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隙性脑梗死
诊断方法
治疗方案
腔隙性脑梗塞的症状

发布时间:2016-10-12 点击阅读:

  腔隙性脑梗塞的症状

  1、本病多发生与40-60岁及以上的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常伴有高血压,腔隙性脑梗塞起病突然,多为急性发病,部分为渐进性或亚急性起病,20%一下表现短暂性脑供血不足样起病,多在白天活动中发病。

  2、临床表现多样,可有20种以上的临床综合征,临床特点是症状较轻、体征单一、预后较好,无头痛、颅内压增高和意识障碍等。临床常见的腔隙综合征:

  (1)纯运动性轻偏瘫(pmh):常见,通常为对侧内囊后肢或脑桥病变。表现面部及上下肢大体相同程度轻偏瘫,不伴感觉、视觉及皮质功能缺失如失语;脑干病变不出现眩晕、耳鸣、眼震、复视及小脑性共济失调等,多在2周内开始恢复。pmh亦可由经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闭塞、硬膜下血肿或脑内占位性病变引起。 pmh有7种少见变异型:①合并运动性失语:豆纹动脉闭塞所致,为内囊膝部、后肢及临近放射冠白质病灶,不经ct证实,临床易误诊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②pmh不伴面瘫:金动脉或深穿支闭塞导致一侧延髓锥体微梗死,病初可有轻度眩晕、舌麻、舌肌无力等指示定位;③合并水平凝视麻痹:病理证实为脑好下部旁中线对买闭塞,累及脑桥旁正中网中状结构导致短暂一个半综合征;④合并动眼神经交叉瘫:大脑脚中部并作累及动眼神经传出纤维;⑤合并外展神经交叉瘫:脑桥下部旁中线区,病灶累及外展神经传出纤维;⑥伴精神混乱急性发作,注意力、记忆力障碍,病理证实为内囊前肢及黑肢前部病灶,破坏丘脑至额叶联系纤维;⑦闭锁综合征:四肢瘫、不能讲话,眼球垂直运动保留,是双侧内囊或脑桥病变使皮质脊髓束受损导致双侧pmh。

  (2)纯感觉性卒中(pss):较常见,特点是偏身感觉缺失,可伴感觉异常,如麻木、烧灼或沉重感、刺痛、僵硬感等;是对侧丘脑腹后核、内囊后肢、放射冠后部及延髓背外侧病灶所致癌大脑后动脉闭塞以及丘脑或中脑大量出血可出现类似表现。

  (3)共济失调性轻偏瘫(ah):病变对侧pmh伴小脑性共济失调,偏瘫以下肢重(足踝部明显),上肢轻,面部最轻;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阳性。通常由对侧脑好基底部上1/3与下2/3交界处、内囊后肢及偏上处(影响颞、枕桥束及锥体束)和放射冠及半卵圆中心(影响皮质脑桥束和部分锥体束)病变所致。

  (4)构音障碍-手笨拙综合征(dchs):起病突然,症状迅速达高峰,表现构音珍爱、吞咽困难、病变对侧中枢性面舌瘫、面瘫侧手无力和精细动作笨拙,书写易发现,指鼻试验不准,轻度平衡障碍。病变在脑桥基底部上1/3与下2/3交界处,为基底动脉旁中线支闭塞;亦见于内囊膝部病变,可视为ah变异型。

  (5)其他最和征例如感觉运用性卒中(sms),以偏身感觉障碍起病,再出现轻偏袒,病灶在丘脑腹后核及临近内囊后肢,是丘脑膝状体动脉分支或脉络膜后动脉丘脑支闭塞。腔隙状态是多发性腔隙性梗死出现严重精神障碍、痴呆、假性球麻痹、双侧锥体束征、类帕金森综合征和尿便失禁等。

温馨提示:重在预防,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生活饮食规律、改善营养。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有助于提高抵抗力,是预防疾病最好的办法。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推荐用药
相关词条

关于我们 | 新站收录 | 留言反馈 | 网站地图 | 京ICP备13051264号-17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250号

医学导航 版权所有Copyright@2016 hao.med123.com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