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隙性脑梗塞
诊断方法
治疗方案
腔隙性脑梗塞的诊断方法

发布时间:2016-10-13 点击阅读:

  腔隙性脑梗塞是指脑血管深穿动脉阻塞后形成的微梗塞,在脑实质中遗留下不规则的大小在2-50毫米之内的腔隙。常见于50岁以上老年人,部分病人有高血压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临床上症状轻或无症状,一般经治疗后恢复快,预后好。

  诊断腔隙性脑梗塞的参考:

  1、中年以后发病,有高血压或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慢性,亚急性或急性起病,症状轻。

  2、临床症状,有一侧面、肢体的感觉障碍、轻偏瘫、共济失调等不同症状。

  3、脑CT扫描及MRI检查,证实与临床相一致的腔隙病灶,颅脑CT或颅脑核磁共振成像(MRI)发现缺血性、陈旧缺血性病源。

  4、脑脊液检查无异常。

  腔隙性脑梗塞的诊断检查方法:

  1、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与临床是近年来对腔隙性脑梗塞进行得较多的研究。颅脑CT检查对本病的诊断有很大帮助。CT表现为点状或小椭圆形边界清楚的低密度影,周围没有水肿带及占位效应。腔隙性脑梗塞的体积由于较小,所以CT对本病的诊断率不高。国内于氏报道的20例腔隙性脑梗塞患者中,CT阳性率只有10%。MRI显示腔隙性脑梗塞灶比CT优越,因为MRI的空间分辨力高,组织对比较好,能检出更小的病灶。而且在MRI上因无骨质伪影,故脑干小脑的腔隙性梗塞灶显示清楚。其阳性率几乎达100%。

  2、脑血管造影检查

  脑血管造影可进一步显示支配病灶区血管状况,判断低密度灶是否为大血管阻塞或狭窄所致。

  3、脑电地形图(BEAM)

  BEAM能以类似二维的图像形式显示直观的脑电活动分布,为腔隙性脑梗塞的早期诊断提供有益的帮助。在腔隙性脑梗塞 BEAM与CT检查对比研究中表明,对脑缺血在形态学上尚无明显改变,而脑功能已有异常时,BEAM能与CT取长补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4、其他检查

  血糖、血粘度、心电图、心功能、脑血流图等检查有助于诊断。

  专家提醒:一旦确诊为腔隙性脑梗塞,要克服二个误区:无所谓,从不诊治;或者极端恐惧,不知所措。应正确认识到,腔隙性脑梗塞是脑梗塞的一种特殊类型,它是在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的基础上所形成。国外报道90%的高血压可出现腔隙性脑梗塞,而国内报道为50%。一旦发生了腔隙性脑梗塞,要寻找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进行血糖、血脂、血压等全面检查。如果确定为腔隙性脑梗塞,就应积极治疗,控制病情发展。对引起腔隙性脑梗塞的原发疾病,也要积极治疗。

温馨提示:重在预防,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生活饮食规律、改善营养。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有助于提高抵抗力,是预防疾病最好的办法。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推荐用药
相关词条
相关检查

关于我们 | 新站收录 | 留言反馈 | 网站地图 | 京ICP备13051264号-17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250号

医学导航 版权所有Copyright@2016 hao.med123.com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