、急性心力衰竭、休克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者,可试用地塞米松10~30mg/d,分次静脉注射,连用 3~7天,待病情改善后改口服,并迅速减量至停,一般疗程不宜超过2周。若用药1周仍无效,则停用。激素对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有效,其可能原因是抑制抗原抗体作用,减少过敏反应,有利于心肌炎症、水肿消退,消除过度强烈的免疫反应和减轻毒素作用有关。激素虽有可能使病程迁延,却能使患者度过危险,起到挽救生命的作用。对于慢性迁延不愈的病毒性心肌炎,自身免疫反应可能是发病的主要环节,可考虑用泼尼松5~10mg,3~4次/d,待病情改善后减量维持,维持量需用6个月至1年,以免因早期撤药而复发。必要时可联用免疫抑制药,如硫唑嘌呤100mg/d。晚近有人用环孢素(cyclosporine A)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但疗效未肯定,尚待进一步探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可直接提供针对病毒的中和抗体,阻断网状内皮系统,对本病有效,但费用昂贵难以推广。

  3、抗生素:抗生素虽无杀灭病毒作用,多主张使用广谱抗生素,防止继发性细菌感染,后者常是诱发病毒感染的条件,尤其是流行性感冒、柯萨奇及腮腺炎病毒的感染。

  4、抗病毒药物:目前各种抗病毒药物的疗效均不够满意,该类药物能否进入心肌细胞杀灭病毒尚有疑问,何况病毒性心肌炎主要与免疫变态反应有关。一般而言,若属流行性感冒病毒所致心肌炎者可试用吗啉胍(moroxydine,ABOB)100~200mg,3次/d;金刚烷胺(金刚胺)100mg,2次/d。疱疹病毒性心肌炎可试用阿糖胞苷和利巴韦林(三氮唑核苷),前者剂量为50~100mg/d,静脉滴注,连用1周;后者为100mg,3次/d,根据病情连用数天至1周,必要时亦可静脉滴注,剂量为300mg/d。此外,中草药如板蓝根、苦参、连翘、大青叶、虎杖等也具有抗病毒作用。牛磺酸具有抑制病毒复制作用,抑制病毒感染心肌细胞引起的钙电流增加,对心肌具有保护作用,用法为每次2g,3次/d口服。

  5、调节细胞免疫功能药物:常用药物包括:

  ①人白细胞干扰素 1.5万~2.5万U,每天肌内注射1次,7~10天为1疗程,间隔2~3天,视病情可再用1~2个疗程。

  ②应用基因工程制成的干扰素 100万U,每天肌内注射1次,2周为1疗程。

  ③聚肌胞(polyI:c),每次1~2mg,每2~3天肌内注射1次,l~2个月为1疗程。

  ④聚腺尿苷酸(polyA:u),每次1~2mg,每2~3天肌内注射1次,2~3个月为1疗程。

  ⑤简化胸腺素(simplified thymosin) 10mg,每天肌内注射1次,共3个月,以后改为10mg,隔天肌内注射1次,共6个月。

  ⑥免疫核糖核酸 3mg,每2周皮下或肌内注射1次,共3个月,以后每月肌内注射3mg,连续6~12个月。

  ⑦转移因子1mg加注射用水2ml,于上臂内侧或两侧腋下皮下,或臀部肌内注射,每周1~2次。

  ⑧ 黄芪有抗病毒及调节免疫功能,对干扰素系统有激活作用,在淋巴细胞中可诱生干扰素,还能改善内皮细胞生长及正性肌力作用。晚近研究认为,黄芪尚可通过拮抗柯萨奇B3病毒(CVB3)对心肌细胞L型钙通道、外向钾通道、内向整流性钾通道的影响,来防止病毒感染导致的细胞内钙超载和异常电活动,从而对感染细胞起保护作用。可口服、肌内注射或静脉内给药。口服用量为黄芪口服液(每支含生黄芪15g)1次,2次/d。黄芪注射液(每支含生黄芪4g/2ml)2支,肌内注射1~2次/d;静脉滴注为5%葡萄糖液500ml内加黄芪注射液4~5支,1次/d,3周为1疗程。病情稳定后可改用健心冲剂(黄芪15g,苦参 6g)2次/d,每次1包,连用3~6个月。

  3.纠正心律失常 基本上按一般心律失常处理,对于室性期前收缩、快速型房颤可用胺碘酮200mg,3次/d,1~2周后有效后改为每天100~200mg维持。此外,普罗帕酮150mg,3~4次/d,维持量为150mg,1~2次/d也很有效。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室扑或室颤,应尽早采用直流电击复律,亦可迅速静脉注射利多卡因50~100mg,必要时隔5~10min后再注,有效后静脉滴注维持24~72h。心动过缓可用阿托品或山莨菪碱(654-2)治疗,必要时加用激素。对于莫氏Ⅱ型和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尤其有脑供血不足表现或有阿-斯综合征(Adams-Stokes syndrome)发作者,应及时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

  4.心衰和休克的防治

  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可并发心衰或休克。有心衰者应给予低盐饮食,供氧也十分重要。视病情选用静脉注射或口服洋地黄类制剂,心肌炎病人对洋地黄敏感,耐受性低,用量应为常规负荷量的1/2~2/3。必要时并用利尿药,但应注意水、电解质平衡,严重心衰或休克可并用酚妥拉明、多巴胺或硝普钠等血管活性药物。对于顽固性心衰也可应用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物,如多巴酚丁胺、多培沙明、氨力农、米力农等。

  5.对原发病毒感染,近年来提出用干扰素或干扰素诱导剂预防和治疗心肌炎。一些中草药如板蓝根、连翘、大青叶、虎杖等初步实验研究认为可能对病毒感染有效。

  二、中医

  中药治疗:

  1、生脉饮每日3次,每次10毫升口服。适用于心气不足。

  2、双黄连粉针剂每日0.6~1.2克,加入5%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用于邪毒犯心。

  3、丹参片每日3次,每次4片吞服。用于疲瘀互结,或急性期后有胸闷、心悸及胸痛者。

  4、天工补心丹每日3次,每次6克吞服。用于心气不足,睡眠不宁。

  温馨提示:由于病毒感染后累及心脏发生的心肌炎症,此类情况以青少年多见。该病轻者可无明显病状,重者可并发严重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甚至猝死。应引起人们的警惕。

  【参考文献:《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炎合理用药210问》】

温馨提示:重在预防,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生活饮食规律、改善营养。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有助于提高抵抗力,是预防疾病最好的办法。

关于我们 | 新站收录 | 留言反馈 | 网站地图 | 京ICP备13051264号-17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250号

医学导航 版权所有Copyright@2016 hao.med123.com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