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炎
诊断方法
治疗方案
关于静脉炎的临床症状

发布时间:2016-11-15 点击阅读:

  静脉炎是临床上的多发病、常见病,男女均可发病,以青壮年多见,最近年来发病率有所提高,静脉炎分为浅静脉炎和深静脉炎,得了静脉炎,比较让人心烦,很多患者没有及时治疗的原因是由于对静脉炎疾病不了解,这给疾病的发展提供了机会,这是我们不希望的,下面我们就给大家介绍一下静脉炎疾病的症状表现。

  临床表现

  病人早期发现患肢出现红、热区域,伴有触痛,在牵引患部时疼痛加剧,在大隐静脉受累时,可引起隐神经炎反应,而使该神经分布区出现神经痛,有时在静脉病变消失后,神经痛仍可持续一段时间,检查时在浅静脉可见1cm宽的红线,长短不一,局部皮肤温度增高,皮下触及一柔软的索状肿块,此即血栓形成的静脉,皮肤的红、热,说明有静脉周围炎和渗出。病变可向静脉近端扩展,甚至可波及其分支,由于深静脉通畅,很少引起肢体红肿,随着病变的消退,皮肤红、热和局部触痛逐渐消失。而留下棕色色素沉着,该静脉在数周内仍可触及索状肿物,有时可永久不退。有的急性期后可遗留慢性炎症,该静脉附近有持久的触痛。病变静脉多因纤维化而不易被触知。偶尔形成再通,因此局部索状物的消失,只能根据遗留的色素沉着,判断该静脉曾发生过血栓性浅静脉炎,但色素沉着也可逐渐消失。

  胸腹壁血栓性浅静脉炎多为单侧发病,往往有1~2条浅静脉受累。典型的临床表现是:抬举、活动上肢时,突然感到一侧胸腹壁疼痛,受累静脉略显红肿、压痛、血管变韧,可扪及条索状物,有的表现为银叉或串珠状,开始较柔软,逐渐变硬,直径大约3~5mm。根据受累静脉的不同走向,呈迂曲或直线状,与皮肤轻度粘连。上臂外展或高举时可见覆盖病变浅静脉的皮肤凹陷形如浅沟,索状物更加明显,呈弓弦状。

  良性血栓性浅静脉炎全身反应比较轻微,至多有体温升高或白细胞轻度升高。本病有复发倾向,复发的病变可能发生于原来的静脉或其他的静脉,受累区域显示有慢性炎症征象。下肢静脉曲张并发血栓性浅静脉炎,部分病例血栓蔓延可达隐、股静脉汇合处,有累及深静脉和并发肺栓塞的可能,应引起重视。

  静脉炎的分类症状包括:

  1、游走性浅静脉炎

  初期表现局部皮肤红、肿、热、痛,可触及皮下硬结或条索状物,压痛。炎症消退后皮肤色素沉着呈黑色。可反复多次发作,位置不定,呈游走性。

  2、血栓性深静脉炎

  1.血栓性深静脉炎:

  早期表现患肢肿胀,局部皮肤红、肿、热、痛,劳累后加重,休息后缓解。随静脉炎的病情发展,出现患肢营养障碍,皮肤瘙痒、脱屑、色素沉着呈黑色,湿疹样皮炎,可伴有静脉曲张(静脉曲张【译】:是指由于血液淤滞、静脉管壁薄弱等因素,导致的静脉迂曲、扩张。)。后期出现经久不愈的皮肤溃疡。长期溃疡可导致皮肤癌变。

  2.血栓性浅静脉炎:

  血栓性浅静脉炎多见于青壮年人,多发于四肢,其次是胸腹壁,少数呈游走性发作,此起彼伏,在多处交替发病。

  求医网温馨提示:静脉炎患者要注意患病后不宜再穿高跟鞋,因其不利于腿部肌肉收缩与舒张,影响血液回流。坚持打绑腿,休息时松开。在医生指导下,也可穿长筒弹力袜,穿着弹力裤,促进下肢静脉回流,对血管有保护作用,帮助更好的护理静脉曲张。

  【参考文献:《下肢缺血性疾病诊断与治疗》、《家庭诊疗全书》】

温馨提示:重在预防,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生活饮食规律、改善营养。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有助于提高抵抗力,是预防疾病最好的办法。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推荐用药
相关词条

关于我们 | 新站收录 | 留言反馈 | 网站地图 | 京ICP备13051264号-17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250号

医学导航 版权所有Copyright@2016 hao.med123.com All Rights