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性假瘤
诊断方法
治疗方案
肺炎性假瘤难诊断 CT检查功劳不小

发布时间:2016-10-19 点击阅读:

  肺炎性假瘤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肺良性病变,因缺乏特异性的临床和CT表现,误诊率高,尤其易误诊为肺癌。目前多认为肺炎性假瘤与细菌或病毒感染有关,或认为是一种免疫反应或代谢紊乱所致。由于肺炎性假瘤诊断困难,诊断和鉴别诊断时,应全面观察、综合分析CT征象,同时注意各病间征象的重叠性、非绝对性,难以明确时应穿刺活检。

  肺炎性假瘤难诊断 CT检查功劳不小:

  1、部位、形态及大小虽然没有较特异性的诊断作用,但仍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肺炎性假瘤可发生于肺的任何部位,但多与炎症相同,好发于中、下叶,肺野中外带。本组发生于中下叶占16例(16/22),中外带有14例(14/22),形态为圆形或类圆形占多数(12/22例),但仍有相当一部分为不规则型(7/22例)。文献认为,肺部炎性肿块直径大小多不超过5cm,而直径大于6cm者多见于恶性肿瘤,因而病灶大小对炎性肿块与恶性肿瘤的鉴别有一定的价值。本组直径在5cm以下占多数(16/22)。

  2、密度均匀与否无特征性,而增强扫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癌和炎性假瘤密度均匀与否的重叠性较大,难以作为区别二者的有价值指标。炎性假瘤发生液化坏死、胶原化,是其密度不均匀甚至空洞形成的病理基础。本组肺炎性假瘤中4例有空洞,1例见空泡征,1例内部斑点状钙化,与周围型肺癌上述表现无法区分。文献报道炎性假瘤的强化多呈高度均匀性强化,较肺癌显著,认为增强扫描后CT值超过120Hu的结节或肿块,应首先考虑炎症等。本组增强后最高CT值超过120Hu13例(11/22),符合上述观点。

  3、边缘征象对肺炎性假瘤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肺炎性假瘤边缘可清楚或模糊,有假性包膜时境界清楚,若无假包膜、处于炎性渗出急性阶段时,边缘多模糊。本组病例显示边缘光滑(12/22)与模糊(10/22)无明显差别。显示晕圈征5例,该征象主要为病灶边缘的渗出、出血所致,见于多种病变,非炎性假瘤的特异性征象。本组病例均未出现边缘深分叶和细短毛刺,仅出现浅分叶征(9/22)和粗大毛刺(8/22),充分说明此二种征象的诊断和鉴别意义。肺炎性假瘤边缘由于包膜粘连、牵拉,形成“桃尖”状突起,称“桃尖征”,本组出现4例,有人认为对炎性假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由于肺炎性假瘤多数是在机化性炎症的基础上细胞的进一步增生,故本组出现的5例病灶部分边缘平坦如刀割状(刀割征),反映了其机化性炎性特点。

  4、周围结构征象中胸膜条状增厚改变有助于诊断肺炎性假瘤。

  血管集束征多见于恶性结节,本组较少仅2例。而病灶周围血管增多、增粗,小斑片及索条影,可能反映了炎性充血及吸收不全,对肺炎性假瘤有一定的提示作用,本组出现6例。肺边缘的炎性假瘤邻近胸膜常呈带状增厚,沿胸壁走行,内缘不规则,与周围型肺癌出现率高的“胸膜凹陷征”表现不同,对炎性假瘤的诊断具有一定提示价值,本组9例(9/22)可见此征象。此外,3例发现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说明肺炎性假瘤并非绝对不会出现此征象。

  以上就是“肺炎性假瘤难诊断CT检查功劳不小”的详细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到广大患者朋友。总之,肺炎性假瘤某些CT征象有一定诊断或提示价值,如肿块直径不超出5cm,边缘光滑或模糊,无或很少有毛刺、深分叶,周围可有增粗迂曲的肺纹理、小索条、小斑片影,邻近胸膜增厚呈条状,范围较广。

温馨提示:重在预防,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生活饮食规律、改善营养。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有助于提高抵抗力,是预防疾病最好的办法。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推荐用药
相关词条

关于我们 | 新站收录 | 留言反馈 | 网站地图 | 京ICP备13051264号-17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250号

医学导航 版权所有Copyright@2016 hao.med123.com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