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11-09 点击阅读:
尿频的诊断方法有哪些
正常成人白天排尿4~6次,夜间0~2次,次数明显增多称尿频。尿频是一种症状,并非疾病。由于多种原因可引起小便次数增多,但无疼痛,又称小便频数。尿频的原因较多,包括神经精神因素,病后体虚,寄生虫病等。临床上尿频注意分为病理性尿频和生理性尿频。那么尿频的诊断方法有哪些呢?
一、病理性尿频:病理性尿频可能是患有感染、结石、肿瘤或存在异物,以尿路感染为多。患了尿路感染后,通常伴有全身症状。如体温增高、食欲减退、呕吐等等。做尿常规检验可帮助诊断。治疗时要多给孩子饮水,让他们休息好,在医生指导下应用抗生素等药物。
1、多尿性尿频:排尿次数增多而每次尿量不少,全日总尿量增多。见于糖尿病,尿崩症,精神性多饮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多尿期。
2、炎症性尿频:尿频而每次尿量少,多伴有尿急和尿痛,尿液镜检可见炎性细胞。见于膀胱炎、尿道炎、前列腺炎和尿道旁腺炎等。
3、神经性尿频:尿频而每次尿量少,不伴尿急尿痛,尿液镜检无炎性细胞。见于中枢及周围神经病变如癔症,神经源性膀胱。
4、尿道口周围病变:尿道口息肉,处女膜伞和尿道旁腺囊肿等刺激尿道口引起尿频。
5、膀胱容量减少性尿频:表现为持续性尿频,药物治疗难以缓解,每次尿量少。见于膀胱占位性病变;妊娠子宫增大或卵巢囊肿等压迫膀胱;膀胱结核引起膀胱纤维性缩窄。
膀胱是由平滑肌组成的空腔容器,它的作用是储存尿液,它本身有很好的伸缩性。当尿液达到一定量,其产生的压力超过膀胱的耐受程度时,人就有了尿意,需要排尿。当身体素质、性功能下降时,体内的雄激素水平下降,膀胱平滑肌的肌纤维张力也出现了下降,使得膀胱的伸缩性降低。当尿液积到的量并不比过去多时它所产生的压力已经和以前相同,这就有了排尿的需求,出现尿频。
二、生理性尿频
1、饮水过多:在生理情况下,如大量饮水,由于进水量增加,尿量也会增多,排尿次数亦增多,便出现尿频。在病理情况下,如部分糖尿病、尿崩症患者饮水多或前列腺炎,尿量多,排尿次数也多。
2、天气原因:季节因素,冬季多尿是正常现象。
3、因饮水过多,精神紧张或气候寒冷时排尿次数增多属正常现象。特点是每次尿量不少,也不伴随尿频尿急等其他症状。
温馨提示:重在预防,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生活饮食规律、改善营养。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有助于提高抵抗力,是预防疾病最好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