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囊虫病
诊断方法
治疗方案
脑囊虫病诊断和治疗

发布时间:2016-10-11 点击阅读:

诊断依据:

1.病史多由吞食猪绦虫虫卵得病,少数来自自身感染,注意有无不洁饮食史、大便或呕吐物内曾否见到绦虫节片,有无头痛、恶心、呕吐、视物模糊及反复的癫痫发作。病程中可有时好时坏的缓解期。

2.体检:注意皮下结节,活检证实为囊虫,视力和眼底有改变,或有脑膜刺激征。

3.实验室检查:血象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脑脊液检查蛋白增高,细胞数增多,有时可见嗜酸性细胞,粪便内可检出绦虫节片或虫卵,血清、脑脊液囊尾蚴抗体补体结合试验和皮内试验阳性,酶联吸附试验阳性。

4.头部x线摄片显示颅内压增高征象,偶见囊虫钙化斑。

5.脑血管造影、脑室造影可显示病变,脑室内囊虫可见囊虫影,或阻塞部位以上的脑室系统扩大。

6.头部ct扫描或磁共振成像,可见单发或多发边界清楚的囊性病变征象,可有钙化和对比剂增强。

7.脑室窥镜检查取出病理证实。

治疗原则:

1.病因治疗:肠道条虫的患者行驱虫治疗,防止自身感染。

2.对症治疗。

3.弥散性病变,有严重颅内压增高和视力减退者,应行一侧或双侧颞肌下减压手术。

4.皮质部囊虫引起局限性癫痫发作,手术治疗。

5.脑室内囊虫出现阻塞症状,手术治疗。

6.脑底葡萄状虫体造成交通性脑积水者,应分期探查颅后窝和视交叉部,摘除葡萄状虫体,并反复用生理盐水将虫体碎片冲出,以解除脑底粘连和梗阻。

用药原则:

1.肠道条虫患者,选择驱虫药中一种药物治疗。

2.各型囊虫病均可使用比奎酮治疗。

3.颅内压增高者使用降低颅内压药物治疗(如甘露醇、速尿)。

4.使用抗癫痫药治疗和预防癫痫发作,疗程3—6个月以上。

 

温馨提示:重在预防,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生活饮食规律、改善营养。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有助于提高抵抗力,是预防疾病最好的办法。

脑囊虫病病因
保健调理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推荐用药
相关词条
相关检查

关于我们 | 新站收录 | 留言反馈 | 网站地图 | 京ICP备13051264号-17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250号

医学导航 版权所有Copyright@2016 hao.med123.com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