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
诊断方法
治疗方案
卡氏肺囊虫肺炎的预防

发布时间:2016-10-19 点击阅读:

  卡氏肺囊虫肺炎,又称卡氏肺孢子虫肺炎,肺孢子菌肺炎,是由肺孢子菌引起的间质性浆细胞性肺炎,为条件性肺部感染性疾病。本病20世纪50年代前仅见于早产儿,营养不良婴儿,近10年来随着免疫抑制剂的应用,肿瘤化疗的普及尤其是HIV感染的出现,发病率明显上升,已成为HIV感染患者最常见的机会感染与致死的主要病因。

  卡氏肺囊虫肺炎早期预防反应好

  1.用药物预防,可有效地防止潜在感染转变为临床疾病和治疗后复发。一般用TMP 5mg/kg,SMZ 25mg/kg,每天或每周3次口服。喷他脒雾化吸入可作为二线预防用药。

  2.注意免疫抑制者与患者的隔离,防止交叉感染。对高危人群应密切注意观察。对有发生卡氏孢子虫感染危险的病人,应用药物预防,可有效地防止潜在感染转变为临床疾病和治疗后复发。喷他脒雾化吸入可作为二线预防用药。

  该病死亡率高,但早期治疗反应较好,多数可以得到恢复,故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治疗。患者应卧床休息,增加营养,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缺氧,经鼻或面罩给氧,FiO2(吸入氧浓度)<50%时,动脉血氧分压在9.32kPa(70mmHg)以上,严重缺氧者则采用辅助通气或体外膜氧。尽量减少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但对严重弥漫性病变者,尤其是AIDS患者则应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龙。病因治疗,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复方磺胺甲异恶唑)是较为理想的治疗药物,有一定疗效,AIDS病人半数以上可出现药物副反应。喷他脒对肺孢子菌有致死作用,但副反应发生率可达50%。缺点是毒副反应大,主要为肾毒性。主张常规药物不能耐受和无效时用,仍可取得一定疗效。

  一般治疗 患者应卧床休息,增加营养,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纠正缺氧,经鼻或面罩给氧,FiO2<50%时,动脉血氧分压在9.32kPa(70mmHg)以上,严重缺氧者则采用辅助通气或体外膜氧。尽量减少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但对严重弥漫性病变者,尤其是AIDS 患者则应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 如泼尼松龙40mg,6h 1 次,连用7 天。

温馨提示:重在预防,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生活饮食规律、改善营养。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有助于提高抵抗力,是预防疾病最好的办法。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推荐用药
相关词条

关于我们 | 新站收录 | 留言反馈 | 网站地图 | 京ICP备13051264号-17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250号

医学导航 版权所有Copyright@2016 hao.med123.com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