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膜炎
诊断方法
治疗方案
可能诱发巩膜炎的三大因素

发布时间:2015-11-22 点击阅读:

   巩膜炎是指巩膜实质层的炎症,以细胞浸润、胶原破坏、血管组织重塑为特征。巩膜炎是一种深层巩膜炎症。半数患者伴有全身疾病,好发于20~60岁,女性多见。按部位分为前巩膜炎和后巩膜炎。前巩膜炎又可分为结节性、弥漫性和坏死性巩膜炎。

  巩膜为一细胞与血管均少,大部由胶原组成的组织。其表面为球结膜及球筋膜所覆盖,不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所以很少患病。据多数学者统计其发病率仅占眼病患者总数的0.5%左右。由于巩膜的基本成分的胶原性质,决定了其病理过程缓慢及所致的胶原紊乱难于修复。眼球是胶原的“窗口”,因此巩膜炎常是全身结缔组织疾病的眼部表现。

  引发巩膜炎的因素有以下三种:

  (一)外源性感染

  外因性者较少见,可为细菌、病毒、真菌等通过结膜感染灶、外伤、手术创面等直接引起。

  (二)内原性感染

  1、化脓性转移性(化脓菌)。

  2、非化脓性肉芽肿性(结核、梅毒、麻风)。

  (三)结缔组织疾病的眼部表现

  结缔组织病(胶原病)与自身免疫病有关,如类风湿关节炎、坏死性结节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动脉周围炎、类肉瘤病(结节病)、Wegener肉芽肿、复发性多软骨炎等并发的巩膜炎,所引起巩膜的类纤维蛋白坏死性改变,本质上与结缔组织病相似。在巩膜炎中其并发率约在50%以上,穿孔性巩膜软化时其并发率则更高。其他如强直性脊柱炎、Bencet病、皮肌炎、IgA肾病、颞动脉炎、卟啉病人中,也有并发巩膜炎的报道。

  Watson经过动物实验对诱发巩膜炎机制的研究指出:这种类型的肉芽肿性改变,可能说明病变是局部产生的抗原(Ⅳ迟发型超敏反应中)或循环免疫复合物在眼内沉积,诱发免疫反应而引起的Ⅲ型超敏反应。在Ⅲ型超敏反应中,血管反应是抗原抗体在血管壁上结合作用的结果。这些复合物沉积在小静脉壁上,并激活了补体,从而引起急性炎症反应。故胶原病是一种与个体基因有关的免疫机制失调的自身免疫病,或是其中的一种表现。

  温馨提示:巩膜病变的活组织检查比较危险,而且也常作。仅能在摘出眼球时或对手术中切下的病损组织进行病理学改变的研究。

温馨提示:重在预防,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生活饮食规律、改善营养。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有助于提高抵抗力,是预防疾病最好的办法。

关于我们 | 新站收录 | 留言反馈 | 网站地图 | 京ICP备13051264号-17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250号

医学导航 版权所有Copyright@2016 hao.med123.com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