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诊断方法
治疗方案
新生儿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实验室检查

发布时间:2016-11-15 点击阅读: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许多疾病并发的一种病理过程,其特征是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凝血系统被广泛激活,凝血过程加速,在微小血管内广泛形成微血栓,大量消耗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并激活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引起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亢进。临床可出现广泛性出血、休克、栓塞及溶血等症状。

  1.血常规

  血涂片:红细胞呈盔形、三角形、新月形及红细胞碎片状者超过2%,网织增多。

  血小板计数<100×109/L或进行性下降。

  凝血检查

  2.凝血时间:正常7~12分,高凝期缩短≤6分,低凝期明显延长,>25秒。

  (1)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日龄4天以内≥20秒,5天以内≥15秒可诊断DIC。

  (2)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 正常37~45秒,>45秒可作为DIC诊断标准。

  (3)纤维蛋白原降低 新生儿<150mg/dl(正常200~400 mg/dl)。

  (4)D-二聚体增多(凝血酶生成后,激活因子ⅩⅢ,使纤维蛋白单体形成X、Y、D、E碎片,其中两个D碎片形成D-二聚体),敏感性达93%.目前国际上已 将此项检查列为诊断DIC的关键性检测项目。高于正常4倍以上可诊断。

  (5)抗凝血酶Ⅲ(AT-Ⅲ)降低,<60%.正常活动度为80~120%,或200~300mg/L。

  3.纤溶检查

  (1)血浆凝血酶时间(TT)延长,新生儿正常为19~44秒,比对照>3秒有意义。

  (2)鱼精蛋白副凝试验(3P试验) 24小时后阳性有意义,但阴性不除外DIC。

  (3)血清FDP增高(>20μg/ml)。

  (4)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缩短。

温馨提示:重在预防,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生活饮食规律、改善营养。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有助于提高抵抗力,是预防疾病最好的办法。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症状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病因

关于我们 | 新站收录 | 留言反馈 | 网站地图 | 京ICP备13051264号-17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250号

医学导航 版权所有Copyright@2016 hao.med123.com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